实务视点
在疫情期间,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精神障碍患者又会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呢?我们又该如何保障他们的需求,增强其心理“抗疫力”呢? [详情]
从美好生活的角度看,人民追求的已不是基本生存需要,而是多维度的民生福祉、获得感、幸福感和社会公平正义感。相应地, 社会工作也需要加强分析不同社会群体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克服遇到的障碍,迎接不平衡不...
职业社会工作的产生有着历史的必然,发展的进程则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并被多重因素推动或制约。
社会工作者在初次进驻社区开展工作时,往往以活动入手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与居民建立关系,但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往往容易陷入社区工作=社区活动的思维怪圈。
从事社会工作伊始,便是在社区开展工作,从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逐渐掌握如何在社区开展实务工作,工作期间也不断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在社区开展社会工作。
十九大报告在哪五处提到了社会组织?
社工机构的诞生和成长承载着党和人民在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沉甸甸的期待,因而就决定了社工机构需要杜绝科层制人浮于事的弊病,向管理要效益,以专业促发展。
要加强社区治理,保障必不可少。“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该省社区建设项目资金2400 万元,省财政投入社区建设补助经费约1.1 亿元,省民政厅共投入彩票公益金3100 万元支持各地建设社区基础设施。
老人跟随子女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带孙子、照顾家庭,他们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老漂一族”。提到“老漂一族”,我们脱口而出的就是老人城市社区生活融入难、认同感低、与社区比较陌生和疏离,并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等...
社工需要陪伴他们,帮助他们找回生命里那些闪光点,哪怕很微小,但是却充满温暖和力量,可以抵达他们灵魂深处,唤起美好的回忆。
社区营造就是要政府引导、民间自发、社会组织帮扶,使社区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帮助解决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问题。
2017年7月,中心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天一夜的素质拓展训练,对于素质拓展来说,通过体验式项目,达到团结团队,提升自我的作用,连续参加了三届的素质拓展训练,我决定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看看他们之间的联系。
本文根据《暂行办法》和《意见》的要求,针对我国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并参考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3]建构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模式,以推进《暂行办法》和《意见》的实施和落实。
作为一个社工,我该怎么样?如何现在服务对象的角度,面对服务对象的困境,怎么样从点到面思考农村地区发展问题?最重要的是,怎么样“用心”去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破解深度贫困之策。面对总书记的扶贫部署讲话,社会工作如何发挥自身独特的专业...
冲突与治理作为一对孪生兄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更替的推动力。同理,社区冲突与社区治理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并常常互为因果,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