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拟出台文件 拓展社工职业发展路径

2014-11-18 10:27   东方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深圳目前拟出台相关文件,拓展社工职业发展路径。重点在民政、教育、卫生、司法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的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形成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的标准体系。

原标题:深圳拟探索将社工纳入医职目录 按床位数量配备社工

医生在看病时,通常无暇顾及与病人疾病相关的社会、心理、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而病人的需求与感受也可能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被忽略。医务社工的出现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长期致力于医务社工研究的北大教授刘继同对医务社工如此定位。

2008年,深圳出现了首支医务社工队伍。经过六年的发展,到目前,全市共有48家医院配备有医务社工,医务社工达到108名。医务社工方兴未艾的同时,我市社工行业的服务领域亦得到进一步拓展,医疗、司法、教育、助残、社区等各个领域由社工介入并在该专业细化深造。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戴晓蓉

“我叫彭兰,身高170cm,体重55kg……我想对我深爱的女儿说,原谅妈妈不能陪你长大,妈妈会在天堂里祝福你、保佑你……”彭兰去世后,拿到她生前“旅行笔记”的家人泪如雨下。这是彭兰留给亲人们的最后纪念,也是社工韩丽给患者的最后一项临终关怀:帮她做一本“旅行笔记”。

在深圳的医院里,越来越多地活跃着社工的身影。他们每天下病房走访新住院的患者,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对大病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寻求经济援助,为病危病人提供临终关怀等等。他们让人们在弥漫着消毒水味的医院里嗅到了人文关怀气息,在冰冷的医疗器械之间感受到了些许温暖。

医院传递人性关怀的“天使”

韩丽是深圳的第一批医务社工,和她一起的一共有8人,分别进驻深圳的六家市级医院,她和刘亚飞被分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6年过去了,除了离职的四个,剩下的都成了医务社工的“中流砥柱”。

田红最初是刘亚飞辅导的个案。因鼻咽癌,田红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刘亚飞对她进行心理慰藉和辅导。接触中,刘亚飞了解到,田红的丈夫多年前因病去世,她为了供女儿读书,独自来深圳打工,老家除了妹妹,已经没有别的亲人,无力支付医疗费。根据田红的实际情况,刘亚飞帮她申请了深圳福彩“劳务工关爱基金”,顺利做了手术。

没想到,一年后,田红来医院复查发现鼻咽癌复发并扩散,经过化疗、放疗后,医生宣布已无治愈希望。知道这个消息后,甚至没来得及悲伤,田红第一时间通知了刘亚飞,原来她的女儿刚被广州一所重点大学录取,而她治病把家里的钱全花完了,她担心女儿就此失学。

在刘亚飞的建议下,田红回家调养,韩丽定期和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上门的临终关怀服务。刘亚飞则帮忙联系各个慈善机构,为田红女儿筹集学费。最终,深圳狮子会为田红女儿提供了四年的学费及生活费,共计七万元。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