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路上,不再孤单
一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家庭辅导中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L先生 L青少年
性别:男
年龄:40岁 14岁
(二)个案背景资料
1、重要引发事件
服务对象反映其孩子在生活、学习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并多次提醒儿子改变而儿子无动于衷时,就特别生气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导致对儿子进行殴打,事后看到孩子的伤痕,自己很后悔及心痛。也担心自己过分的殴打会导致孩子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另外儿子有几次在报纸、日历上写到要杀死家人来泄愤,因此其担心儿子某一天真的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冲动做伤害家人的事,希望工作员能够提供亲子管教及沟通方面的辅导服务。当天其儿子也来中心玩耍,因此工作员邀请其交谈,他很害羞,刚面谈时很紧张并低着头,工作员就利用物理、化学的生活中的小现象展开话题,逐渐其放下防线,并告知爸爸很烦,觉得爸爸脾气很躁且很偏心,经常错怪他,希望通过工作员的帮忙爸爸妈妈能做出改变。
2、曾经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对于青少年期叛逆的儿子,服务对象主动与妻子商量管教的方法,可是依然未能达至与儿子有较好的沟通。
3、人际关系
服务对象反映儿子对老师、异性同学语言不尊重,多次不准时交作业,课堂纪律差,出手打女同学等,造成老师多次向家长投诉。青少年服务对象亦告知跟班里同学关系不好,多次发生冲突,特别是女生。
4、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反映多次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与儿子发生冲突,而每次想起家中的冲突事件亦会心情烦闷。而处於青少年期的儿子表示他的脾气很容易暴躁,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向别人发脾气,严重则与他人打架。
5、精神病记录:无
6、健康状况:良好
7、经济状况:服务对象在工厂务工,而太太是清洁工,家庭每月收入一般。
8、支援网络:家庭、亲戚。
(1)家庭图
二、问题分析
(一)萨提亚治疗理论认为一个家庭出现问题,基本上是家庭成员的自尊感太低,而自尊感太低的人缺乏安全感及强烈要求被爱,因而影响对他人的期望,及对事件的看法、感受、信念,家庭成员之间欠缺表里如一的沟通,因而采取指责型的沟模式,家庭关系被破坏,家人之间缺乏爱与关怀,并由此引起情绪困扰和紧张的亲子关系。
(二)认知治疗认为不良认知导致适应不良行为和情绪,重建认知可以改变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服务对象因忽略了处于青少年期的儿子的自主性及情绪的多变性,当儿子生活上、学习上、社交上不符合父母的期望时,服务对象便脾气暴躁甚至殴打儿子。而服务对象儿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觉得父母很偏心,不理解他,导致有怨言及轻微恨意。
三、服务计划
(一)介入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可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2、萨提亚家庭治疗对人的基本信念认为当某人在情绪或行为上出现病症,这表示他的成长遇到障碍,而人是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去解决困难,但成长的经验可以让人忘记自己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只要得到鼓励和环境适合,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学习新的处理方法。而萨提亚的家庭信念认为假如部分家庭成员的需要受到忽略,这些成员会在情绪和行为上出现一些病症,这些病症正是整个家庭系统出现了毛病。
(二)总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父子获取管理情绪的技巧;
2、协助服务对象儿子处理他对家人的怒气;
3、协助服务对象儿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协作服务对象父子获取良好的亲子沟通技巧。
(三)介入计划:
通过面谈和评估,服务对象认同工作人员的分析,与工作员共同订立了服务计划。
1、引导服务对象分享出现负面情绪的情节,给予其情绪支持,同时结合合理情绪管理的例子引导其反思适合其情绪管理的方法。
2、在联合面谈的过程中,利用认知治疗法了解他们背后的想法及其中的误会,并从中协调并消除误会,此外分别与该父子探讨适合的亲子沟通方法,鼓励服务对象父子进行表里如一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促进亲子关系,并定期跟进其父子所做的努力及进步,来促进父子改变的动力。
3、利用同理心、聆听等技巧引导服务对象儿子自我探索对于家人怒气的想法等,让其宣泄负面情绪,同时与其建立合作同盟来探讨适合处理家人关系的方法。
4、引导服务对象儿子自我探索其生活中、学习上的陋习及不合理认知,并让其了解到将会造成的后果,从而协助其自觉获取自我管理的技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