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融入家庭生活的出路

曾宇杏 2015-08-10 09:13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者一直坚信萨提亚的信念“问题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法才是问题”,亦相信每一种负面情绪后面皆隐藏一个悲伤的故事,因此每接触到一个服务对象,都需要通过真诚、尊重、接纳、同理心等技巧让服务对象真正的信任社会工作者,并愿意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精神病人融入家庭生活的出路

 一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帮助精神病人适应家庭生活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M女士

性别:女

年龄:46岁

个案来源:服务对象母亲介绍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服务对象15年前吸毒促成丈夫以离婚的方式解决夫妻矛盾,而女儿判给丈夫抚养,几周后丈夫与女儿搬到另外一个城市居住,并甚少与服务对象联系。至此之后服务对象与父母、哥嫂家人居住在她名下的廉租房。在这样一个大家庭,服务对象认为只有父亲疼爱女儿,而母亲只懂得疼爱哥哥一家。可遗憾的是两年前,服务对象的父亲因病去世,她便感觉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无人疼爱的人。

 

QQ截图20150810091016

 

2、重要引发事件

服务对象患有精神病一级已经十多年,每天需要药物控制,往年察觉自己情绪低落或者心情烦躁时,便告知家人其胸发闷并将要发病,并在发病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意识而把自己的负面的情绪及行为投注到家人身上,清醒之后又立马向家人道歉。但是从去年开始,服务对象不但减少药量,同时用烧酒服药,更让家人不满的是她几乎每天歪曲事例投诉家人不重视、不在乎其这样一位家人,还通过不同形式折磨、虐待来逼至其离家。面对服务对象的无理投诉,她母亲觉得很委屈,10多年以来,一直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但是现在几乎天天给责骂不关心女儿,同时帮助儿子霸占女儿的廉租房,造成感觉这个家庭气氛经常是鸡犬不宁。而服务对象哥哥亦因为妹妹的无理的吵闹而心情烦躁,并采取无视或者反驳妹妹的无理,但这样的负面互动造成服务对象更加烦躁,并大吵闹或哭泣表示既然家人不顾及其提供廉租房住宿等过往的恩情,必须马上离开属于其名下的廉租房。服务对象母亲既伤心女儿的无理,又无助于如何帮助女儿控制病情,因为楼下的修车厂影响到女儿的作息,造成女儿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是没有处理结果。希望社会工作者协助其处理家人对女儿的负面情绪,同时协助说服女儿到精神病医院治疗。而服务对象表示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处理亲人关系及管理情绪。

3、人际关系

服务对象没发病的时候喜欢到楼下跟不知道她病情的邻居打麻将,但在家里容易发脾气,习惯以指责的方式与家人相处,因此他们的关系较为恶劣。

4、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觉得将要发病时自觉心发闷,便不由自主地内心痛苦及气愤,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大声控诉母亲不仅偏爱儿子并忽略女儿的感受,同时从不关心及疼爱女儿,也几乎天天在家若不是叫嚷要哥嫂搬出她的廉住房,就是歪曲控诉哥嫂如何通过负面语言及态度虐待其身心,虽然服务对象不断用负面语言攻击家人,但是自觉无人理解,重视和欣赏,即是无价值的信念,造成情绪经常处于低落、失落、伤心、可怜等负面状态,亦多次无法控制哭泣而萌生自杀的想法或行动。

5、精神病记录:服务对象患有精神病一级

6、健康状况:具有酗酒的习惯,经常出现失眠等症状。

7、经济状况:服务对象无业并领取低保金

8、支援网络:服务对象较为依赖的亲人是远在远方的姑姑及侄女,认为姑姑是最疼惜她的亲人,而侄女是自己最重视的人。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