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融入家庭生活的出路(4)

曾宇杏 2015-08-10 09:13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者一直坚信萨提亚的信念“问题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法才是问题”,亦相信每一种负面情绪后面皆隐藏一个悲伤的故事,因此每接触到一个服务对象,都需要通过真诚、尊重、接纳、同理心等技巧让服务对象真正的信任社会工作者,并愿意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评估

通过与服务对象面谈及填写评估问卷、回访的方法进行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1、服务对象当前即使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但是能够自我调整或者在家人转好的互动模式下得到缓和,并不再认为自己受到家人的拒绝或者不欢迎,即是暂时消除无价值的想法,目前也表示后悔做出伤害家人的行为,并表示决定尽最大的能力去爱自己及家人,而服务对象家人亦表示留意服务对象情绪变化的动态,若是到达无法控制的状态,会立刻与精神病医院及社会工作者取得联系,可见服务对象已能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拥有他人支持系统。

2、服务对象察觉指责的应对模式是逃避责任的表现,也进一步促使家庭关系的恶化,亦明白这些不合理认知及期望导致害怕家人拒绝或者不欢迎,初步学会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也学会察觉自己负面行为对家人的影响。而服务对象的母亲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察觉从自己对家庭的付出,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不是忽略自己的价值意义。亦学会理解及接纳女儿的一些需要,初步尝试向女儿表示负面互动对母亲的影响。另外服务对象的哥嫂也表示,了解了妹妹的期望及需求后,更能理解及接纳妹妹的情绪,并相信家庭的关系日渐增好。

3、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治疗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结合正常化、重新诠释、聆听、同理心、尊重、真诚等基本技巧,让服务对象宣泄感觉不到母亲、哥嫂等人的关爱、重视而产生的负面想法及感受,同时利用同理心、聆听等技巧让其宣泄对母亲、哥嫂的怨气,此外社会工作者通过正常化等的技巧,协助服务对象避免再次把自己标签为精神病,而是让她明白,在遇到困难的处境下,她所做的都是人的自然反应,而当前同时协助其转换期望被爱的方式,学习与家人一致的沟通模式,而服务对象家人亦表示,相信有能力解决未来与精神病人相处的时候将可能出现的困扰;

4、服务对象家人察觉负面互动对彼此造成的负面影响之后,已开始通过各种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心及重视,而服务对象亦满意家人的正面转变。另外服务对象表示接受辅导之后,家人的互动走向正面化,现在亦能感觉家人的重视、关心、爱等,服务对象母亲表示,家人的互动保持继续改善的话,自己也很心满意足,亦有利于促进女儿病情的改善。

5. 社会工作者联系街道民政部门,了解重症精神病人治疗费用可获得两条路线的补助,其一是民政部门报销的医疗救济补助,其二若支付者还存在困难,政府会根据情况打报告申请再资助或是向残联部门申请特困住院救助。同时把这一资源转达给服务对象家人,并协助他们进行申请,而服务对象家人也表示有了政府部门的资源后,不再对经济感到忧虑。

(二)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对象家人表示因不知如何劝服频繁发病时伤害家人的服务对象到精神病院而陷入无助时,社会工作者给了及时的帮助。而服务对象表示社会工作者给予了真诚、尊重及接纳,让自己不因为作为精神病人而羞耻,更表示最大的欣慰在于家人能够找到适合的相处模式。

(三)工作员自评:个案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察觉服务对象全家运用指责、讨好的应对模式方式处理冲突,未能了解及接纳彼此的感受、期望,社会工作者在冰山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历程式提问协助他们察觉自己的应对模式,并重新建立家人情感上的联系,同时引导家庭成员反省某些信念、成见、感受和行为,逐步正面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例如服务对象家人能够明白服务对象不断投诉家人对自己不好的实际需求在于没法感觉家人的关注及重视,担心家人排斥或抛弃患有精神病人的家人。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后,社会工作者首先通过隐喻、重新诠释等技巧让他们宣泄愤怒等负面情绪,并让他们挖掘个人资源来达到改善表达感受、期待的方式,从而重建自尊、达到一致沟通模式,而服务对象也表示目前在家里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自我价值,自尊感也提升了。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订立的个案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一家表达有能力解决以后可能面对的困难。

(二)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社会工作者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即将结案,并在结案时与服务对象一起梳理整个个案服务成长历程。

七、专业反思:

    1.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

      萨提亚的治疗信念认为大部分人会选择熟悉而非舒适的的方式,特别是面对压力的时候,但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并确信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应对和成长所需的内部资源。因此接案初期,社会工作者通过聆听的技巧,让服务对象及其家人讲述这个家庭的问题、家庭成员的互动怎样导致问题的发生及演变到今天的情况、家庭成员的期望、促进改变的资源等。

2.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后,方能理性与社会工作者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个案对象,需要先协助他们宣泄及处理负面情绪,然后察觉他们对自己、他人、问题的看法及应对模式,从而选择一致性的互动模式。例如案例中,服务对象自我价值较低,因担心被忽略、拒绝等,多次因发病期或发病时感觉不到爱而把负面情绪投射到家人的身上,造成家里气氛较紧张。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察觉面对精神病人因被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家人身上时的指责应对模式,并引导他们察觉负面的互动方式造成的效果,进而促使他们选择适宜的表达感受、期望的方式,另外促进他们表达对彼此的感情,从而加强感情的联系,当前服务对象表示能够感受到家人的重视,亦能与家人进行一致的沟通,而她妈妈表示,若家人继续此类互动方式,相信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好。

八、督导评语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社会工作者致力运用专业方法协助了服务对象和家人应对了精神病带给他们的难题,一方面促进服务对象使用医疗服务和联系街道民政部门申请经济援助,另一方面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提高服务对象的自我价值和改善与家人的相处模式。社会工作者使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显示了她较出色的辅导能力,她不但注意服务了对象有危机的行为,她也评估了服务对象和家人的应对姿态和行为背后的感受、期望和渴求。爱和被爱是人类(包括服务对象和家人)共同的需要,社会工作者促进服务对象和家人明白彼此的愿望和需要,并以更一致性的方式沟通,服务对象便更能体会家人对她的爱,减少以指责方式去要求家人关心她。萨提亚模式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更负责任”,服务对象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和更爱自己,如果社会工作者继续跟进个案的话,可以协助服务对象在这个目标上有更稳定和持续的成长。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

卢婉婷

 

九、作者简介:

    曾宇杏,女,26岁,服务于广州市明镜社会工作者服务中心。深圳注册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师。湛江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2010年5月开始从事社会工作实务,从事司法、妇女、儿童、家庭、青少年等领域社会工作,期间在香港督导的培养下,利用萨提亚家庭治疗等技巧为至少20户家庭提供婚姻辅导或亲子管教服务,其中包括帮助忧郁症妇女走出阴霾、帮助精神病女士适应家庭生活、帮助关系极度紧张的夫妇复合等,深得服务对象、领导好评,并获取深圳市妇联阳光家庭十佳新社会工作者荣誉。

十、服务感言:

社会工作者一直坚信萨提亚的信念“问题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法才是问题”,亦相信每一种负面情绪后面皆隐藏一个悲伤的故事,因此每接触到一个服务对象,都需要通过真诚、尊重、接纳、同理心等技巧让服务对象真正的信任社会工作者,并愿意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十一、参考文献

1.《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作者:维吉尼亚.萨提亚  约翰.贝曼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新家庭如何雕塑人》

作者:维吉尼亚.萨提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