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南“沈丘经验” 探索退役士兵服务管理新模式

2013-11-17 16:24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的人

全面解读“沈丘经验” 探索退役士兵服务管理新模式

“要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时强调

豫东大平原东南麓,豫皖两省接壤处的沈丘县,是片红色沃土:66年前那个流火8月,刘邓10万大军由此千里跃进大别山,2万余沈丘热血男儿参战支前,踏入狂飙突起、血雨腥风的滚滚洪流。

战争硝烟渐去渐远,爱军薪火传至今天。“八一”前夕,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省民政厅向全省推广他们探索创新退役士兵“一体化”服务管理的经验。“服务中实现管理、培训中实现就业、组织中实现作为”的退役士兵服务新思路迅速在全省各界引起较大反响。

7月下旬,记者踏访沈丘,以期透过取样分析,求解问路,对做好新形势下退役士兵服务工作提供有益启示和积极借鉴。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通讯员 魏联军 焦景宏/文

与时俱进 成立退役士兵服务中心

【平台之困】

工人有工会,青年有团委,妇女有妇联,残疾人有残联,退役士兵体系化服务需要日益迫切;多个部门具有服务管理职能,但职责分散,业务交叉。能否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

周口沈丘是农业大县、出兵大县,也是“选送好入伍的、服务好在伍的、安置好退伍的”三好活动发源地,年均退役士兵580余人,30年来共接收退役士兵2.2万人。

但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退役士兵教育管理难、安置就业难、人才培养难、作用发挥难等深层次矛盾问题带来严峻挑战。

2010年12月的一天,县人武部政委秦岭刻骨铭心:10多名退役士兵到县政府门口“反映情况”:“俺当兵时胸戴红花,尽完义务回来后却成了‘没娘’的孩子!”“都说退伍军人优先,我想开个饭店,仅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公章就要盖10多个,两个多月了执照还没办下来!”

话虽带刺儿,却也在理。现场接访的秦政委如坐针毡。

那天夜里,原县委书记杨永志办公室的灯光亮到很晚,他在思考一个时代命题:如何为退役士兵建造好一个“家”。

县委议军会上,当成立“退役士兵服务中心”的构想提出时,有人担心,要破解体制障碍、机制束缚和保障困扰谈何容易;也有人认为,站在经济效益角度,设立一个新机构要投入人力、财力,低效的回报率不大符合市场经济的“成本论”。但时任县长皇甫立新的话掷地有声:“站在巩固国防、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时代高度,破解这些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

经过多方考察论证,2011年8月1日建军节,沈丘县成立了“退役士兵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常设机构,由县政府主管、人武部协管、民政局主办、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事业编制7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办事员5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记者在退役士兵服务中心看到:900平方米的退役士兵服务中心里,办事大厅、多功能展示厅和窗口区、休息区、阅览区一字排开,公开显示屏、服务热线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方便快捷。10余名退役士兵正在查询资料、办理相关业务。点击服务网站(www.Sqtyfw.com),各种优惠政策、招聘岗位、培训信息跃入眼帘。

“我们对人武、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服务管理职能进行‘组装’,工商、司法、城建、农业、卫生、科技等12个部门的行政服务在这里集中办理,进行‘一站式服务’。”服务中心主任徐东告诉记者。

曾多次前来指导的省军区政委周和平认为:当前退役士兵服务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并不是地方党委政府对他们的感情淡化了,而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必然性反映,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模式、政策制度等与新形势、新需求脱节所致。由此看来,“沈丘经验”更显得弥足珍贵。

套餐培训 满足多样化就业需求

【安置之困】

地方行政事业单位“过饱和”、“僧多粥少”矛盾突出。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出台后,自谋职业成为安置主渠道,如何顺利实现职业转岗、技能对接?

7月28日,上海金丝猴集团沈丘二分厂生产线上,四车间班长程坤正在紧张地操作设备。这位3年前退伍的小伙子,现在月工资3000多元。四车间主任李晓辉这样评价程坤:非常能吃苦,技术很过硬。

程坤的“非常能吃苦”,缘于两年军旅岁月的磨砺;而“技术很过硬”,则得益于服务中心组织的车工培训。

退役士兵返乡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职业转换、岗位转型。周口军分区司令员罗明豪、政委张保旭介绍,2011年12月,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出台后,自谋职业成为安置主渠道。但士兵在部队“操场”学的军事专业与“市场”专业技能对接性不强、就业率不高。

记者看到这样两组数据:该县行政编制人员共2100人,目前已“过饱和”,超编810人,县域内没有国企,均为集体和私营企业,“僧多粥少”矛盾突出。2007年至2011年,非农业户口士兵安置率为54%,实际在岗率为37%,178人因工作安置、待遇享受等个人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上访上诉。3年前,该县10年内4986名退役士兵中,能够通过部队所学技能就业创业的仅占15%,50%以上的感到退伍后无用武之地。

“我们‘点菜’,政府‘埋单’!”采访中,退役士兵形象地比喻这种培训模式。服务中心按照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推行“市场—需求—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设置专业型、大众型、经济型三个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满足“多种口味”。

服务中心与返乡退役士兵逐个谈心,鼓励他们树立正确择业观;将免费培训对象由国家规定的一年内拓展到10年内,依托技校、就业培训中心等4家机构,开办汽车驾驶、计算机、钳工等18个专业课程,满足退役士兵多样化就业需求;与富士康集团、上海金丝猴集团等21家企业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实行定向培养、订单培训、专业对接;设立“岗位银行”、“人力资源库”,每年召开3次退役士兵就业招聘会,每季度发布6条就业信息手机短信。借助沈丘物流、沈丘建筑等劳务品牌,成规模组织退役士兵劳务输出。该县目前培训退役士兵1230人、推荐就业2175人,帮扶创业379人。

“八一”前夕,县人武部还有两组数据让人为之振奋:在一些地方遇到“征兵冷”寒流时,该县适龄青年报名参军人数1052人,是征集任务的两倍多;在今年“史上最难就业季”里,3年来,该县退役士兵就业率达96%。

创业扶持 “扶上马”再送一程

【创业之困】

就业不易,创业更难。缺资金、少技术、无经验是退役士兵创业的“拦路虎”,如何带他们走上创业之路?

“人生路很漫长,紧要处只几步。迷茫时有人拉一把,可能就会扭转乾坤!”该县莲池乡宁庄村退役士兵宁宁说。

这名“80后”2002年退役后做过销售、搞过养殖、办过企业,在团里比武场多次摘金夺银的他,创业路上却屡走“麦城”。

宁宁家乡有30多年矿山配件生产历史,入伍前他对此行业也很熟悉,想筹资创办矿山机械公司,却顾虑重重,不敢尝试。服务中心帮他制定发展思路,办齐相关手续,协调政府贴息小额贷款,投资108万元创办了河南宝康矿山机械有限公司,县企业局等职能部门全程跟进指导。如今,公司被评为“国家重信用、守合同3A级企业”。

前年返乡符合城镇安置条件的453名士兵,只有62人要求政府指令性安排工作,其余全部选择自主创业。

记者在县政府看到一张张民生清单,让人感慨的还有不少:

建立退役士兵创业帮扶机制,每个县直单位与非公有制企业重点帮扶1~2名退役士兵,全县设立45个帮扶联系点,使200余名退役士兵受益。

每年设立100万元“退役士兵创业基金”,将小额贷款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期限由一年延长到两年,先后发放创业贷款190万元,为28名退役士兵解决资金难题。

开办技术夜校25次,组织专家讲座30余场,帮助162名退役士兵成功创业,有13家企业成为当地知名品牌后,又吸纳了650多名退役士兵就业。

仅扶持退役士兵创业,县财政每年要支出400多万元。皇甫立新这样认为:“他们昔日保家卫国,应该得到更多补偿。如果还有人对此想不通,就请他到无人岛上站站岗,到漠河哨卡放放哨,到唐古拉山扛扛枪!”

沈丘县凯旺电子二分厂厂长寇志强感慨地说:“去年,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厂里招聘的65名退役士兵,在用工极度缺乏、工厂完不成订单时,主动加班加点、替工厂分忧解难,可以说是这些人救活了这个厂!”

温情救助 不让退役兵因病因灾致贫

【生活之困】

有的退役士兵在部队落下伤病,有的返乡后遭遇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家庭变故,生活窘迫,成为弱势群体。如何对昔日“最可爱的人”施以援手、扶危济困?

两年多前,记者采访沈丘县民政局局长邢子田时,他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组揪心数字:10年来,全县因病、因灾致贫的退役士兵有80余人。

如今,他的笔记本上新增了一组温馨数字:两年来,服务中心为贫困退役士兵提供救济款36万元,帮助35名退役士兵走出困境。他们出台《沈丘县退役士兵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在医疗、危旧房改造、临时生活困难、自然灾害等方面给予救助,设立20万元困难救助基金,对生活困难的退役士兵给予一次性1000元至5000元的困难救助。

卞伟是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曾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荣立“三等功”。2010年退役后厄运接踵而至,父亲患食道癌花去巨资,妻子又遭车祸,卧病在床。他和别人贩运中草药血本无归。开朗的他一度患上轻度精神抑郁症。

孤助无援时,服务中心送来5000元困难救助金,为他妻子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免费维修房屋。县人武部副部长黄静飞6次登门,请畜牧专家指导他建起家庭养殖场,使他脱贫致富。

卞路口乡退役士兵马振伟,在“98抗洪”中因公致残,生活不能自理,服务中心协调有关部门为其解决了经济适用住房,为其家属安排了工作,全额报销了医疗费;槐店镇退役士兵郭飞经商中遭遇合同诈骗,服务中心协调公安、司法部门帮其挽回经济损失110多万元;白集镇退役士兵韦路宽贷款100万元办起家庭农场,种植紫薯等,丰收季节却销路不畅,服务中心及时发布信息,引来上千人地头抢购……

服务中心还组织退役士兵成立“困难战友帮扶团”,帮助17名困难“战友”渡过难关。付井镇九里村退役士兵苏志文,创建年产值1500多万元的祥云食品有限公司,先后安排200多名村民和90名退役士兵入厂工作。

摸索“软管理” 请老兵担任调解员

【管理之困】

退役士兵数量大、分布广、年纪轻,少数同志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忘记本色、放松要求。如何应对失之于散、失之于管的现实考量?

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史衍良告诉记者:“退役士兵返乡后星散四方,再像部队那样抓管理不现实。沈丘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软管理’方法路子值得提倡。”

何谓“软管理”?从退役士兵服务中心的“五个一”中可窥一斑:“每年退役士兵返乡报到时,服务中心集中宣讲一次政策,逐人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发放一份服务手册、召开一次恳谈会,让大家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7月13日,沈丘县国防教育基地落户退役士兵服务中心,开辟了以退役士兵为主要对象的“第二课堂”,使他们有了集中接受教育的场所,在持续教育引导中始终保持兵的本色。

今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们积极拓展服务管理职能,依托全县56个退役士兵服务站,开展退役士兵思想、工作、生活矛盾问题“大排查、大化解、大走访、大解难”活动。

在退役士兵服务办事大厅,县人武部部长汪守保轻点鼠标,全县退役士兵各项工作、生活和经济状况跃然屏幕上。汪部长说:“这便于我们做到对退役士兵的情况心中有数,适时掌握,提前预防,有效应对。”

“老兵化解矛盾千家行”活动花开都市乡村。从前年开始,他们挑选114名政策熟、威信高、口才好的退役士兵担任调解员,定期由信访、司法和人武部集中进行培训,两年来化解宅基地、土地流转、城市改造中的纠纷110多次,排除上访、群殴等重大隐患10余起,民事纠纷调解、息访息诉成功率达92%。目前,退役士兵实现了“零上访”。

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的人

【使用之困】

解甲归田的退役兵群体普遍素质过硬,是座有待深挖的人才“富矿”,而一些地方不当财富当“包袱”。如何破解培养使用“不等式”?

沈丘县常务副县长胡恩勇向记者介绍,县委组织部、民政局和服务中心的同志调研中发现:凡是“软、散、瘫”的党支部,大多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而那些优秀党支部中,多数由退役士兵担任村“两委”班子领导职务。县领导由此得出结论,不少退役士兵当过班长、副班长,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关键时刻能冲得上。

服务中心每年培养50名优秀退役士兵入党、推荐50名优秀退役士兵到县委党校培训,并列入村干部选拔使用序列,在村委换届选举时,鼓励他们踊跃参加竞选,与“老支书”、“大学生村官”形成梯次搭配、优势互补。

北城办事处大辛营村过去干群矛盾突出,是出名的“穷、脏、乱、差”烂摊子。

2012年3月,曾是优秀班长的退役士兵辛建经民主选举成为该村的村支书,他边与群众交流,边大刀阔斧地整治村容村貌,还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建设无公害绿色畜牧养殖基地70亩,使这个落后村一跃成为省级“生态文明村”。

目前,该县有223名退役士兵进入各乡镇及村“两委”班子。今年“七一”,上级表彰的“五好党支部”中,76%都是由退役士兵担任村支书。

继续加入“兵”的行列,参加“兵”的训练、接受“兵”的管理、履行“兵”的义务,是“沈丘经验”的又一特色。他们把退役士兵根据服役兵种、专业技能、军政素质等分类建档,全员编入民兵应急队伍。

前年9月3日凌晨4时,一辆运载液化气的货车途经沈丘沙河大桥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液化气大量泄漏。万分危急关头,由82名退役士兵组成的民兵应急分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迅速疏散群众、维持秩序、堵漏排险,配合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连续奋战14个小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两年,沈丘县先后荣获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征兵先进单位等10余项荣誉。前不久,周口军分区政治部对160名沈丘籍士兵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普遍认为退役士兵服务中心激励了应征的、稳定了服役的、温暖了退役的。县委领导由衷感叹:“沈丘大发展大繁荣,退役士兵功不可没,退役士兵服务中心功不可没!”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