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沈丘,有个退役士兵之“家”】
□本报记者 赵春喜
“怀揣梦想我穿上军装/哨卡上为国站岗/危难时挺身而上/兵哥哥的称呼让我无限荣光/解下军装回到故乡/夜深深前路漫长/多少次梦回军营/天亮后却不知去往何方/我在努力寻觅那曾经的辉煌”——这是网上一位退役士兵写的一首小诗。文字间折射出退役士兵初到地方的迷茫和困惑。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改革进程的推进,退役士兵就业难、管理难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退役士兵优抚安置,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命题。
面对这道命题,兵员大县沈丘建立了由政府主管、人武部协管、民政局主办、各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的退役士兵服务中心,为退役士兵提供培训、就业、救助、帮扶、维权等一体化服务,走出了一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培训中实现就业、在组织中实现作为”的优抚安置新路,有效破解了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和教育管理难题。
士兵之“家”服务多
从军营到地方,由军人到普通一员,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让不少退役士兵一时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茫然无助,产生思想落差。
入伍26年,从事人武部工作15年,沈丘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秦岭对退役士兵的感受有着深切认识。
工人有工会,青年有团委,妇女有妇联;而退役士兵,多个部门具有服务管理功能,但职责分散,业务交叉。
能否像工、青、妇那样,搭设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让退役士兵们有一个“家”,事事有人问,事事有人管,让退役士兵——不仅身融,更要心融——融入地方各项建设并发挥作用?
秦岭的思考引起了周口市、沈丘县军地领导的共鸣。
2011年8月1日,沈丘县退役士兵服务中心成立,以政策宣传、就业安置、创业帮扶、组织培养、困难救助、权益维护为主要服务管理职能,开设退役士兵办事服务大厅、服务网站和服务热线,并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退役士兵服务站,在各村、社区设置退役士兵联络员,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及时掌握退役士兵生产、生活需求,为退役士兵回归地方社会化提供全程指导和服务。
8月6日,记者走进沈丘县退役士兵服务中心。
一楼,400多平方米的办事大厅宽敞明亮,退役登记、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各个服务窗口一字排开,井然有序。点击大厅一侧的电子咨询屏,各种优抚政策、招聘信息、培训信息一览无遗。
二楼, 400多平方米的大厅则是另外一个世界。沈丘国防建设的过去与现在,战争年代的“军旅之星”,和平时期的“创业之星”,还有各式各样的军事模型,俨然一个“浓缩版”国防教育基地,不禁让人热血沸腾。
“退役士兵来服务中心不仅可以咨询、办事,还可以重温军营生活,不忘军人本色。”服务中心副主任徐东介绍说,“退役士兵有事没事都会过来坐坐、看看、聊聊,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大家了解政策的窗口、休憩身心的家园、排忧解难的靠山和创业发展的平台。”
温情关爱,把心拢起来
“要让士兵在返乡的第一天,就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这是秦岭常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常说的一句话。
每位退役士兵返乡报到时,服务中心都会发放一份《退役士兵服务手册》,一封《致退役士兵公开信》,宣传解释优抚、安置、就业等政策,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集中组织融入社会教育,请县领导介绍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形势,帮助退役士兵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结合“八一”、春节走访慰问,对退役士兵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回访,定期召开退役士兵恳谈会倾听大家的心声,并通过沈丘退役士兵服务网、服务热线及时排解思想困惑,让退役士兵时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
服务中心还协调有关部门,为退役士兵提供生活补贴、医疗保健、住房贷款、教育资助等多种福利。(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县政府还专门设立10万元困难救助基金,在医疗、危旧房改造、临时生活困难、自然灾害等方面,一次性给予退役士兵1200~5000元的临时困难救助。
服务中心依托县司法局、法院,成立退役士兵法律维权中心,为退役士兵提供免费援助,对涉及退役士兵的矛盾纠纷及时调解,对损害退役士兵合法权益的涉诉案件,由县军人维权法庭专门办理。
培训套餐搭起就业舞台
8月7日,地处沈丘县城繁华地段的一家电脑维修店里,人员进出不断。
29岁的李明军在柜台间来回穿梭,指导店员进行检修。
“天天都这样,和打仗似的。”擦着额头上的汗,李明军对记者说。
可几年前,李明军对电脑维修还是一无所知。
刚返乡时,李明军多处求职,但因在部队所学与用人单位要求对不上号,屡屡碰壁。
这让在部队里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的李明军苦闷不已。
偶然,一条手机短信引起了小伙子的注意:“退役士兵有困难,服务中心帮助你。”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李明军来到服务中心。
很快,服务中心联系了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电子维修中心,对李明军免费进行了一年多的系统培训。
在服务中心的鼓励、帮助下,李明军开了一家电脑维修店。
凭着在部队养成的钻劲,李明军的顾客越来越多。顾客不光来找他修电脑,还有其他各种电子设备的维修与养护。
服务中心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推出系列技能培训套餐,为退役士兵顺利就业搭设广阔舞台。
“培训+引导”,更新就业观念。由服务中心与退役士兵逐个谈心,讲就业趋势、地方形势、有关政策,鼓励他们自主择业,由依赖政府“等、靠、要”到弄潮市场的“学、拼、创”。
“培训+政策”,提高就业能力。将免费培训对象由国家规定的一年内的退役士兵拓展到十年内;依托技校、就业培训中心等机构,联合开办计算机、钳工、种植、养殖等18个专业课程,满足退役士兵多样化就业需求。
“培训+订单”,实现对口就业。主动与富士康、金丝猴等21家企业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实行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荒”与退役士兵“就业难”的问题。
“培训+推荐”,搭建就业平台。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退役士兵就业招聘会;设立“岗位银行”、“人力资源库”,每季度发布一次就业信息;每月发布一次手机就业信息短信;借助沈丘物流、沈丘建筑等劳务品牌,成规模组织退役士兵劳务输出。
倾心帮扶铺平创业路
26岁的苏林林,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大男孩。
但你绝想不到,这位爱笑的小伙子在当地,已是一家拥有几千头生猪规模的养殖场老板。
3年前,告别生活了5年的军营,苏林林回到家乡,建起一个养殖场,开始了自主创业的历程,养殖场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尝到甜头的苏林林,根据市场行情,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年出栏4000头生猪。初步预算需投资200万元,资金缺口50多万元。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苏林林向服务中心反映了自己的困难。
服务中心及时帮助他向县畜牧局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同时又为他提供了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
为鼓励这个上进的小伙子,服务中心还免费为养殖场安装了近万元的监控设施,赠送了一台价值上万元的饲料机,并指派技术员常年为养殖场进行免疫指导。第二年,苏林林就赚了60多万元。
就业不易,创业更难。和苏林林一样,缺资金、少技术、无经验是退役士兵创业的“拦路虎”。
为此,县里每年设立100万元的“退役士兵创业基金”,将小额贷款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期限由一年延长到两年,先后发放创业贷款190万元,为28名退役士兵解决了资金难题。
对领办、创办工商企业的,在办理行政审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手续时,开通退役士兵“绿色通道”,并规定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创办种植、养殖项目的,开办技术夜校,传授致富技术,组织技术专家上门指导、现场解难,有800多名退役士兵受益。
同时,建立帮扶联系机制,每个县直单位与非公企业重点帮扶1至2名退役士兵,全县已建立45个帮扶联系点,帮扶200多名退役士兵走上了创业路。
组织培养,“兵哥哥”当好“领头羊”
“退役士兵经过部队的千锤百炼,政治强,作风好,综合素质全面,用好了就是地方各项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
服务中心协调县组织部门把退役士兵作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人才储备库”,每年培养50名优秀退役士兵入党,列入村干部选拔使用序列,鼓励他们参加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
目前,在全县各乡镇及村“两委”工作的退役士兵已有280人,占到村干部总人数的42%,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有130人,白集、周营两个乡镇58个行政村的“两委”班子内,退役士兵占到了65%以上。
北城办事处大辛营村过去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穷、脏、乱、差”,曾是优秀班长的退役士兵辛建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并建设无公害绿色畜牧养殖基地70亩,使这个落后村一跃成为省级“生态文明村”,辛建也先后被市县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
今年“七一”,全县表彰的“五好党支部”中,76%是由退役士兵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
他们还把退役士兵作为民兵编建重点对象,根据服役兵种、专业技能、军政素质等分类建档,结合民兵整组把他们全员编入民兵应急队伍,继续加入“兵”的行列,参加“兵”的训练,接受“兵”的管理,履行“兵”的义务,使全县基干民兵中退役士兵数量达70%以上,成为民兵组织的骨干力量。两年来,民兵应急分队先后完成防火、抗旱、抢险、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16次,34名退役士兵受到军地表彰。
……
两年来的实践已证明,沈丘县退役士兵服务中心的成立,不仅温暖了退役的,也稳定了现役的,激励了应征的广大青年。
——“八一”前夕,沈丘县适龄青年报名参军人数1052人,是征兵任务的2倍多;
——在对160名沈丘籍现役士兵问卷调查中,94%认为服务中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来吧,再听听退役士兵们怎么说吧
——退役士兵韩露露:“部队把我们铸造成优秀的战士,服务中心引导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退役士兵宋建峰:“军装在身,我们是百折不挠的人民子弟兵;脱下军装,我们依然是冲在家乡建设第一阵列的排头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