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案主回归社会—救助流浪家庭的个案工作(2)

2015-01-07 10:09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案例与大家分享了一例社工采取危机介入模式,促使案主回归社会的针对救助保护流浪家庭的个案工作。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通过与服务对象A和B沟通,形成如下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

(1)为服务对象家庭提供应急的物资,其中包括棉被、衣服和奶粉等生活物资,尤其是不足3个月的婴儿,保障服务对象家庭人员的人身安全,积极帮助其整合有利的社会资源;

(2)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切入点,劝导服务对象家庭及时前往救助管理站站接受救助。

(3)服务对象家庭达救助管理站后,协助站内工作人员登记相关信息,并与站内社工共同跟进个案。

2、长期目标

(1)探讨服务对象A和B流浪乞讨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法律援助的后续跟进情况,协助其尽快回归社会,不再流浪。

(2)服务对象A和B接受救助管理站临时救助后,答应不再市内重复流浪,并同意乘坐由救助管理站提供的免费汽车班次返回老家。

(3)持续跟进服务对象A和B其子女由于过早外出流浪而导致他们的身体状况、教育程度与正常同龄人的差距,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服务策略

通过危机介入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对服务对象家庭的个案服务工作,采用危机干预、资源整合、安置服务、物质支持、心理辅导和政策倡导等多种手段,构建其支持网络资源。

(三)服务程序

1、建立专业关系

2、评定资源和障碍

3、制定计划

4、危机介入服务

5、结案

6、评估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开展个案服务

1、服务对象是一家四口的流浪家庭,属于特殊的弱势保护对象,两名孩子更是重点保护对象,社会工作者主要担任的角色是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资源链接者和保护者。

2、征得服务对象家庭的同意下,拨打“110”公安热线和联系市救助管理站,即时对服务对象家庭开展危机介入个案服务模式,为其解决面临的困难。

(二)服务记录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家庭共进行了4次会谈。

1、第一次访谈记录

访谈时间:2014年11月13日,中午14:00~18:00。

访谈地点:东莞市东城区温园立交桥桥墩下

主要任务:主动向服务对象介绍自己,并以平等、尊重、同理、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家庭进行交流和沟通;得到服务对象A和B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从而了解其流浪的主要原因;及时劝导其前往市救助管理站。

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在志愿者的引路下,首次与服务对象家庭接触。由于早上志愿者已经与服务对象家庭进行初步接触与沟通,因此对于她带来的朋友,服务对象A和B不是很抗拒(以微笑的表情回应社会工作者的亲切招呼)。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谈话前,观察到服务对象A和B身材瘦弱,目光呆滞,大女儿裸着脚趟在破旧的床单上,衣着肮脏不堪,而小婴儿则在大人的怀中安静地睡着,周边摆放他们捡回来的废品。社会工作者表示自称不是执法人员,只是想了解你们的情况,看看能不能够帮助到你们,从而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在与服务对象A和B的积极沟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当其讲到遇到悲惨事故的时候,服务对象B流下出无助、绝望和悲伤的泪水,社会工作者递上纸巾,轻拍她的后背表示同理。当社会工作者咨询服务对象A和B为何不去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服务对象A说道:身份证不见了不知道能不能够去,何况在外面欠着别人钱,要去外面乞讨还债,进去之后就无法还了,还是不去的好。社会工作者耐心向其解释政策法规,没有身份证也可以到救助,只需要能够说出身份证号码或者户籍所在地的具体地址,经过公安系统核实身份,就可以获得救助。服务对象A和B听完社会工作者的说明后,开始犹豫是否同意答应去救助管理站。此时,社会工作者以其小孩子的生活环境与饮食问题为切入点,牵动服务对象A和B为人父母的大爱之情,不能让刚出世的小娃受寒冷之苦,若出现因哭闹不止、发烧和感冒等现象,小孩的免疫能力是不足以承受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最终,经过3个多小时的耐心劝导,服务对象A和B同意前往救助管理站,由社会工作者负责拨打“110”报警热线,在警察的护送下,前往救助站进行救助。

服务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征得服务对象A和B同意,将相关求助信息发布到东莞市志愿者群、市社工群和部分社会组织群里,其中有热心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提供棉被、饼干和部分婴儿用品。

2、第二次访谈记录

访谈时间:2014年11月13日,晚上19:00~21:30

访谈地点:东莞市救助管理站

主要任务:以报案人的身份,协助公安机关和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登记服务对象家庭相关信息,陪同服务对象家庭熟悉新的生活环境,减少服务对象家庭的心理顾虑,让服务对象A和B认同前往救助管理站是一个明确的决定,从而逐渐输入改变生活环境和态度的希望。

服务内容:在救助管理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核实服务对象家庭的人员信息时,由于社会工作者已经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姓名、年龄和户口所在地地址等信息,促使服务对象家庭很快就办理好入站手续。在办理入站手续期间,已是傍晚时分,社会工作者主动联系救助管理站站内社工,能否针对服务对象家庭此种特殊的情况,提供几个营养适当的便餐(此时站内晚饭聚餐时间已过)。站内社工和工作人员均非常重视此次案件,立刻打电话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在救助管理站的专门安排下,悉心提供了服务对象家庭数个便餐,并与社会工作者交代:非常感激你们能够及时发现他们,将他们送达到前往这里,我们针对他们这个情况,已经开会讨论过,领导非常认真重视,他们今晚就住在救助站里面,我们会提供新的衣服、鞋子和一些生活用品,还专门为他们购买婴儿奶瓶、奶嘴和奶粉等婴儿用品。社会工作者如实将此话转达给服务对象A和B,服务对象A听完后,长吐一口气,眼皮底下还带有点泪水。由于时间不早了,今晚服务对象家庭在救助站也暂时安顿好。因此,社会工作者准备离开。离开时候,特意嘱咐站内社工要照顾他们,若有特殊情况,可以联系社会工作者。

3、第三次访谈记录:

访谈时间:2014年11月14日,早上9:00~11:30

访谈地点:东莞市救助管理站

主要任务:了解服务对象家庭在站内的生活改变情况,咨询救助管理站的下一步工作安排,与救助管理站社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给予服务对象家庭及时的救助。

服务内容:早上,社会工作者再与服务对象家庭接触,服务对象家庭每位成员都已经换上救助站提供的干净衣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还主动跟社会工作者打招呼,社会工作者问道:“昨晚在救助管理站过的怎么样,孩子听话吗?”服务对象A很快回应:“昨晚过得很好,睡的好舒服,孩子也很听话,救助站已经帮我们买好了回去老家贵州的汽车票,我们下午就可以回去了”。“这样真是太好了,你们可以这么快就回老家”,社会工作者笑着回答。虽然社会工作者知道他们总有一天要离开救助管理站,但意想不到他们这么快就离开东莞,他们的返乡,也意味着社会工作者的个案已经进入结案的阶段,部分预计目标还没完成。然而换一个角度思考,服务对象家庭能够这么快达成长远目标也是件欣慰的事情。因此,社会工作者陪伴服务对象A和B收拾东西,收拾完毕之后,协助办理离开救助管理站的相关手续。

4、第四次访谈记录:

访谈时间:2014年11月14日,下午14:00~15:00

访谈地点:东莞市救助管理站

主要任务:观察服务对象家庭即将离开东莞的情绪和认知上的变化,了解服务对象A和B当下对未来的打算和规划,减少服务对象A和B对未来的茫然情绪,协助服务对象A和B积极地规划未来。

服务内容:这是最后一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家庭接触了。当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家庭见面时,服务对象A和B已经收拾好行李,每人都抱着小孩安静地坐在站内大厅中,等待着救助管理站这边安排车辆前往汽车站。社会工作者陪伴他们等车的同时,与他们聊起回到老乡后的打算,他们略微兴奋地说:“老乡家里有块地可以种菜,又或者去挑煤,收入比较多一点”。“那么孩子怎么打算呢?将来会送去学校读书吗?”社会工作者问道。“看情况吧,如果可以得话,我会的”服务对象A回答到。“你们回老乡的路程很远,要坐10多个小时的车,路上你们务必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你们疼爱的两个宝贝,这是我的手机号码,麻烦你们到了老乡可以给我报个平安吗?”社会工作者服务一边说着,一边递给对象A本人社工名片。不久,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告知我们,车辆已经到了,请拿好自身物品。因此,社会工作者和工作人员帮助服务对象家庭将行李抬到车箱中。服务对象A和B上车前,紧握社会工作者的双手,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并不停地感激社会工作者为他们付出的努力。社会工作者也紧握服务对象A和B的双手,深深地祝福他们,祝他们一路平安,开始踏上人生新的历程。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