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如何和谐?沪医院探索社工护患也护医

2015-09-25 09:15   新民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历经一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上海十院开辟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新道路”——由专业医务社工提供指导、患者志愿者进入病房开展医患双向陪护,致力营造“尊医爱民”的就医氛围。

23日下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尊医爱民 阳光守护——‘护医护患’病房志愿者专题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历经一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上海十院开辟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新道路”——由专业医务社工提供指导、患者志愿者进入病房开展医患双向陪护,致力营造“尊医爱民”的就医氛围。

患者角色转换成了志愿者

年届七旬的老杨曾是一名旅日华侨,两年前的一个冬夜,他冠心病突然发作。救护车带他辗转多家医院无法救治,最后来到了十院心脏中心,内外科专家为他连夜联手实施了“冠脉搭桥+支架植入”才转危为安。

劫后余生的老杨感谢医护人员的高超医术和不离不弃,提出想担任志愿者。“我曾经是一名演奏家。听说十院有音乐志愿者,我就想发挥一下自己的音乐特长,弹弹琴。”没想到,在住院楼大厅,老杨这么一弹就是一年多,不少来往的医生和患者都成了他的“粉丝”。

老杨就是十院患者志愿者中的一位典型。一年多来,十院社工部创新性地推出了从康复患者中招募志愿者的途径,涌现出了一批对医患双方的辛劳都感同身受的志愿者。而医务人员看到自己的病人康复后回报社会,职业成就感也由此提高了。

“昨天是患者,今天是志愿者,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更能感受到患者的心理、医护的辛劳。”上海十院党委书记范理宏教授表示,尤其是曾经的患者加入医务志愿者的队伍,能让医患关系更温馨,使全社会从中受益。

专业医务社工“护患”也“护医”

除了行政和法律手段,怎么从源头上消除医患矛盾的土壤?专业医务社工,是该院从2014年年初开始探索的和谐医患新道路。

在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医院设置患者就诊全程式志愿服务岗位,并且运用医务社工的专业理念和技巧搭建患者俱乐部平台。2014年,全院共14个临床科室、39个病种建立了患者俱乐部,举办大型患者俱乐部活动30余场,惠及患者2000余人次。

今年,肾内科、肿瘤科、甲乳科等科室推出了升级版的患者俱乐部。目前,已经招募到62位患者志愿者和星级志愿者,他们将在以上三个临床试点科室率先开展“护医护患”病房志愿者服务。

“在技术层面上医护人员往往占据优势,患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而在情感和道义层面,医患双方所处的位置则正好相反。”社工部副主任何平说,一旦发生医患矛盾乃至纠纷,公众情感和社会心理往往又会偏向于患方,心理上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也因此,十院“护医护患”活动分为“护医”和“护患”两个层面——前者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人文关怀和精神支撑,提升医生的职业归属感,从而以更好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后者则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状况,为病房、手术室内有需要的患者及家属提供志愿服务,协助其调适在院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医务志愿者应该成为医患关系的润滑剂;成为医务人员的兴奋剂;成为医院美的发现者。”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处处长王彤如此评价道。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