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问题之“失学”与社会工作的介入(2)

2014-05-22 09:43   新浪博客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青少年问题,其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使他们不知道怎样面对社会刺激,怎样看待社会问题,无法适应社会。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教育,减少各种不良社会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时注意青少年的反常表现,要求社会工作的及时介入。

青少年失学问题,与学校的教育环境问题密不可分。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阵地。目前,国内的学校依然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价值观、技能、职业道德等得不到多数学校的重视,成绩依然是评判学生优劣的核心标准。学校教学双方的不平等性,让不少青少年失去学习的热情,甚至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厌倦情绪。青少年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表面,青少年在此阶段已经开始面对社会,接触社会上的诸多信息。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等比儿童阶段有了长足进步,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信息输入也越来越多。传统媒体与宣传载体的功能日益强大,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又不断发展,信息爆炸成为不可扭转的社会现实。在此社会背景下,部分青少年过早了解社会,部分青少年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误入生活的歧途。青少年缺少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过早的想踏入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打工潮”。国家的教育工程面对难题,青少年失学问题,不仅仅让青少年不健康发展,还让国家的未来缺少栋梁之才,国家的前景堪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国家的未来、希望。解决青少年问题,就是解决国家的兴旺问题。社会控制理论认为,如果文化规范、道德信仰和相关人物不足以规范青少年行为,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出现越轨行为。青少年的多种行为问题与社会失范有关,例如不少青少年接触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受其影响认为学校太束缚,没有自由空间,不如早出入社会。在社会上,接触的多数是底层阶级的工作者,在与同龄的打工仔相互沟通中,了解到社会上的竞争激烈、社会上频频失业者更冲击青少年的眼球。在金钱至上的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追求独立的生活,想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在是否应该外出打工的问题上,青少年不能长远的看待问题,只是片面的认为打工又自由又能挣钱自己花。这样的心理造成青少年行为越轨,越轨少年多出现在家庭管教不严的家庭。与儿童时期不同,青少年与朋友的关系要好于儿童,他们经常与朋友沟通,社会信息也在此间传播。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朋友就是学习的重要对象。如果自己的想法或行为得到朋友的认同或认知奖励,则其本人就学习到新的规范。青少年喜欢与同类人交往,上网、酗酒、肄业打工等行为可能就是向朋友学习的结果。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早起行为影响后期行为,并可能是后期行为的前兆;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行为方面的后果。如果某个青少年在假期打工体验中得到喜悦,那么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削弱,无心学习,想继续其行为。社会理论对青少年问题研究不少,为解决青少年问题,国家政府也启动了巨大投资,其一就是解决社会上的青少年失学现象。

社会工作是舒缓和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手段之一。根据社会工作的视角,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主要在于其人与环境的不适当互动,表现为个人原因和环境原因两个方面,其中有些原因是不可改变或很难改变的,另一些则可以改变。推动可变的个人因素或环境因素朝积极方面变化,是帮助青少年与社会环境达成平衡的基本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