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重构:一“放”一“收”激发社会活力
蛇口,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管婴儿”, 以“一平台两中心”新型社区治理模式,为前海中心区的社会服务管理率先探路,再次引起全国关注。
1年多前,蛇口街道深圳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启用时,取消社区工作站,设立电子政务平台和行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将不涉及行政主体资格的156项行政服务项目,坚决下“放”给社工机构承接。
在“大社会、小政府”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社区治理内容繁杂、诉求多元的情况,南山保持定力,坚持做好“加减法”:能交给市场、社会组织的,坚决“放”;食品安全等涉及行政主体资格重大民生事项审批,坚决“收”。
目前,南山8个街道办的社区服务中心,均由专业社工机构进驻服务;有的街道部分社区撤销工作站,强化居委会工作实心化。这一“放”一“收”,实现了社区服务和行政服务无缝对接,激发了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和动力。
政府不断释放更多的服务职能,只有依靠众多的社会组织才能承接。从去年起,南山降低登记备案门槛,赋予各街道培育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自主权,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培育、管理和服务社区社会组织。这年,全区新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就达240家。
截至去年,在南山区登记的社会组织共计747家,同比增42%,形成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今年3月,南山成立社会组织总会成立,希望借此孵化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社会组织,探索社会服务新产品。
“幸福之家”:人人成为社区治理主体
经过多年努力,通过理事会等多种形式,让社区多元力量参与家园建设,人人成为社区治理主体,这已成为南山社区治理的常态。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居委会下设社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政建设等三个委员会议事机构,商议重大民生事项,监督机构服务好坏等。
西丽街道366街区,通过街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多元力量,使这个昔日脏乱差的“城中村”,变成美丽家园,房屋租金涨了4—5倍,成为样板。粤海街道蔚蓝海岸小区,居委会组织村民自发建起幸福收藏馆、幸福礼堂,每年定期举办“胎”毛征集、掌印征集、全家福照收藏等活动,居民生活丰富多彩,社区认同感增强。
广场舞噪声、宠物扰民,这是时下社区普遍现象。南山街道阳光棕榈社区,居委会通过老年人协会组织,协商确定各自跳舞区域等规定,工作站统一配备音响设备专人管理,有效解决该问题;社区宠物专员与居委会对接,解决宠物管理“老大难”。
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中,社工组织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逐渐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深圳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丽芬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从事社工专业工作多些,现在要承担部分行政服务,要重新学习、熟悉相关知识,个人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了。
物理学中的“陀螺效应”现象告诉我们,旋转的物体有保持其旋转方向(旋转轴的方向)的惯性。南山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方向,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与多元的决策、联动、监督、评价机制,使社会治理各种元素有机归类、组合,让“一核多元”像“陀螺”一样有效运转,实现多元共建、共享、共治,得出最大之“和”,推进了宜居宜业国际化城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