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透视(2)

2014-07-14 10:23   深圳特区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结构模式,用一个加法算术题表达,就是“1+3+N”。“1”,即社区综合党委(联合党委、总支),“3”即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N”,即各类社会组织和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其核心理念就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多元主体为依托,多元互动、多主参与、共建共享,实现在社区里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活力之源”:两支过硬队伍充当主力

这道算术题求和,南山历经不断摸索、逐渐丰富、自我完善的艰难探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08年,南山率先提出建立“一核多元”社区党建模式,旨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将社区内各类党组织进行整合,共同组成社区综合党委(联合党委、总支),进行社会上的党组织再造,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几年来,在推行党代表任期制试点、风景林工程等规定动作基础上,南山将党的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推出“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严纪律、正作风、促廉洁”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政治可靠的党员队伍。

今年,南山全面开展专职组织员试点,探索党建组织员职业化管理新路。

目前,南山社区有综合党委76个、党总支24个,是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基层委员会,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成为调动社区治理各界活力之源。

改革设计再好,社区工作站作为基层具体执行主体,如果不称职,改革达不到目的。

目前,社区工作站人员没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等这样的身份,从业积极性不高;社区“一格三员”管理因职责不明,往往是临聘的协管员充当“主角”,易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严重制约社区治理现代化推进。

上月底,南山出台了社区工作人员分类改革配套方案,明确社区工作站人员的身份为 “社区工作者”,按在职专职成员、退休专职成员、社区综合协管员和其它临聘人员等四个群体实行分类管理。南山还首创社区专员试点,社区专员不受年龄、性别、政治面貌、户籍、身份等限制,只要热衷社区公益即可。

“格长”这是南山深化“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推出的一个新名词。南山借鉴我国台湾等社区治理经验,深化“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实行“一格一长”制,将每个社区分为若干个“格”,社区工作人员大部分下沉到网格任“格”长,落实责任。

社区工作人员分类改革,让南山800多人的社区工作队伍有了“身份证”和干事激情,“格长”制把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达到社区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目标。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