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透视

2014-07-14 10:23   深圳特区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结构模式,用一个加法算术题表达,就是“1+3+N”。“1”,即社区综合党委(联合党委、总支),“3”即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N”,即各类社会组织和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其核心理念就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多元主体为依托,多元互动、多主参与、共建共享,实现在社区里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原题:激发“1+3+N”的“陀螺效应” ——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透视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慧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治理体系建设中,社会治理是基础,社区是落脚点。目前,全国社区治理普遍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如居委会被边缘化,社区工作站行政化倾向严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百姓不满意,社会组织缺少活力。从深圳来看,2005年全市建立了600余个社区工作站,2006年实行“居站分设”,目前同样也存类似问题。社区治理究竟往何处走?各地都在积极探索。

南山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发生地,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新模式。今年,出台、实施了深化“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一号改革方案(下称“一号方案”),从六大方面为南山社区治理勾画出三年蓝图和实现路径,为新时期构建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系指明了方向,破解了社区治理中如何处理党委、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难题。

治理模式:

“1+3+N”的算术题表达

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结构模式,用一个加法算术题表达,就是“1+3+N”。“1”,即社区综合党委(联合党委、总支),“3”即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N”,即各类社会组织和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其核心理念就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多元主体为依托,多元互动、多主参与、共建共享,实现在社区里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这道题求“和”,看似简单,实际却很难。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打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怪圈,发挥首个数的“龙头”作用,领导、团结其它“加数”,得出最大“和”?“3”中三个“元素”,能不能相互支撑、制约,构成稳定社区治理“铁三角”?“N” 中众多单位,能不能打破利益“籓篱”,同唱一个调多元互动参与?

南山一号方案,厘清了这些“数”的职责和功能定位:“1”就是“核”,以社区综合党委(联合党委、总支)为核心,通过理事会等运作机制,整合社区各种资源,统筹社区治理。“3”就是“铁三角”,居委会回归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社区工作站是政府在社区的主要工作平台,协助政府及街道办在社区负责综合管理、计生、社保等具体业务;社区服务中心,是提供社区服务的综合平台,主要负责政府资助或购买的社区助老、助残等基础公共服务,三者构成“自治、管理、服务”相互制约、支持的稳定关系。

“N”是社区各种社会组织和资源,围绕“核”和“铁三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南山区委书记李小甘说, 深化‘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优化现代社区治理结构改革项目排在今年南山10项改革任务中的首位。南山选择这一改革事项作为突破口,就是从最现实、最基础、最迫切的做起,找到社区治理结构主攻方向,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现代治理结构体系,从系统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全国、深圳探路。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