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3)

王春亮 2017-07-04 10:06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文以优势视角分析残疾人康复工作,在社会工作实务中通过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到残疾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康复工作中,有利于发挥残疾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反思传统的“问题视角”,从而推进残疾人社会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优势视角下小组社会工作的运用

1.小组工作的策划背景

据社会工作者一段时间与院内的残疾人的沟通交流,收集到信息以及日常的观察发现,他们除了早上在三楼康复科做两个小时的康复训练外,很少还有其他康娱性的东西,且他们平时在院内也很少有跟其他残疾人一起参与相应的活动,普遍存在无用感,对自我的不认同,自信心较低。院内的残疾人显得在这方面的同质性越来越强,开展小组显得更加有必要,此次小组注重组内残疾人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支持,更将残疾人关注点放在整个小组所形成的优势上,并充分发挥其对残疾人社会功能回复发挥作用。开设丝网花制作小组,使组员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获得知识技能,享受与同伴交流互动的快乐,收获成功感,增强其自我价值感,从而也将拓宽他们的外在优势,结识到其他同伴,同伴在合作中收获友谊。

2.小组工作的策划及运用

院内的残疾人的存在的一些“无用感”等对自我的不自信等同质性显得越来越强,在院内开展残疾人互助手工小组显得很有必要。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开展之前,评估院内残疾人有需要小组工作服务的需求,后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进行小组前的访谈与沟通,初步设定本次小组的目标为:丰富残疾人的住院生活,培养残疾人的动手能力和兴趣,教会残疾人学会三种丝网花的制作。

在开展服务中,鼓励支持残疾人动手去做,可以让家属提供必要的协助。在小组中挖掘残疾人的潜能,引导残疾人学会表达自己,增强残疾人者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搭建医生与患者、护士与患者沟通以及残疾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平台。服务对象是康复科住院残疾人及家属;人员招募主要是医护人员推荐和患者自愿报名两种方式;小组是支持性兴趣小组,共开展4节,服务20人次;小组的第一节是组员与工作员的相互认识,了解活动目的和意义。第二节是让院内残疾人学会第二种丝网花制作,引导组员交流与表达;第三节是增强小组的向心力,引导组员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组员珍惜目前所拥有的生活;第四节教会组员学习第三种丝网花,对前三次活动内容进行总结与巩固。

3.小组工作的评估与反思

当面对残疾人,需明白怎样帮助他们找到发现自己潜力、优势和抗逆力和他们所处的特殊本次开展小组服务的成效主要是通过观察组员的表现去进行评估,其次是通过组员表达性评估。社会工作者在评估服务成效时咨询小组的成员X,其告知工作员,自己从来都不相信可以做出那么漂亮的花,以后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现在觉得自己很有能力;组员李某与工作员交流时,表示出了感受以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后,其逐渐放开防备心理,与大家有说有笑,在此过程中,其收获了的不仅仅是一份友谊,更多是其在参与小组服务时收获了成功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的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三)优势视角下社区社会工作的运用

1.社区工作的策划背景

为让残疾人能更好地适应院内生活,加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发动残疾人的积极性,结合残疾人的特点而设置开展的服务。残疾人及其家属长期在院内生活,他们离不开日常康复的社区,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医院是残疾人生活的一个小社区,在这个社区里面,有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医院是残疾人重要的社会依托。因此,在院内开展残疾人的社区工作,应该要以残疾人为主要本体,医院为载体,立足于医院所能提供的资源,包括人力、场地、资金。社会工作者通过联动社会资源,再结合残疾人的优势,努力为残疾人打造一个和谐的康复环境,享受他们应有的权利。院内康复患者多是肢体残障,平时增加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康复。由于院内的残疾人多是肢体残疾,身体较为不便,大部分的残疾人认为除了平时的治疗运动外,他们与“运动”的关系其实很疏远。在优势视角模式思维下,社会工作者特地为院内的康复科患者策划了“我运动,我快乐”趣味运动会,通过改变一些运动形式,使院内的残疾人基本都可以参与,提高了残疾人的信心,在活动中加入趣味元素,使大家在快乐中达到运动的效果。

2.社区工作的策划及介入

活动策划开始之前,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进行活动前期筹备的沟通,澄清社会工作者计划在院内开展一次活动的原因以及想法,咨询他们的意见。通过与康复科负责的医师和残疾人的访谈得知较多的对象和家属都比较担心因为残疾而导致自己无法正常参与活动,或对参与社区活动的信心不足。社会工作者向残疾人表达此次社区活动将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而设定,会与大家一同设定活动的开展形式和时间内容等。社会工作者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等方式与他们讨论活动,尊重他们的意见。在评估和获悉院内残疾人的需求额意见后,社会工作者协助大家一同决定,最后商定在院内篮球场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康复科运动会。

确定好开展的形式后,再召集他们起来一起讨论活动的详细细节。大家刚开始的时候,都认为开展什么类型的活动没有关系,大家可以去玩就可以了,但经过两次的商量讨论后,大家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在活动形式、内容、流程等事情的讨论中,社会工作者相信他们是有能力可以积极投入到这个策划当中的,同时在讨论中也会常常邀请他们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在策划社区活动的饿过程中,大家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表达互动的同时从而增强其互助网络,让大家都能相互沟通交流,拓展了她们的人际交往圈子,提升了她们的外在优势。

3.社区工作的评估与反思

对院内的残疾人而言,开展此类型的社区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他们在院内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提升了他们在院内做康复治疗的认同感。对社会工作者而言,通过整合医院的有效资源,去整合和充分地利用,极大地推动了残疾人在自我认同方面的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残疾人与其家属在此次的社会活动中的合作,让相互间有了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也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从优势视角理念出发,逐渐增强残疾人个人效能感

优势视角强调要把注意力聚焦于服务对象的自我认同、自信心提升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优势视角要求我们立足于残疾人优势,从优势视角下看待残疾人,从而改变以往传统的问题视角,从更多的可能性去关注服务对象的潜能和优势。运用优势视角的思维模式去评估服务对象所存在的问题的时候,要求我们不是刻意去忽略他们的不足之处,而是带有一种可能性去看待。

(二)提供深入的个案辅导,提升残疾人的内在优势

在个案服务中,引导服务对象回顾自己或者参与服务以来的具体表现,让服务对面勇敢地面对过往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社会工作者可以对服务对象的情绪及时疏导,让服务对象的情绪可以得到适当地宣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服务对象建立自己的情绪管理方式,鼓励服务对象积极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去对待自己的一些情绪和其他事情,运用个案管理的式,强调保密原则,让服务对象感到轻松自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收获成功感,增强服务对象的乐观感。鼓励残疾人要努力发掘自我优势,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努力学习社会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勇于面对问题,积极发挥自己的内在优势。

(三)开展小组服务和社区活动,建立互助网络,发挥其外在优势

小组服务和社区活动的关注点可以理解为是个案辅导的深化,小组服务是主要面对的群体是有同质性需求的残疾人。残疾人在院内进行康复治疗,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同质性,服务对象在小组服务中课增加与其他人的互动,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在参与的小组中获得经验,学会与人相处得方式,在与人交流互动中,逐渐增强其自我认同感。社区活动中也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有效性,让她们以活动主人翁的角色进入到整个社区活动的策划、执行、参与之中,在社区内链接资源,更多的是与外界有接触交流,从而积累经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融入到社会的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

[1] 周沛.曲绍旭.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介人[J].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报,2010:218-219.

[2] 孙岩.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现状[J].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2011:263-264.

[3] 黄莺莺.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运用及反思[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38-39.

[4] 毛新志.李思雯.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其出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42-43.

[5] 祝 萍.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劳动就业问题研究[M].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4:55-56.

[6] 原会建.优势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9:24-25.

[7] 汤先夺.张传悦.我国大陆地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80-81.

[8]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2-236.

作者简介: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现工作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领域是儿童及家庭。大四曾在广东省阳江市光明社会工作者协会实习,协会驻点光明眼科医院,以医院为依托,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