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矫正——某大学生认知障碍个案工作辅导(3)

张莹 2016-03-23 15:4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五、总结评估

本案评估是以服务对象的面谈、行为变化为标准的。

(一)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1、服务对象认识到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障碍问题

通过前几次的会谈,服务对象明白了自己所持有的非理性信念,例如,“班主任在背后议论我,就是不喜欢我”等等,并且也发现了自己的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家庭中“传统权威型”的内部结构,造成了从小沟通困难;服务对象自身不良的自我和超我功能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中体现出来;服务对象自身的自卑感,使其不敢与别人交流等。

2、服务对象开始主动尝试改变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努力,服务对象开始主动和社会工作者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服务对象能理解父亲的用心良苦,学会了换位思考,也明白了父亲并不都是对的。最近也在谋划和父亲做一次沟通,她表示可能这次会谈成功的机率虽然会很小,但还是想尝试一下,改变一下家庭结构,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

3、服务对象开始尝试行为改变,并有了初步进步

服务对象在改变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后,开始鼓起勇气,大胆地与同学地交流,服务对象现在也会一些新同学开玩笑,上课也会和同学坐在一起听课,遇到班干部忘记她的存在时,也能比较幽默的处理一些尴尬的问题。

4、服务对象恢复了自信、开始接纳自己,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认识

服务对象现在也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没有急于求成,给自己很大的压力。现在专业课也听得比较懂,高数平时作业也会做,觉得一切都慢慢好转,也没有再去运动场一个人呆着了,生活都变得很美好了。

(二)服务对象评估:

服务对象反映现在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能开始运用良好的沟通的技巧,服务对象也反映,现在的人际交往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会经常和室友在一起分享自己遇到的一些困难,慢慢开始融入了新的大集体。服务对象表示“每次会谈之后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动力”,她对此次的个案会谈很满意。

(三)社会工作者员自评:

个案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能通过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较好的专业关系,也能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探索-描述-宣泄、支持和直接影响等治疗技巧,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并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和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有时也会给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最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出了服务对象产生问题的原因,使服务对象“助人自助”,自己寻求改变的途径,促进服务对象主动去改善自我,重建自信,也促进其家庭逐步建立较好的沟通模式。此次会谈得到了服务对象的极大认同,也体现了专业性。

 六、专业反思

1、理性情绪治疗介入服务技巧

第一,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应用要注意服务对象是否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

作为刚刚转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其实是相对不足的,所以她可能对自己问题的认知还不足,也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认知能力。所以,社会工作者在改变她的非理性信念和认知时,其实,很有可能只是停在表面,看似改变了服务对象的某些行为,实质上并没有完全地改变服务对象对自己问题的深层认知。

第二,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应用要注意是否建立了较良好的专业关系。

就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自身的治疗技巧来说,主要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和辩论。在运用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等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辩论、理性功课、想象、放弃自我评价等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需要注意会谈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专业关系建立的是否牢靠、稳定,服务对象自身性格特点。例如,这次接触的服务对象,她的某些认知和信念都是明显扭曲的,可是服务对象又比较敏感细腻,所以不能强制用辩论的技巧,以免让服务对象心里更加自卑。相反,更多的应该先多用同理心、尊重等技巧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再引导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问题并一起寻求解决方法。

第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要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服务介入技巧。

在本案中,社会工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本身,也应该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服务对象现在产生的问题和以前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往的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2、服务过程中的反思

在本次服务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

第一,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生活经验相对较少,社会实践与理论结合运用得不算熟练。明显的体会就是,社会工作者想要用更加专业的服务技巧,在谈话的时候,每次开口之前都要花费一点时间去思考“这个时候我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有时候就会导致会谈中,社会工作者接不上话而出现沉默现象,导致服务对象比较尴尬。

第二,由于社会工作者能力和资源的有限,并不能帮助服务对象更好的解决问题。在服务对象的问题中,其中,较大一部分是由于服务对象不良的家庭结构和沟通方式导致的,要想较好地改变服务对象沟通能力,除了改变服务对象内心的不安与焦虑,也应该给服务对象创造一个较好的外在沟通环境和外在支持系统。那么,社会工作者就需要与服务对象的父亲进行沟通和交流,希望服务对象的父亲能尝试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多给予服务对象支持,以促进服务对象父女关系的转化和沟通方式的转变,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接纳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克服障碍,主动与人沟通。

3、工作经验的反思

第一,社会工作者需要有敏锐的觉察力,多关注身边的案例。

作为刚刚转专业的同学,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学习压力的释放都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辅导员、班主任可能对其的关心不够,都会让她们产生很强的不安和难以适应之感,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要主动去接触这类型的服务对象,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她们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个案或小组的形式,调动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他们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使转专业的同学能真正的融入到新的集体中,能生活在集体中,生活在愉快中,生活在健康中。

第二,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

在今后的学习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多多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问题判断的准确性,帮助案主自决,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链接和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服务对象。

七、附录【附件1】工作记录总结如下:

时间:

2014年5月20日

地点:

模拟法庭

社会工作者:

张莹

服务对象详细资料

姓名:张某(化名)

年龄:20

职业:大一学生

民族:汉族

婚姻状况:无

会谈次数:5

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良好,但是情绪有些低落,而且这种情绪存在的时间较长。家庭关系较好,但与父母沟通存在很大问题。

家庭状况

特别说明

1、服务对象可能面临的问题:

①过去的压力: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矛盾

②现在的压力:学习吃力、同学交往困难

③社会环境的压力过大,服务对象在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下降,导致情绪控制能力欠佳

2、描述服务对象产生问题的原因:

①家庭中“传统权威型”的内部结构,造成了从小沟通困难

②服务对象自身不良的自我和超我功能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中体现出来

③服务对象自身的自卑感,使其不敢与别人交流

④外部社会环境的压力,人们普遍喜欢性格较活跃,善于与人沟通的伙伴

3、服务对象曾经做过的努力和支持系统:

①家庭系统

②朋辈环境系统

4、社工对服务对象问题可能的解决策略:

①     鼓励她树立信心,主动和新同学交流;

②     和班主任进行一些交流:

③  和父亲进行交流、沟通;

5、社工会谈过程的反思:

①     由于服务对象后期学习时间比较紧张,会谈之间的间隔较大,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②     由于资源、能力有限,并不能和服务对象的父亲进行交流,改变服务对象外部支持系统。

 【附件2】脚本式部分工作记录如下:

对话内容

其他观察

社会工作者分析

服务对象:首先,我是中途加进去的,她们之前就玩的很好。另外,我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不善于和比较陌生的人沟通。她们没有刻意的想让我加进去,我也没有可以地想融入进去。

 

 

社会工作者:你为什么会产生她们不想让你融入进去的想法呢?可不可以举个例子呢?

 

具体化,想知道服务对象的潜意识想法。

服务对象:就比如说,上专业课的时候,她们都是一个一个寝室一起坐,只要我坐在哪一排,那一排就一个人也没有。再比如说,班委发资料的时候,总是会漏掉我。

语气特别快,有点埋怨新同学

 

社会工作者:既然出现了这种现象,你有没有主动去跟他们交流呢?

 

 

服务对象:有时候实在是很孤单,受不了后,我就去找之前的同学玩。后来班委把我忘记的时候,我就开玩笑的说:“你怎么又把我忘记了”

笑着说

 

社会工作者:首先,我觉得你用这种幽默的方式去化解尴尬的做法,是很不错的。说明其实你还是懂的怎么样去与人交流的,而且你和你之前的同学也玩的很好,为什么不尝试去和新同学多沟通呢?

 

鼓励服务对象,让她产生积极的情绪。

服务对象:我觉得我天生有种落差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而且我也总觉得太过于活跃,就有点“作”。

沉默了一会

话题转移的比较快

社会工作者:你说你会有天生的落差感,那你觉得这是怎么产生的呢?

 

 

服务对象:我也记不清楚,总觉得一生下来就有了。

 

 

社会工作者:我们天生都是一样的呀,都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也没有性格啊,所以也就不会有你所谓的“天生的落差感啊”。那你平时在家和父母聊天也会有这种感觉吗?

 

运用对峙的方法,澄清服务对象的不合理的信念。并想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她的家庭。

服务对象:不怎么聊天

语气比较低落

 

社会工作者:为什么呢?

 

 

服务对象:因为我本身也不善于沟通,我的父母也不善于沟通,我平时也很少去跟他们讲什么。而且我的父亲管我比较严,高中不让我们出去玩,现在上了大学也不让我们出去,他总觉得我们出去玩是在“鬼混”,特别抵触。

 

 

社会工作者:所以你是害怕和他们交流还是不愿意跟他们交流呢?

 

封闭式提问,拉回主题。

服务对象:不能说不愿意吧,因为我之前和他们沟通过,效果也挺好的那是因为以前极度郁闷,而且也没办法发泄,所以就告诉了他们。他们也告诉我怎么去做,那段时间心情也变好了。但是平时的话,虽然想去,但还是很少去说。

 

说明服务对象有了想要改变的动机。

社会工作者:既然之前你已经试过去和他们交流啊,而且效果也挺好,我觉得你可以坚持下去呀。

 

对于服务对象尝试改变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服务对象:但是,我爸平时就总是说,我和姐姐特别怂,虽然很想反驳但是又不敢。所以我都不怎么愿意跟他交流。

抱怨的语气

 

社会工作者:你爸这么说你,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强调“人在情境中”,把具体的情绪、语言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分析

服务对象:也没有,我爸总觉得我和亲戚家的孩子都玩不好,他觉得我们不“中用”,连同龄的孩子关系都处理不好。

 

 

社会工作者:那你是不是真的和你亲戚的孩子相处的很困难呢?

 

 

服务对象:我也不知道,反正,过年回去的时候,亲戚的孩子都在一起打牌,放烟花,我觉得很无聊,也不想刻意去为了讨好他们,去学打牌来融入他们。所以大年三十,我总是觉得很孤独,你有过大年三十还是一个人过的感觉吗?我总是那种感觉。

有点哭泣

聊天氛围也比较紧张

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的感受,你觉得很孤独,没人理解你,而且父母也不知道原因就责怪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也可能是担心你,或许表达的可能不是那么好呢?

 

强化共情,服务对象情绪比较低落,给她鼓励支持,让她继续讲下去。

服务对象:其实,我大多数还是比较能理解他们的。

点头

服务对象是个比较懂事的孩子,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社会工作者:我觉得如果我碰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兴趣,他们喜欢打牌所以在一起玩挺好的,我不喜欢打牌,我就一个人看看春晚,做自己喜欢的事,没人强迫我,这样不也挺好的吗?

 

使用示范技巧,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内心郁闷的情绪。

服务对象:好像有点道理

笑着说

 

社会工作者:那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服务对象:可能就会先过去和他们聊聊天,然后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社会工作者:所以,通过今天的会谈,我们可以知道,你的问题主要就是沟通方面,和同学、父母还有亲戚的沟通可能都存在困难。我们通过交流后发现,其实你还是善于聊天的,可能只是你属于比较慢热的,而且从小家庭的影响,会让你不敢迈出第一步,心里总是会有顾虑。但是我相信你,还是可以做好的。所以为了方便我们下一次的会谈,我想布置一次家庭作业,你觉得怎么样?

 

归纳总结今天会谈的主要内容。澄清服务对象的信息,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内容

服务对象:家庭作业?

惊奇

 

社会工作者:对啊,你尝试去和你父母交流一次,谈论的话题可以是这个星期学校发生的一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困难写下来告诉我,好吗?

 

希望服务对象能尝试行为改变

服务对象:恩恩

 

 

社会工作者:那我们定一次会谈的时间和地点。下个星期二下午2点,还是这个地点,可以吗?

 

 

服务对象:好的。谢谢。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作者介绍: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