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身弱点关注专业成长—拾荒空巢老人个案(4)

2014-08-28 09:49   乐雅社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也许每个社区里都会有这样一些行为习惯独特的长者: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但同时,他们亦渴望被了解、被接受、被尊重,而不是“被清理”。

多方协调会上阐述社工观点

经过三次探访以及从居委会、小区街坊、物业公司等各方收集到的信息,社工作出了个案评估以及下一步的计划,在居委主任主持的多方(居委会、阳光社工站、专职民警、公司工会、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协调会上,阐述了社工的观点及立场。

社工认为,这户空巢老人成为“垃圾户”是有原因的:从生理上,他们是老年人,没有社会竞争力,无法创造财富;从心理上,两位老人表现出对老年生活的不安全感、经历过困难时期后养成的节俭习惯、对各种物质的偏差占有欲以及退守防御心态;从环境上,社区文化生活缺失、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冷漠、不信任和排斥等都对他们的行为有所影响。社工提出关怀与同理并举、打开心结、消除排斥和冷漠、逐步开展心理辅导的介入思路,并建议各方合作跟进此个案,整合资源为两位长者提供合适的社区服务。

持续跟进与沟通: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养老

多方协调会之后,各方达成共识,认为强制的清理行动可以先缓一下,给大家一点时间,但是要分步骤、有时限地进行,大家一起合作。整理杂物亦要在征得老人家的同意后,采取适当的方式与方法进行。而此个案的长远目标是尝试缓和两位老人与邻里之间的关系,让两位高龄空巢老人可以与其他社区居民和谐共处。

在此基础上,各个与此个案相关的系统也开始动起来了。居委会积极为两位老人争取符合条件的相关优惠政策,并联系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会表示因为G伯属于单位养老,还未推向社会管理,所以工会仍有义务负责他的养老问题,如果有需要,可以为两位老人家安排入住老人院;物业公司则保证采取柔性方式处理与此相关的小区居民投诉。与此同时,社工坚持对老人每周1~2次的探访,一方面关注两位老人的近况,希望可以打开他们的心结,整理好房子,让他们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探访了同栋楼的其他住户,与他们沟通两位老人的情况,消除误解,鼓励各街坊对老人进行日常关怀,缓和邻里矛盾。

2009年7月,两位老人家主动提出想要社工帮忙“整理一个床位出来”。在居委会、居家养老等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社工按照老人家的想法将屋子整理了一遍,空出了两个床位,客厅里那两米多高的杂物也基本清空,阳光终于可以照进屋里,两位老人也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到2009年11月初, G伯已经进了好几次医院,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考虑到G伯需要有专人长期照顾,在征得两位老人同意之后,工会为他们联系好了养老院,并于2009年11月6日正式入住。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