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小威(化名)今年19岁,2018年其在送好友去动车站的路上,因为被交警追赶,害怕被追上,开的很快,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好友当场死亡。这件事对自己的打击比较大,跟去世好友的共同朋友之间联系变少,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转介至社工中心后,社工对其进行了相关专业的咨询与服务,目前初显成效。
一 基本资料
小威,今年19岁,中专,宁德人,现因读书暂居福州。
1.家庭背景:案主家里有父母和一个妹妹,父亲比较民主,母亲比较专制,喜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与妹妹的关系较好,拿案主的话来说就是“很铁”,平时有什么想法也会和妹妹沟通,妹妹初二了,眼看马上就要会考,案主建议妹妹多看一些教辅书。
2.个人经历:案主是住校生,学校位于金山,专业是首饰设计与工艺,学制两年,目前念二年级,下学期会去实习,实习点是附近的工厂;案主爱好街舞,案主在学校成立了街舞社团,社团目前成员有20余人,偶尔会出去接一些商演;案主对专业比较喜欢,但是觉得学校的相关设施和专业实习锻炼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也不知道未来应该做什么,何去何从。
二 主要问题
小威个性比较安静,不爱说话,比较慢热,对他人的信任感较低,缺乏自信心,对人生未来没有正确的规划。
三 服务目标
1.建立稳定的专业关系。案主刚刚开始社区矫正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社工需要关注其心理压力,协助案主缓解因心理压力衍生的不良情绪。及时的情绪支援能够增强社工与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
2.协助案主做好人生规划。案主是未成年的社区矫正服务对象,在协助其完成社区矫正的基础上需要关注案主的个人发展与预防再犯罪,社工需要协助案主构建和培养正向积极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规划。
四 服务方法和过程
本案采用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分析出人发展的本质在于需求,并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实现,而案主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暂时没有得到满足,社工通过与案主深度交谈,给予案主心理支持并且促进案主的朋辈交际圈,促使案主能够走出封闭的社会网络圈。谈及未来,小威比较迷茫,社工与小威分析,他现在这个年龄是需要继续学业还是开始工作都需要一个清晰的人生规划。因此,社工着手培养他的就业意识,提议小威可以尝试去找工作,至少不需要向家里人要钱生活。社工与小威上招聘网站查找一些合适的工作,一开始小威表示不想做服务行业,感觉放不下面子,如果被朋友见到肯定会被笑话。社工告诉小威,任何工作都是工作,只要用心投入,总会有成功的一日。后来小威听完社工的建议表示愿意尝试外出工作,但为了避免工作与社区矫正任务时间有冲突,小威希望就业时间可以灵活一些,比较倾向于兼职的职业。目前小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兼职的工作,老板非常满意他努力工作的态度,只要小威有需要都能安排请假,以方便他能够协调时间完成社区矫正任务。小威告诉社工,“以前我不敢尝试这种工作,感觉自己不适合,但是接触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有销售方面的天赋,只要有信心,厚脸皮一点,就能够做好BOSS安排的工作,有些事情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工作以后,感觉整个人都比以前有精神了。”
五 服务评估
本案例采用人本主义治疗模式,遵循社工工作原则,并根据案主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介入个案。运用访谈技巧使案主合理宣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为案主的人生规划和就业选择提供有用的建议及意见,促进案主问题的解决。
六 个案反思与总结
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个案的过程中并不顺利,他们容易受到身边家人、朋辈的影响,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例如答应社工的事情转眼又忘记,情况刚刚有好转却又突然急剧下滑等等,很多时候事情都因此需要暂停甚至推翻计划再做。社工在跟进过程中会陷入迷茫,对自己工作产生怀疑。青少年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因此社工需要对自我进行调节,理解和接纳他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就能看到他们一点一滴中累积出的改变以及成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