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一口热乎饭”破解社区居家养老难

2018-05-30 10:28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17年,广州市在以助餐配餐为特色的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绩效考核中,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优秀,全覆盖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项目在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

微信图片_20180530102656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要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并对广东省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广东省广州市紧贴群众需求,以统筹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X”试点为契机,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构建起全覆盖的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补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短板,有效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截至今年3月,全市共建成长者饭堂952个,城乡社区覆盖率达100%,惠及160余万长者,基本形成“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全覆盖服务网络。

新的时代,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2017年,广州市在以助餐配餐为特色的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绩效考核中,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优秀,全覆盖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项目在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

全市合力,共同推进

让居家养老长者就近吃上可口饭

“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者,党和政府关怀执行者。长者饭堂办得好!好!好!”走进广州市越秀区华乐街长者饭堂,挂在墙壁上的几面长者所赠锦旗引人注目。提及自己在锦旗上所写的这句话,60多岁的马蜂很有感慨:“人老了不想动,尤其是每天买菜、做饭这些家务,做起来费工夫,吃起来没胃口。”刚退休在家时,他每天都为买什么菜、吃什么饭而发愁。设在家门口的长者饭堂开业后,马蜂马上就成为这里的固定食客。眉豆花生雪耳汤、苦瓜炆鸭、榨菜蒸肉片、盐水生菜,一餐只需9元,就可以享受到每天不重样的三菜一汤。“不用买菜做饭,现在每天的日子都过得轻轻松松。”

像马蜂一样曾为每天吃饭犯愁的居家老人不在少数。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陈忠文告诉记者,2016年3月,广州市民政局专题开展老年人居家服务需求调研,提供长者助餐配餐服务的需求排在首位。

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针对老人的实际需求,广州随即在全市大力开展以助餐配餐服务为重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全市“一盘棋”,合力推进长者大配餐。广州市委、市政府将养老助餐配餐服务纳入市委全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件民生实事,与全市中心工作一同部署推进。市领导多次指示批示,对“大配餐”作出部署,明确提出打造“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助餐配餐服务网络。各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区领导亲抓落实,通过现场督导、通报督办、纳入绩效考核等措施,强力推进“大配餐”。市发改、民政、财政、食药监等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大配餐”工作顺利开展。

广州市还先后出台实施《关于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的意见》《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方案》《广州市开展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指引》等政策文件,以助餐配餐服务为抓手,全面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3月,广州全市已建成长者饭堂952个,城乡社区覆盖率达100%,惠及160余万长者。

多元参与,共建共享

让全市老年人吃得起吃得好

陈忠文告诉记者,广州市推行的长者饭堂重点保障特殊困难老人,对无人照料、行动不便的失能、重病卧床等特殊困难老人,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以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为原则,推进实现全市城乡社区全覆盖,服务范围包括户籍老人和非户籍常住老人。”

建立起“大厨房”供应系统,改革过去依靠日托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自建厨房供应少数老人就餐的办法,在全市启用四种配餐供应机构:获得A(或B)资质的集体用餐配送公司、供餐能力超过1000人的中央厨房、省二级以上养老机构、供应100人以上的社区自建厨房,作为提供老年人配餐的基本条件。全市经过筛选,确定18家中央厨房、72家餐饮配送公司,由各区、街(镇)就近签订供应合同。

为保证长者饭堂的运营,广州市下达资金1.37亿元,统筹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及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X”创新试点,该市从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下达助餐配餐项目资金,对各区助餐配餐服务予以补贴,全市每份两荤一素一汤的配餐价格基本不超过12元,经市、区、街(镇)三级补贴后,老人每餐自己花费约9元,部分区对特殊困难老人实行免费政策。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为让老人“吃得饱又吃得好”,各个长者饭堂都花费了很多心思。

新华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黄清华告诉记者,街道的助餐配餐服务自2017年1月启动,刚开始委托餐饮企业运营,在征集老人意见后,改为自建厨房聘请厨师自主运营。根据老人们的饮食习惯,摸索出许多适合老人口味的烹饪小窍门和做法:蒸饭时锅要稍微倾斜,蒸好的饭一半硬些一半软些,适合不同老人需求;青菜要切短些,老人吃时好嚼;根据不同季节熬不同的汤,既要有营养也要利于消化。目前,除设在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外,还在4个社区设置了配餐点,以“中央厨房+中转配送”的方式,每天为上百位老人提供营养餐食。

社会力量和公益慈善是广州市推进长者饭堂建设的重要力量。越秀区华乐街长者饭堂是由广州市恒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运营,负责人潘志坚谈及经营长者饭堂的初衷时说,母亲已79岁,曾经多次出现在家做饭时忘关煤气开关、电磁炉面板烧坏等情况。所以得知设立长者饭堂的消息后,就想力所能及地为社区老人提供些帮助。但刚营业时,老人们对长者饭堂却不怎么“买账”,每天用餐的仅有二三十人。经过与老人们交谈,他想方设法从一家餐饮老字号里“挖”来厨师,精心制作每日餐食,很快到长者饭堂用餐的人数就达200多人。“用餐人数达到200人以上,加之政府提供的便利和补贴,企业基本能保证长者饭堂的可持续运营。”

在长者饭堂健康运营的同时,老人们送来的“关爱长者,重视民生”“你们的贡献,让爱心常在永放光辉”的锦旗,也成为对潘志坚最好的褒奖。

作为慈善力量介入的东山街道长者饭堂也经历了一次老人“告状”风波。负责人陈女士告诉记者,在自主运营长者饭堂一段时间后,因为厨房面积不够,同时也想让老人吃到不同口味的饭菜,就试着找到一家知名快餐企业为老人配餐。不想第一天就引来老人们的反对,正好遇上市领导来检查,老人们纷纷反映餐食荤菜多、油水大。听取老人们的建议后,又恢复了自主运营,并对厨房等进行改扩建,目前每天都为上百位老人提供助餐和送餐。“在这里,每天只花9元,就能吃到不同花样的三菜一汤,还有免费水果,饭菜非常适合我们的口味。”82岁的肖奶奶说。

陈忠文表示,为让长者饭堂长久健康发展,广州市采取了“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并鼓励社会力量和公益慈善参与。目前,全市社会力量运营占比达85%,成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的主体;全市养老服务企业193个、养老类社会组织74家,助餐配餐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明显。同时,引导公益慈善资源、志愿义务服务与助餐配餐服务相结合,建立“社工+志愿者”服务队伍,重点为居家“三无”、失独、孤寡等特殊困难老人开展志愿助餐配餐服务。

统一标识,监管保障

确保长者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记者在新华街长者饭堂走访时注意到,每种菜品烹饪好后,都会分别盛在几个小盒子中,并放入冰箱保存。黄清华介绍,这是为了保证就餐老人的食品安全,每餐饭进行留样,建立起餐食溯源机制,能追查到食品供应的各个环节。

为保障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广州市不断完善对长者饭堂的监管机制。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巡查、通报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和督导,对承办机构和长者饭堂开展执法检查和明察暗访,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膳食安全质量的抽样检测。

加强行业自律,在连锁餐饮门店设置老年人助餐专区,统一长者饭堂标识,建立安全可靠的餐食供应和配送服务链,完善餐食溯源机制。引入公众监督,主动公布助餐配餐服务地图,上墙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收费标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投诉电话等,主动接受监督。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为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食品安全事故。

此外,依托市、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智慧社区”平台、助餐企业信息平台,建立起政府、餐饮企业、互联网三方信息对接和协同服务模式,为长者提供营养配餐、网上点餐和免费送餐服务。

激活设施,拓展内涵

让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生活更丰富

对许多到长者饭堂就餐的老人来说,大配餐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更多人从家里吸引出来,走出家门,融入社区。随着朋友圈的不断扩大,社区居家养老生活也更加丰富。

新华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面积2400多平方米,活动室、阅览室、康复室等一应俱全,开设有书画、舞蹈等培训班。“我现在感觉又重新‘上班’了,每天的作息时间都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营业时间为准。”60多岁的陈大叔笑着介绍起自己每天的安排:服务中心早上8∶30开门,他准时进入练书法;中午12点在长者饭堂用餐后回家休息;下午中心开门后,他又按时“上班”,练书法、绘画或与伙伴们聊聊天。“刚退休时无所事事,每天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到处转,现在兴趣相同的朋友多了,每天的生活更丰富了。”

华乐街73岁的曾大爷也有着同样的体会。“以前每天就是和老伴一起买买菜、做做饭,日子过得很枯燥。现在每天不用为吃什么犯愁,还认识了很多朋友,一块聊聊天,时不时还约着聚聚餐。”曾大爷说,春节时长者饭堂停业了几天,感觉生活一下子就变了样,每天都转着看什么时候能开门。“现在真是让我们不出社区,轻轻松松地过着好日子。”

通过长者饭堂这个“桥梁”,志愿者们还为老人提供居家关爱服务。“如果有几天个别老人没来用餐,我们就会安排志愿者打电话或入户走访,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东山街道长者饭堂负责人陈女士说。

陈忠文表示,广州市的大配餐服务通过整合日间照料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搭建起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在激活社区资源的同时,将助餐配餐服务与针对独居、空巢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探访、关爱、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以助餐配餐服务网络为支撑,不断融入医疗护理、心理调适、护理站等服务内涵,把长者饭堂打造为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平台、助力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让老年人在吃上可口的热饭菜的同时,也解决了健康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问题。

“目前,大配餐服务是企业愿意参与了、群众愿意来了、家庭更和谐了,真正通过一口热乎饭减轻了老人的负担,排解了青年人的后顾之忧。”陈忠文表示,广州市将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优化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涵、扩大服务覆盖,使长者饭堂长期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让更多社区居家老人享受到服务和便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广州市通过构建全覆盖的大配餐服务,补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些“短板”,更好地满足了居家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了解到,广东今年将向全省推广广州市的“大配餐”经验,以让更多老人享受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 关键字
  • 社区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