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完善社工人才政策 纳入安居分房分配范围 (2)

周元春 2014-08-22 10:10   深圳特区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日,第七期“委员议事厅”热议“建设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深圳市政协委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听众等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焦点 2

社工流失严重怎么办?

现状:今年社工流失率预计达22%

社区服务离不开社工。但活动现场主持人展示的一组数据却让人担忧——据统计,我市社工的流失率连年上升,到2013年已达19.8%。今年上半年我市已经流失社工387人,预计今年总流失率将达22%!

流失的社工去哪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市社工流失去向中,19%是到市外社工行业就业,剩下的81%则不再从事社工行业了。对于刚刚起步、积极推进的社区服务而言,社工人员的大量流失,肯定会使成效大打折扣。

活动现场,宝安区宝民社区服务中心行政主管龚颖瑜“现身说法”。十分热爱社工专业的她,谈起社工的现状也有些无奈:“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我们是专业的、拿钱的义工。”而所谓的拿钱, 也十分微薄——作为行政主管,龚颖瑜每月能拿到5000元,而一线社工只有3200-3500元:“我们的工资增长永远赶不上物价增长!”

委员:加薪、打通职业通道、提升社会认同感

过高的流失率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

张洪率先建议以待遇留人:“我们现在最紧迫的是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社工首先是一份职业,是谋生的一个手段,如果我们希望通过社工组织的社会服务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温暖、幸福,那么能不能提高社工人员的待遇,让他们也多点感受幸福、感受温暖?”现场观众以热烈掌声赞同张洪的建议。

“解决社工人才流失的问题,不仅要从待遇方面考虑,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谢频建议让更多学社会心理学、法律、管理的人做社工,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社工行业。

骆冰认为,社工流失率每年递增,是不太正常的,要引起高度重视。而对于目前导致社工流失的因素,他认为其中一个是职业通道还没有打通:“目前很多社工看不到他在深圳做社工5年、10年后会是什么状况,这是影响社工行业稳定的一个因素。”

市政协委员杨浩勃也建议要从打通晋升通道着手解决问题:“要专门研究一整套有利于社工队伍稳定发展的规章制度,比如说从他们的学历开始,到培训、到工资福利待遇、到晋升等等,深圳在这方面应该先行先试。”杨浩勃还提出了另一个建议——除了项目社工,还应设置岗位社工,改变当前社区里的社工全都是跟着项目转移的、不稳定的现状。

“我们做父母的,如果孩子是一位社工,我想很多父母不会在众人面前炫耀,相反孩子在一家有名的公司工作,做父母的肯定会为孩子感到自豪。”韦朴认为,社会的认同感很重要。

龙岗区政协委员于泳波提出他的思考:“社工太少了,所以流失了才会引起我们的忧虑。我认为,应该推动专业社工的本土化,让更多本地大学生加入到社工行业中来。”

对此,市政协委员金心异则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各行业都有一定的流失率,社工从业人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这一群体的跳槽现象在各个行业都比较普遍。另一方面,社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属于中低收入职业,其成功的价值观和标准不是赚多少钱,而是为社会奉献自我价值,因此,选择从事社工行业的人需要有点奉献精神。但金心异也赞同要为社工解决生存问题:“政府要给中低收入的社工提供诸如住房这样的保障,其他的则交给市场解决。”金心异的观点也赢得现场观众不少“赞”。

委员们纷纷献策,观众也“不甘示弱”。来自澳大利亚、在深工作6年的一名观众表示,对有些现象他不明白——为什么原来选择学习社工专业的人最终会离开这个行业,而内心并不喜欢做社区工作的社工却会留下来?在他看来,虽然与待遇、 晋升等有关,但最重要的可能是社工工作环境中的文化出了问题:“如果他觉得这个文化非常好,他绝对会继续做下去。”

政府部门:我市正完善社工人才政策

赵洪宝表示,社工流失是全国性问题,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我市正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进行调研和修改完善,去年社工人才已经纳入我市安居房分配范围,这体现了党委政府对社工待遇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赵洪宝提出,社区服务中心不仅需要社工,还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希望更多志愿者能回到社区去服务、为身边的人服务。

事项多负担重 机构更换频繁 社区关系难处

社区服务中心遭遇三大难题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周元春)此次“委员议事厅”活动前,致公党深圳市委会还先期采访了南山区招商街道花果山居委会主任吴红霞。活动现场,她通过视频向听众陈述了花果山社区服务中心运行近3年所遭遇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难题一:服务事项多,背不动

吴红霞说,按照现在的顶层设计,很多事务都放在社区服务中心,继续发展下去,“中心”就像蜗牛一样,负重很大,很难追求质量。

难题二: 服务机构更换频繁

吴红霞指出,有些机构在社区运作成熟,受欢迎,但是按现有制度,却两年一换,这样导致社区、居民都得重新适应新的机构。希望抓紧出台社区服务中心规范,让服务机构不再频繁更换。

难题三:与原有社区机构关系难处

吴红霞说,社区服务中心现在处于培育过程,但是却缺乏发展“伙伴”。希望社区党委、居委会给予社区服务中心更多的支持。

对此委员们也有话说。金心异表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基本上只有五六个人,每年50万的经费,可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政府应该加大经费、人员的投入,让社区的服务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居民。金心异建议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注入到社区服务中心:“最终使社区服务中心像机场一样,机场允许多家航空公司存在,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服务。”

于泳波委员表示,不少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原有机构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一种情况是原有的居委会、工作站排斥社区服务中心,认为有人来抢地盘了;一种情况是把社区服务中心当下属,分配任务,指手画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互不往来。这三种情况都将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于泳波建议要对社区的原有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宣传、教育,让他们对社区服务中心也有正确认识,促进各种社区组织的共同发展。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