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社区服务谁做主? 委员议事厅热议“建设新型社区服务中心”
议事厅现场
现场“点赞”
昨天,深圳市政协主办致公党深圳市委会承办的第七期“委员议事厅”热议“建设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时,提出我市社工流失问题应引起关注,并建议政府加大投入,打通晋升通道,从而提升社工的待遇和社会认同感,留住社工,提升社区服务。
活动还邀请了3名海归人士分享外国社区建设的理念和做法,现场一名外国观众也加入讨论,为本次议事加入了更多国际化元素。承办方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在活动前做了大量调查,为委员议事提供了更多的来自市民的声音,进一步增强了议事的针对性。
焦点1
社区服务谁说了算?
现状:不少市民不知社区服务中心为何物
“您知道‘社区服务中心’吗?”当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在“委员议事厅”开议前到市民中开展调研时,不少市民给出了“不知道”、“是什么呀”、“没参加过相关活动”等答案。
而在活动现场,主持人宗偲与现场观众互动时,举牌表示知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观众占了多数,但是在统计参加过社区服务中心活动的观众时,举牌的观众就只剩下一小半。
《深圳市社区服务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深圳将在每一个社区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总数达到近700个。 到今年上半年,全市总共建有448家社区服务中心。
据悉,每一家社区服务中心由财政每年投入50万元,通过购买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来运营。根据相关制度安排,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必须从31个服务大项目录中挑选出12个服务大项共计30个服务细项。活动现场展示了深圳市一个社区一周的服务清单,包括四点半课堂、妇女儿童之家、健身房、社区舞蹈K歌房等。
主持人用这个服务清单和现场观众互动:“如果这样的一个服务送到您家门口,这是您需要的吗?满分100分,您打多少分?”现场4名观众分别打分,给出60分至80分不等的分数。观众们指出,社区服务内容多针对老人、妇女儿童,缺少年轻人交友、运动平台,缺乏5岁以下幼儿可以参与的活动等等。
委员:服务不应一刀切,“想吃什么我做主”
社区服务中心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力推而市民不知道、不够满意的“尴尬”?除了运营时间短、宣传不够外,委员们认为,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与市民的需求不对称是重要的原因。
“当前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缺乏针对性、特色性和差异性,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实际上,不同社区的服务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多提供有针对性、差异性、特色性项目。服务项目一定要让老百姓真正感到实惠,因此项目的设计必须接地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市政协委员张洪表示社区服务应该“变政府喂饭为我想吃什么我做主,我的服务我做主”。
市政协委员韦朴认为,在社区服务中心发展早期,对服务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有利于推动社区服务中心的快速发展,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应该做差异性研究,各个社区应该根据居民的特点,增加或者减少某些项目,才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清单不仅要好看,更要实用。当前,社区服务中心仍未形成有效的需求,不是市民需要什么,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什么。实际上应该是社会能解决的问题,社区服务中心就不要和社会抢市场,而是把有效的精力用在有效的地方,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急需的服务。”市政协委员谢频的发言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政府部门:做好“加减乘除” 让社区服务更符合市民需求
针对市民对社区服务中心知晓率不足以及委员们的各种建议,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赵洪宝表示,社区服务中心到8月17日正好2岁了,还是个婴幼儿,希望社会给新生事物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来自市民政局的市政协委员骆冰则表示,我市最近颁布了社区服务项目遴选办法,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需求,由社区居委会综合起来,最后敲定中心运作什么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上社区服务一刀切、差异性不足等短板。” 另一方面,骆冰也对社区服务中心运营效果的评估方式进行说明:“目前我们采取的是政府主导、聘请了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对中心运营进行评估。如何加大居民对社区服务中心运营效果评价的分量、比例,是接下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市民政局副局长余智晟在现场回应时也表示,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推动中,今后将加强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让社区居民做主;二是让更多社会主体参与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三是让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更具专业性、更有效、更符合居民的需求。
余智晟还形象地用做“加减乘除”来加以说明——
做减法:政府在社区把越位的地方还给社会,让社区居民、社会主体参与;做加法:投入更多的资源,营造好的环境,推动社区的自治;做除法:协调、理顺各社区机构的职责,要让更多的自下而上、由社区居民自动自发组成的组织代替自上而下的组织发挥作用;做乘法:通过各种工作平台、网络平台,把各种社会主体参与社区共治的效果叠加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