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
引导居民自治
社区的事居民说了算
从社区居民的特性和需求切入,“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让转非居民融入社区,找到了在城市的归宿感。
对于社区的事情,居民不再袖手旁观。王欢对此感受最直接——“原来遇到问题,居民首先找社区:‘书记,垃圾到处乱甩,你们啷个不管?’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来提建议:‘书记,是不是开个会,大家协商下解决办法?’”
初次尝试是在去年底。由于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没有公厕,居民遇到“内急”非常不方便。收集到群众意见后,社区搭建协商平台,请17名居民代表召开圆桌会议进行讨论。很快,大家有了共识:修公厕。但具体地点存在争议,最终各方意见由社区呈交街道。
抓住办好民生实事的契机,街道通过积极协调,很快定下方案,在车站对面的空地上修公厕,目前,占地120多平方米的公厕已修建完成,5月份将正式开放。
尝到甜头后,居民定下规则,每季度召开一次圆桌会议,商讨社区里的“大事”。暂定下个月的议题是:小区该不该建安乐堂?建哪里?
“社区的事,就该居民说了算。”喻宗华说,引入专业社工组织,组建志愿者队伍等一系列探索,最终是为了实现居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摸索出一条适合社区治理的路径。
记者手记>>>
社区的事,当然要社区居民自己说了算。但现实是,很多居民并不“来气儿”。很多时候在于,社区着力推动的事与居民关心的事没有交集,两者间没有找到有效的衔接点。
通过专业社工引导,培育和激励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居民融入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实现“自娱、自教、自助、自治”。无疑,嘉兴社区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 李健 何清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