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工作的拓展:陶行知的晓庄学校

彭秀良 2014-03-20 16:0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1927年他在南京城外的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一次伟大探索,也是农村社区工作的早期尝试之一。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1927年他在南京城外的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一次伟大探索,也是农村社区工作的早期尝试之一。

以学校作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陶行知1891年出生于安徽歙县,原名文浚,因信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改名“知行”。1914年赴美国留学,先进入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成为杜威的及门弟子。1916年学成归国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的教务主任,1920年辞职改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1923年,他同晏阳初、朱其慧等人共同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提倡和从事平民教育运动。

陶行知也和晏阳初一样经历了由城市平民教育向乡村教育转变的过程。1925年底,他聘请留美归国担任东南大学乡村教育教授的赵叔愚兼任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教育研究部主任,开始了乡村教育方案的设计工作。1926年12月,他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的《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中提出,“要筹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乡村学校成为改造农村生活的中心”。第二年,他撰写了著名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对原先的中国乡村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它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它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他所提出的乡村教育的新生路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具体做起来,就是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同上书,第85页)

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把学校作为了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这一点与晏阳初和梁漱溟有接近的地方。但是,陶行知明显地突出了学校在农村社区工作中的地位,把它当作农村社区工作的中心,这又是他与晏阳初、梁漱溟相区别的地方。而且,陶行知明确他对中国乡村教育改造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其中最关重要的中心一点就是做。他对“做”的解释也与众不同,强调“在劳力上劳心”的人才是真做。所谓“在劳力上劳心”的人是一面动手干、一面思考的人,这样的人才能以人力胜天功,才能改造世界,使世界变色。他还举出了一个中国古代研究科学原理的例子来做说明:《大学》上有“致知在格物”一语,王阳明根据这句话去实行时,便误入歧途,他先叫钱友同格竹,格了三天得了一场病。他又自告奋勇亲自出马,面对竹子冥思默想,格了七天,格不出什么道理来,也病了。他偏说天下之物无甚可格,可格者只有自己的心,于是他没能催生中国科学的嫩芽。不劳力只劳心的人就像王阳明一样不会发现有用的东西,更不能改造世界。自此,陶行知对王阳明“知是行之始”的说法产生了怀疑,改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了,他的名字也改为“行知”。(戴伯韬:《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24页)后来,他还写了一首小诗发表在《生活教育》半月刊上: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晓庄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晓庄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字,而是多所学校的集合名称。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学,被认为是晓庄学校的起点。其实,在2月份晓庄中心小学已经开学。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址位于南京城神策门外迈皋桥附近的小庄,陶行知取“日出而作”的意思改小庄村名为“晓庄”,学校因之被称为晓庄师范。后来,又有多所小学和幼稚园创办,晓庄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起来,但晓庄师范一直处于中心地位。

晓庄师范的开学典礼很是简朴,一切筹备招待都借燕子矶小学的地方举行,一共有13名学生。“开学那天,大家穿了草鞋,从燕子矶出发,扛着帐篷,拿着绳索,到了一片荒坡的小庄,搭起四座帐篷,向农家借了一张桌子,几条板凳,就此在炮火喧天革命空气紧张之际正式开学;在田野山林中,在农民队伍里,过他们教学做的生活。”(孔雪雄:《中国今日之农村运动》,中山教育馆1925年出版,第282页)开学典礼结束后,陶行知在一家牛栏旁边摆了几张八仙桌,用青菜豆腐招待来宾、农友及师生吃饭。如此简陋的条件,说明了晓庄师生建设新农村的坚定信心。

晓庄师范开办时一无所有,陶行知头戴草笠、脚穿草鞋,亲自带领师生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校园。他们盖茅草屋做宿舍,在山脚挖灶洞建厨房,兴办试验农场进行劳动教育,除有一个工友负责挑水外,校内的一切杂务都由师生轮流分担。为了教育青年人树立自立意识,陶行知写了首《自立歌》,由赵元任谱曲,在学校内广为传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在晓庄的学习生活也与其他学校迥然不同,学校规定了每个月的必读书目,一般都与农业有关,要求学生一边劳动一边读书,即在各种教学做活动中进行学习。比如,研究鱼类,师生就在校内池塘里养鱼,订出“养鱼教学做”的计划,边养鱼边学习;研究园艺和农业,就请老农与农业专家来指导耕种。陶行知说师范生要担负起改造农村社会的重任,一要有“农夫的身手”,二要有“科学的头脑”,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农民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改造乡村生活的具体行动

陶行知既然以学校作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就必定多建学校。他认为,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去当教师的,教师是去办学校的,师范学校就应当以学校(小学)为中心,所以他把新建的小学称作中心小学,而不是附属小学。从1927年2月开始,到1930年4月晓庄学校被封时止,共创办了8所中心小学、4所乡村中心幼稚园,在校生总人数达到1500人左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初级教育网络。除去开办中心小学和幼稚园外,晓庄学校还推出了一系列改造乡村生活的具体行动:

民众学校 在校本部开设农民夜校,在神策门、三元庵、万寿庵也开设了民众学校,目的是为了对农民进行识字教育,扫除文盲,为改造乡村确立基础。另外,还在附近的驻军中办了一个军人班,试行军人教育。

中心茶园 先后在佘儿岗、黑墨营、神策门、万寿庵设立中心茶园,起初是单独的场所,后来便全部办在中心小学里面了。中心茶园的形式亦如普通茶馆,不过壁间张挂些有意思且浅显易懂的图表,并准备有象棋、乒乓球等体育娱乐用品,还请人说书演讲,目的是对农民进行休闲教育。茶园不许赌博,不准吸食鸦片,只许进行有益的音乐活动。

乡村医院 只建起了一所(地址在晓庄),规模也不大,有一位院长(即后来到定县负责卫生工作的陈志潜)、一位医生(即马绍季先生)和一位助手,但却为附近15里范围内的40多个村庄的农民免费看病,还开展普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流行以及消灭蚊蝇的卫生运动,对农民进行卫生科学教育。1929年3月,晓庄被定为乡村卫生模范区。

晓庄剧社 1929年初,田汉率领上海南国剧社的演员到晓庄演出话剧,之后陶行知组织创办了晓庄剧社,配备有剧务、导演、化装、布置等一套班子,共有30多人。剧社将晓庄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的好节目拿到农民当中演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外出到镇江、无锡、苏州、常熟、嘉定、宝山、上海、杭州、萧山等地巡回演出,获得了绝大的声誉。

联村运动会 从1928年4月开始每年举行春秋两次联村运动会,参加的人有农友、晓庄师生、小学以及幼稚园的小朋友,加上前来观看的各村男女老少,总数在千人以上。比赛项目以农村常见的劳动节目为主,运动会结束时颁发奖品,对晓庄一带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联村自卫团 由晓庄学生和附近青壮年农民百余人组成,开展防匪防盗的自卫活动,并且负责禁烟禁赌,在维持社会治安、打击歪风邪气和为百姓除害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陶行知以学校为中心改造乡村生活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也为农村社区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正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之时,1930年4月却突然被国民政府下令封闭。表面原因是晓庄师生举行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支援下关工厂工人反帝大罢工的示威游行活动,背后却是蒋介石和冯玉祥矛盾冲突的结果。陶行知受到政府当局的通缉被迫逃亡日本,晓庄实验就此湮灭。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1927年他在南京城外的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一次伟大探索,也是农村社区工作的早期尝试之一。

以学校作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陶行知1891年出生于安徽歙县,原名文浚,因信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改名“知行”。1914年赴美国留学,先进入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成为杜威的及门弟子。1916年学成归国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的教务主任,1920年辞职改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1923年,他同晏阳初、朱其慧等人共同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提倡和从事平民教育运动。

陶行知也和晏阳初一样经历了由城市平民教育向乡村教育转变的过程。1925年底,他聘请留美归国担任东南大学乡村教育教授的赵叔愚兼任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教育研究部主任,开始了乡村教育方案的设计工作。1926年12月,他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的《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中提出,“要筹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乡村学校成为改造农村生活的中心”。第二年,他撰写了著名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对原先的中国乡村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它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它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他所提出的乡村教育的新生路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具体做起来,就是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同上书,第85页)

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把学校作为了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这一点与晏阳初和梁漱溟有接近的地方。但是,陶行知明显地突出了学校在农村社区工作中的地位,把它当作农村社区工作的中心,这又是他与晏阳初、梁漱溟相区别的地方。而且,陶行知明确他对中国乡村教育改造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其中最关重要的中心一点就是做。他对“做”的解释也与众不同,强调“在劳力上劳心”的人才是真做。所谓“在劳力上劳心”的人是一面动手干、一面思考的人,这样的人才能以人力胜天功,才能改造世界,使世界变色。他还举出了一个中国古代研究科学原理的例子来做说明:《大学》上有“致知在格物”一语,王阳明根据这句话去实行时,便误入歧途,他先叫钱友同格竹,格了三天得了一场病。他又自告奋勇亲自出马,面对竹子冥思默想,格了七天,格不出什么道理来,也病了。他偏说天下之物无甚可格,可格者只有自己的心,于是他没能催生中国科学的嫩芽。不劳力只劳心的人就像王阳明一样不会发现有用的东西,更不能改造世界。自此,陶行知对王阳明“知是行之始”的说法产生了怀疑,改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了,他的名字也改为“行知”。(戴伯韬:《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24页)后来,他还写了一首小诗发表在《生活教育》半月刊上: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晓庄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晓庄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字,而是多所学校的集合名称。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学,被认为是晓庄学校的起点。其实,在2月份晓庄中心小学已经开学。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址位于南京城神策门外迈皋桥附近的小庄,陶行知取“日出而作”的意思改小庄村名为“晓庄”,学校因之被称为晓庄师范。后来,又有多所小学和幼稚园创办,晓庄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起来,但晓庄师范一直处于中心地位。

晓庄师范的开学典礼很是简朴,一切筹备招待都借燕子矶小学的地方举行,一共有13名学生。“开学那天,大家穿了草鞋,从燕子矶出发,扛着帐篷,拿着绳索,到了一片荒坡的小庄,搭起四座帐篷,向农家借了一张桌子,几条板凳,就此在炮火喧天革命空气紧张之际正式开学;在田野山林中,在农民队伍里,过他们教学做的生活。”(孔雪雄:《中国今日之农村运动》,中山教育馆1925年出版,第282页)开学典礼结束后,陶行知在一家牛栏旁边摆了几张八仙桌,用青菜豆腐招待来宾、农友及师生吃饭。如此简陋的条件,说明了晓庄师生建设新农村的坚定信心。

晓庄师范开办时一无所有,陶行知头戴草笠、脚穿草鞋,亲自带领师生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校园。他们盖茅草屋做宿舍,在山脚挖灶洞建厨房,兴办试验农场进行劳动教育,除有一个工友负责挑水外,校内的一切杂务都由师生轮流分担。为了教育青年人树立自立意识,陶行知写了首《自立歌》,由赵元任谱曲,在学校内广为传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在晓庄的学习生活也与其他学校迥然不同,学校规定了每个月的必读书目,一般都与农业有关,要求学生一边劳动一边读书,即在各种教学做活动中进行学习。比如,研究鱼类,师生就在校内池塘里养鱼,订出“养鱼教学做”的计划,边养鱼边学习;研究园艺和农业,就请老农与农业专家来指导耕种。陶行知说师范生要担负起改造农村社会的重任,一要有“农夫的身手”,二要有“科学的头脑”,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农民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改造乡村生活的具体行动

陶行知既然以学校作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就必定多建学校。他认为,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去当教师的,教师是去办学校的,师范学校就应当以学校(小学)为中心,所以他把新建的小学称作中心小学,而不是附属小学。从1927年2月开始,到1930年4月晓庄学校被封时止,共创办了8所中心小学、4所乡村中心幼稚园,在校生总人数达到1500人左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初级教育网络。除去开办中心小学和幼稚园外,晓庄学校还推出了一系列改造乡村生活的具体行动:

民众学校 在校本部开设农民夜校,在神策门、三元庵、万寿庵也开设了民众学校,目的是为了对农民进行识字教育,扫除文盲,为改造乡村确立基础。另外,还在附近的驻军中办了一个军人班,试行军人教育。

中心茶园 先后在佘儿岗、黑墨营、神策门、万寿庵设立中心茶园,起初是单独的场所,后来便全部办在中心小学里面了。中心茶园的形式亦如普通茶馆,不过壁间张挂些有意思且浅显易懂的图表,并准备有象棋、乒乓球等体育娱乐用品,还请人说书演讲,目的是对农民进行休闲教育。茶园不许赌博,不准吸食鸦片,只许进行有益的音乐活动。

乡村医院 只建起了一所(地址在晓庄),规模也不大,有一位院长(即后来到定县负责卫生工作的陈志潜)、一位医生(即马绍季先生)和一位助手,但却为附近15里范围内的40多个村庄的农民免费看病,还开展普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流行以及消灭蚊蝇的卫生运动,对农民进行卫生科学教育。1929年3月,晓庄被定为乡村卫生模范区。

晓庄剧社 1929年初,田汉率领上海南国剧社的演员到晓庄演出话剧,之后陶行知组织创办了晓庄剧社,配备有剧务、导演、化装、布置等一套班子,共有30多人。剧社将晓庄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的好节目拿到农民当中演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外出到镇江、无锡、苏州、常熟、嘉定、宝山、上海、杭州、萧山等地巡回演出,获得了绝大的声誉。

联村运动会 从1928年4月开始每年举行春秋两次联村运动会,参加的人有农友、晓庄师生、小学以及幼稚园的小朋友,加上前来观看的各村男女老少,总数在千人以上。比赛项目以农村常见的劳动节目为主,运动会结束时颁发奖品,对晓庄一带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联村自卫团 由晓庄学生和附近青壮年农民百余人组成,开展防匪防盗的自卫活动,并且负责禁烟禁赌,在维持社会治安、打击歪风邪气和为百姓除害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陶行知以学校为中心改造乡村生活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也为农村社区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正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之时,1930年4月却突然被国民政府下令封闭。表面原因是晓庄师生举行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支援下关工厂工人反帝大罢工的示威游行活动,背后却是蒋介石和冯玉祥矛盾冲突的结果。陶行知受到政府当局的通缉被迫逃亡日本,晓庄实验就此湮灭。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