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瘾君子重生的希望

石杨 2015-06-26 11:14   人民公安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3年未复吸人员达97.8万名,同比增加11.3万名吸毒成瘾后,要如何戒毒,戒毒有多难?对此,我国一直积极探索更加人性化的戒毒康复新举措,形成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戒毒康复场所康复等多种戒毒措施相互衔接的戒毒康复体系。

“说真的,当时真不敢相信政府和社区会给我这样的帮助。请你们放心,我的人生已经走过一次弯路了,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从今以后我一定会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决不给你们丢脸。”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钟某激动不已。

此前,因为吸毒被送去强制戒毒的钟某,失去了原本令人艳羡的工作。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戒毒期满的钟某如愿以偿,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

“小钟最需要的是家庭的关怀、社会的帮助。虽然他在强制戒毒所戒掉了生理毒瘾,但心理上的毒瘾却一直在隐隐作祟。社区康复工作就是通过各种途径的关心、帮助,让他彻底戒掉心理上的毒瘾。”民警李力介绍说。

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是经过多年戒毒工作实践推出的一个新的戒毒模式,是动员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禁毒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自禁毒法和戒毒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经历了从局部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发展过程,目前组织机构日益健全,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已成为我国戒毒康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效果显著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3年未复吸人员达97.8万名,同比增加11.3万名吸毒成瘾后,要如何戒毒,戒毒有多难?对此,我国一直积极探索更加人性化的戒毒康复新举措,形成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戒毒康复场所康复等多种戒毒措施相互衔接的戒毒康复体系。

2008年6月1日实施的禁毒法,作为一部重大的惠民法规,对戒毒措施进行重新规定,更具针对性。针对吸毒人员的不同情况分别规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对初次查获的吸毒成瘾人员取消了过去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措施,而是由公安机关首先作出社区戒毒决定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禁吸戒毒工作的长远发展。

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作为禁毒法和戒毒条例推出的一项新的戒毒措施,是整个戒毒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如何使其效果最大化,这是一个挑战。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实施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当前禁毒工作中的一项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如今,全国各地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都在努力实现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专职人员配备齐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014年,国家禁毒办联合11部委制定《关于加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扶持和救助服务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以就业安置为核心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落实戒毒康复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将戒毒康复人员纳入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总体规划,推动落实相关培训和鉴定补助政策。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已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2.3万个,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2.7万个,建立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点)836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万名、兼职工作人员6.8万名。

2011年至2014年,全国共责令社区戒毒人员50万名、社区康复人员17.1万名,目前正在接受戒毒治疗和康复的吸毒人员62.4万名。通过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有效巩固了戒毒效果,减少了毒品危害,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3年未复吸人员达97.8万名,同比增加11.3万名,有力提升了吸毒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

“走心”帮教打造“阳光工程”

建立起一套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外部的监督、关爱和扶持,搭建起戒毒人员重返社会的桥梁

近年来,全国各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始终坚持按照“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不断加大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治理工作力度,全力做好吸毒人员排查登记、管控戒治和康复救助工作,一大批吸毒人员回归社会、走向新生,有效减少了毒品社会危害。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既是一项执法行为,也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必须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执法程序,统一工作流程,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协作、衔接有序的工作机制。

需要强调的是,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是我国整个戒毒工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对新发现的吸毒成瘾人员,还是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绝大多数戒毒人员都要纳入社区进行戒毒康复。

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禁毒委的统一部署,积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因人而宜”,各类帮教法应运而生

在“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一一

30岁的张某因吸食毒品于2010年被平湖警方抓获,开始了为期3年的社区戒毒生活。2013年6月,张某在“六位一体”帮教小组努力下成功脱毒,与人合伙经营一家童车配件厂。为了回报社会,张某主动吸收3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其厂内工作。

作为浙江省禁毒社工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平湖市生命阳光社工服务社特别注重强化禁毒社工的个体能力,定期邀请社会工作专家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及督导,学习专业技能、帮教方法、心理疏导等知识。

“六位一体”帮教法便是生命阳光社工服务社探索的帮教工作方法。据平湖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施晴良介绍,这个帮教法是由禁毒社工根据每名服务对象的特点,为其制订脱毒“处方”,确定帮教小组名单,制订“等计划”管理措施,并定期组织开会,交流服务对象现实情况,调整“处方”内容。经过长期试点探索,平湖市新仓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有效执行率均达100% o

与平湖市创新社区戒毒工作法一样,杭州市拱墅区探索的“耐心管理、诚心服务、尽心解困”的“三心”工作方法,成功实现了“不发生涉毒人员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不发生大批社区康复人员脱失现象、不形成毒品消费多发地区”的“三不”目标。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