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分析
金某,今年48岁,和父母儿子住在一起。由于20多年前的意外,金某脑部受伤,语言交流存在问题,记忆时不时会出现偏差,定为精神残疾3级,性格有些偏执,常常会觉得别人偷其东西,与其他老人产生冲突。
在打牌的过程中,金某与陈某发生了冲突,金某认定陈某是小偷,陈某与金某争论,到最后演变成打架,在日照走廊里大打出手,陈某被打伤,后来报警处理的,社区网格员将金某的问题上报,由社工进行跟进。
二、 服务对象分析
微观系统
(1) 生理:
由于20多年前的意外,金某脑部受伤,导致现在说话不利索,记忆时不时会出现偏差,定为精神残疾3级。其他身体状况都还算好。
(2) 心理
经过社工与金某的对话中发现,金先生性格比较冷漠,不怎么爱说话,有点自闭的倾向,不怎么愿意与人交流。
2.中观系统
(1)家庭
金某和父母儿子住在一起,父母均在打工,儿子今年22岁在上学。乡下老宅拆迁,因为房型的原因金某家迟迟没有拿房,现在住的房子是租的。
(2)社区
社区有针对残疾人开展的残疾人之家,金某拒绝前往。
3.宏观系统
因为其精神的问题,小区的其他老人都不太愿意和金某接触,且容易产生矛盾。
三、 跟进计划
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获取其信任。 帮助其处理矛盾引发的问题及纠纷。 协助其进行情况管理和社会适应。 为其营造关怀接纳的社会环境。
四、 实施过程
建立关系,获取服务对象信任
社工多次走访服务对象,通过同理、倾听和澄清等技巧与案主进行沟通,一开始案主比较抗拒,觉得社工来和他聊天只是想将他作为矛盾的根源处理掉。但是由于案主有社会交往的渴求,且社工定期前往探访案主,循序渐进与其交流,慢慢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2.调解案主与发生冲突的陈某的关系
针对案主与陈某冲突造成的伤害问题,案主一开始咬定是陈某先一口咬定是陈某先偷东西引发矛盾。社工通过ABC理性情绪治疗方法,帮助其与非理性情绪对抗,首先通过心理诊断明确案主最关心的矛盾问题,随后通过领悟及修通让其认识和了解非理性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把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揪出来;如金某的非理性信念就是读心术和绝对化思维,将自己对于陈某的负面猜测作为判定其偷自己东西的绝对原因,社工引导其学会与非理性信念辩驳,指出这些信念的不合理以及不切实际之处,理性看待生活,运用现实的理性信念代替非理性信念,如陈某拒绝对在被其认定偷东西之后的疏离和抗拒,很大可能是被误会后的愤怒,如果认定自己东西丢失跟周围人可以查看监控或者报警,按照猜测自己直接起冲突不代表真相。后期进行再教育巩固辅导,在金某的个案中,社工会布置家庭作业让金某 练习,让其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多角度看待,而不是“钻牛角尖”。
而陈某方面,陈某自从上次和案主发生肢体冲突之后,心情一直不好,本来年纪就大了,经过这么一折腾,整个人就很萎靡。社工邀请培育调解小组的成员得知此事后,看望陈某并对其进行劝解。经过多次的调解,最终双方就赔偿问题及之后的减少接触方案达成了共识。
3.帮助案主发掘社交重心,寻找接纳支持。
经过调解,案主与陈某的矛盾得以协商解决,但是因为矛盾引发暴力的缘故,棋牌室的老人对于案主心存芥蒂,案主也不希望看到异样的眼光,案主对于在哪里活动感到迷茫。案主平时不喜欢待在家中,希望和其他人有更多社会交往。
在评估案主的能力、意愿及周围资源之后,社区书记与社工沟通,通过社工与其社区附近的残疾人之家对接,推荐其到残疾人之家进行工疗和娱乐活动,案主一开始拒绝前往,在多次沟通后案主表示愿意尝试去残疾人之家参与工疗康复,与其他残疾人进行交往。
4.链接家庭资源,进行工疗支持
残疾人之家的工作人员及残疾人家属担心案主暴力行为会引发跟残疾人的矛盾,对于是否接收其来这里工作存在疑虑。案主与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及案主家属进行了沟通,一方面残疾人之家社工先分配部分手工材料给到金某让他尝试制作,另一方面邀请其母亲陪同案主共同前往残疾人之家陪同案主共同参与,最终案主在母亲陪同下成功到残疾人之家工疗。
案主前往残疾人之家之后,社工也经常前往残疾人之家与案主进行交流,了解其工作适应情况,并委托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多关注其情绪状况。案主在残疾人之家的适应情况良好,经常性参与残疾人之家的活动,和其他残疾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案主表示能够很好的融入大家。
五.个案评估
1.协助案主通过理性情绪治疗的方式进行情绪管理。案主在受挫时急躁、乱发脾气的次数有所减少,未出现与其他人冲突的情况。
且从被人排斥到在残疾人之家顺利工疗,案主获得的成功经验让他明白到,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现状。
2.案主和陈某的矛盾得到协商解决。案主和陈某就伤害的赔偿问题达成共识,也约定双方减少接触。
3.帮助案主搭建了新的人际关系,案主找到新的生活重心。通过服务介入,越来越多人关注到案主的改变,也积极协助服务对象更好的适应工疗环境。
4.增加了案主的家庭收入,改善其经济困境。在工作人员的教导下,案主在短时间内学习制作手工的流程,并且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人员交代的任务,获得了较大成就感,并且提升了收入。
5.与家人的互动情况得到改善。案主家人开始放心让案主接触更多的新事物,同时再其取得进步时给予肯定。
六.社工反思
回归社会理论认为应使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之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本案例社工主要是协助案主发掘积极的社会关系,帮助其从被排斥已发生矛盾的困境中走出来,建立新的社会交往系统,将其与存在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互相支援的功能。
(投稿单位: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