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工作服务队:鲁甸8•03地震工作总结(3)

2014-12-17 14:2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8·03鲁甸地震发生后,按照民政部的统一部署,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处积极反应,及时组织召开全市社会工作者动员会议,并委托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具体实施,发出赴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倡议书,组建了“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上海服务队”。

  (二)特色项目活动

“社区先锋队“工作坊:社工协助灰街子安置区形成“一社一领袖一团队”的工作团队,将之命名为“社区行动先锋队”。通过社区工作坊的增能,提升社区先锋队员的身份意识;提升社区先锋队员的参与意识;挖掘社区先锋队内部优势,推动安置区社区自治。

开展“巧妇团”活动:以上海社工服务队全体队员和社区行动先锋队为依托,召集安置区妇女组成“巧妇团”兴趣小组来开展手工编织活动。通过“巧妇团”制作手工成品,并赠送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

“花椒天地”小小安全宣传员行动:在灰街子安置区社区增能的整体框架指导下,提升儿童参与权与赋能、发展儿童在社区中的安全宣传力量,进行了“花椒天地”小小安全宣传员培训和亲子安全讲堂活动;成立了“花椒天地”小剧社;评选了灰街子“小小安全宣传大使”。

l 社区邻里建设:提升邻里互助的能力、促进社区人际关系融洽发展。发起了“情满邻里.互助互爱”倡议书,通过宣传发动邻里互助好风尚,通过挖掘邻里互助的感人事迹以及表彰,强化邻里互助行为和意识。

五、第三阶段服务:社区重建

          ——推进从社区精英培育到社区全体居民参与的社区重建进程

(一)服务目标

第三批社工服务队通过将服务理念聚焦于“社区重建”,总体目标是试图通过四大方面的重建,使灾后安置社区在其发展路径上导向一个以新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与社区自治体系的形成,而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上的聚居体和物质层面的灾后重建。

(二)服务方法

第三批上海社工服务在方法上主要以社区工作为主,辅之以个案和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重建,通过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发掘并培育社区的领导人才,来提升社区凝聚力,最终达到实现社区福利水平提升和安置社区的整体进步。

(三)服务框架

从提升团队工作能力和培养新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目标出发,上海社工服务队(第三批)根据灰街子安置区的问题和资源,以及前两批工作队的服务成果的基础上,从四个层面进行社区重建:

心理与精神层面的重建

主要包括:

(1)个人与家庭的心理辅导。

(2)社区共同意识的培养。

(3)社区正能量的传递。

人际关系层面的重建

在继续沿用此前效果良好的“好邻居”、“社区先锋队”等村民人际关系层面增能项目的基础上,以入户走访、村社交流互助小组活动、选举各个村社爱心人物,为好人好事“点赞”等活动形式,提升村民自我效能感,改善村民人际互动质量。

组织层面的重建

社区组织尤其是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组织重建工作需要来自多方面的资源和信息整合,本服务队计划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开展工作

(1)社区党组织的重建

(2)社区各类组织资源的整合

(3)建立社区自治组织

社会与文化层面的重建

(1)灾后重建政策的宣传和倡导。协助社区组织和居民自下而上打通信息渠道,以文字和广播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灾区居民安置和灾后重建的最新政策信息和指示;(2)地方特色文化的传递与保护。通过地方文化遗迹和地方传统文化风俗搜寻、地方文化符号的再造,唤起灾民对于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社会记忆。

生计层面的重建

通过资源整合,针对灾后安置社区居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挖掘本土具有生产力的优势、推进创业信息平台搭建、引导灾后安置社区居民参与未来生计议题的讨论与规划。

例如上海社工服务队与广东社工服务队合作,在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在淘宝建立了“鲁甸公益部落”的销售平台,为当地妇女的手工艺品、农产品提供了一个销售渠道,也为当地妇女和社区的生计重建开辟了一个可能的路径。目前,上海社工还积极与阿里巴巴联系,争取更大力度的宣传。

六、总结:以“人”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重建

灾后重建,不是将灾民们当作对象,而是非要将他们纳入到主体性的地位上才能成功。换言之,是他们去重建、去接续、去发掘生活的意义,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此而言,灾区重建既是一种社会体系的重建,也是一种底层人民的文化重建。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化重建,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社会-文化涵义,是一种如同涂尔干所言的有机的社会联系。这种联系不再是建立在血缘、地缘意义的熟人之间,而是建立在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之上。

1.“社区为本”的灾区重建模式的目标定位在建设“社会生活共同体”,其要义在于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使安置区的社区发展的功能、价值和意义回归居民的日常生活,以推动社区向可持续性生活方式转型。

2.从灾区居民日常生活出发建构社会共同体,其指向一方面包括作为社会组织和空间形态的社会共同体。这是物质和技术层面的社区建设内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为精神文化形态的社会共同体,这是社会文化层面上的社区建设。受灾一段时间后,安置区建设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建设中来,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3.灾害社会工作是一个在特殊场景中服务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要避免将以往的在城市或其他工作场景中的经验带入到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当我们一时无法改变受灾民众的心理与生活状况时,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改变服务场景来提升服务效果。

4.灾害社会工作者注定要承担许多角色类型,甚至包括许多传统社会工作者不承担的角色,社工自身要有充分的身体和心理准备。

5.灾区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和难点不在于物质层面的重建,而是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重建。在地震之后的陌生人世界中,如何恢复和重建新的“熟人社会”将不得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在灾区社会重建中,生活在灾区“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人不是可以像棋子一样被任意摆在什么地方的,人与人之间存在包括家人、亲属、同乡、同学等相互重叠的复杂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不同的文明质态。因此,灾后“重建”,也必须考虑到一种人际关系的尽可能修复和重构,以及文化传承的接续。

七、领导视察与社会反响

11月1日,云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陈豪,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江,副省长张祖林,省政府秘书长卯稳国等一行来到鲁甸震中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单位要以《鲁甸地震灾后恢复中间总体规划》为引领,进一步动员和汇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第三批上海社工服务队领队文军教授向代省长陈豪展示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成果,代省长陈豪亲切地与文军领队和上海社工服务队队员握手,并代表云南人民感谢上海社工。

11月3日、4日,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一行在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国材,市委常委、昭阳区区委书记江先奎,副市长成联远以及省市县相关领导陪同下,深入鲁甸地震灾区检查民房恢复重建及受灾群众过冬生活安排工作并视察上海社工服务队服务情况。

11月5日至6日,由云南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昭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勇任团长的云南省人大代表视察团深入鲁甸地震灾区视察,就当前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来到灰街子安置点,参观上海社工服务队服务展板。

11月4日至6日,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王金华司长率广东、上海、四川等民政厅(局)负责人和社工处领导及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工作杂志的记者到鲁甸地震灾区,对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情况进行调研。王金华司长来到上海社工服务队所服务的灰街子安置点,参观了“巧妇团”手工作品展览以及灰街子安置点“消防安全关护你我他”活动,并为“巧妇团”题字——“巧手绣生活、重建树信心”。

11月22日上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顒,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宫辉力一行,在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国材,省防震减灾局副局长陈勤等人的陪同下,到鲁甸地震灾区调研鲁甸6.5级地震灾情,视察灰街子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情况以及民居恢复重建等情况并参观了上海社工服务队儿童服务活动。

11月27-29日,来自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网“两台三报一网”的记者团赴鲁甸地震灾区灰街子安置点采访。记者团围绕上海社工服务队在灰街子安置点开展的为期三个月的专业援助工作、服务内容与服务成效、重点服务人群与社区关系恢复的现状以及灾后重建中涌现的生动的案例和感人的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

八、后续服务计划与未来展望

按照民政部的统一安排,上海服务队将于12月10日全部撤离,为了让安置区的服务工作能够持续下去,我们拟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好后续的服务工作:

1.努力加强与本地社工组织的全面对接。上海服务队撤离之后,灰街子安置点的服务工作将主要移交给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和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来承接。计划在12月1-8日之间完成交接任务,除了物质层面的交接以外,我们将重点讨论具体服务内容和项目的交接,其中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服务项目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结交,其主体思想仍然聚焦在“社区为本”的服务理念上,围绕社区发展的服务模式来保障安置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继续发展组织增能和资源整合的功能,促进本地对接社工组织在社区增能和资源整合上的功能发挥。一是要继续发挥社区骨干成员的先锋作用,使其能够继续配合对接社工组织的工作;二是加大整合留守组织的整合力度,让各留守组织形成服务合力;三是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的沟通,提升对接组织的各方面的协调与沟通能力。

3.加强对接社工组织的督导、咨询和培训工作。上海服务队撤离以后将以浦东社工协会为依托,加强远程专业指导和咨询,在合适的时候,可以由当地政府部门和社工机构组织骨干成员赴上海进行专业培训。上海服务队将竭尽全力为当地社会工作组织的培训提供专业指导,也可以在当地社工组织需要的时候,派出专家再到鲁甸本地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

4.建立一支专门针对鲁甸地震灾区服务的社工督导团,随时用于指导对接社工组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上海服务队撤离以后将挑选一部分优秀的服务队员组成一个督导团,随时用于远程指导和解决各种服务难题,并鼓励当地对接社工组织逐步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培养专业人才,为未来昭通市乃至云南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加强对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探索灾害社会工作运作的本土模式。上海服务队将发挥强大的专业研究能力,全面整合上海各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资源,并在本次实务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灾后社会工作服务的“国家动员模式”,为今后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灾害救援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做出理论和政策上的贡献。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