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过程评估:
(一)介入初期:社工与案主及其家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慈善帮扶、给予医疗建议等支持,社工与案主的家庭成员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案主及其父母都会把家里的情况及病情向案主倾诉,告诉社工尝试过的治疗方法以及家庭的困难,社工安慰案主父亲,并表示同感,理解案主家庭的困难及生活的压力,同时对父亲不放弃对儿子的治疗的努力表示肯定,介入初期社工了解到了案主及家庭的详细信息、主要的问题和需求,根据案主家庭的情况制定了服务计划。
(二)介入中期:根据服务计划,详细了解了案主父亲尝试过的治疗方法,了解到父亲尝试过各种包括中医西医的治疗方法,还试图通过迷信的方式来治疗儿子的病情,社工首先肯定了父亲对儿子不离不弃的治疗努力,但是明显感觉有点病急乱投医,既没有给儿子进行精神残疾等级鉴定,也没有让儿子住院进行系统的治疗。当建议父亲给儿子进行等级鉴定时,父亲表示只是想治好儿子的病,不想给儿子戴上不好标签,也不在乎那每个月几百块的低保金;对于住院的问题,父亲表示除了费用无法承担之外,对于治疗效果也持怀疑态度,同时建议社工多些探望儿子,这样对儿子的病情有改善。
(三)介入后期:因为很少人关心和理会案主家人,因此社工通过经常性的探访以及慈善帮扶活动,给予了案主家庭很大的情绪支持,同时在社工的引导下,案主对父母亲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对迷信有了比较客观的看法;通过助残出游活动,让 案主家庭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残疾人之间的交流,消除了案主家人的自卑心理,让案主及其家庭都对社工非常信任及感激,几乎每次社工家访,都会很热情的给社工带袋香蕉回去,社工给钱也不愿要。
(四)介入结束期:对于案主及其家庭生活态度的改变,尤其是生活自信心上有了很大的改进,社工告知父母亲应注意的事项,告知个案服务将会结束,转入个案管理,还是会跟进服务,只是跟进的频率可能会没有那么频繁而已,案主父亲也表示理解。
九、结案:
(一)结案原因:个案目标已基本达成
1. 案主精神健康问题得到缓解,失眠的情况有所减少;
2. 通过慈善帮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案主家庭经济困难;
3. 案主对迷信的执迷不悟有所缓解,对迷信的态度认识较客观;
4. 对父母的态度比之前改善了许多,但精神状况不好时,还是会对父亲发脾气。
(二)评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