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儿童之家家长委员会培育

韩思稳、任文欣 2018-12-27 10:1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协作者童缘希望整合多方力量,在社区中搭建以儿童为中心,深入家庭,带动社区,影响社会,促进儿童安全保护与发展,长幼共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社区。

“下面表演的是来自一一和妈妈的走秀节目!”2018年6月15日傍晚,协作者东四童缘一场温馨而特别的端午活动在小主持人社区儿童王艺珏和从困境儿童成长起来的高中生志愿者小甫的报幕中拉开了帷幕。

这是一场特别的端午活动,因为以往的社区家庭日活动,多以社会工作者进行需求了解并组织策划为主。这一次,由社会工作者培育支持的家长委员会,提前两周就经过线下面对面小组讨论,并建立线上“欢乐端午讨论群”,一起策划活动流程及准备活动物资,菜单等。家长们各尽所长,即便不能参与的家庭也利用日常托管时间提前协助购买物资,修理电器等,大家尽心尽力的准备使得活动还未开始就温馨十足。与此同时,童缘小主人们在社会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场地布置,节目排练,包粽子等筹备工作,并最终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这次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节日——端午节活动。

而在半年前,家长们还是彼此很少说话!这是如何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家长委员会背后的故事。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儿童之家要覆盖90%以上城乡社区的目标,其中家长委员会和儿童委员会作为儿童之家建设重要评估指标。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协作者),自2008年开始回应社区需求,成立儿童之家,不断积累服务经验,并于2016年5月,在北京市和东城区妇联的支持下,在东城区东四七条建设北京市首批“市级示范儿童之家”——协作者童缘,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儿童之家建设,深化对儿童之家服务理念的认识与理解,促进社会组织和社区参与儿童之家建设和运作。

协作者童缘希望整合多方力量,在社区中搭建以儿童为中心,深入家庭,带动社区,影响社会,促进儿童安全保护与发展,长幼共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社区。这其中,家庭的力量至关重要。以下是“协作者”以儿童为中心,培育家长委员会的经验总结:

1、重建社区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儿童工作专业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想要更好地陪伴儿童成长,家庭以及其所在社区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每一个社区和家庭都有其独特性,且互相影响,所以儿童之家及社会工作者长期驻扎在社区,首先是对家庭所在社区和居民等进行了解。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疏离,所以重建社区关系对于儿童之家家长委员会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社会工作者如何依托儿童之家重建社区关系呢?建立社区关系不仅仅是社会工作者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家长作为社区居民他们内在之间的联系。2017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协作者东四童缘通过家长议事会,了解大家在儿童教育、亲子沟通以及亲密关系、工作压力疏解等方面具体的需求。同时,通过聚焦对如何管理孩子玩电子设备这一问题,由此引导家长之间分享经验、相互支持。在此基础上,协作者童缘通过每月一次家长见面会,开展社区互助主题系列小组,开展“连接生命,共创未来”、“传承与新生”、“我爱社区我爱家”等主题活动,加深家庭之间的生命连结,加强社区家长之间的互助网络建设,增强凝聚力和融合。

2、以需求为本,培养家长参与意识

经过半年多的培育,更多是建立儿童之家社会工作者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进行需求的动态评估。一定程度上增进家长之间的相互支持,但是彼此的关系似乎仅仅维系在活动时间,走出活动室这个门,彼此的交流就变得和以前一样。行动与改变,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也有很多方法和路径,但群体改变的力量终归在于群体自身。儿童之家不仅仅要看到儿童参与的力量,同时家长委员会的培育也要思考如何推动家长的参与。只有当家长真正参与进来,儿童之间的建设才真正做到共创。在这方面,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总结以下经验:

第一,让家长看到儿童的成长与改变。“课后三点半”孩子何去何从,其实是现在每个家庭都需要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家长之所以会送孩子到儿童之家,除个人时间原因外,最重要是看重在儿童之家,孩子在学习、社会交往与表达等方面是否能获得成长。所以社会工作者一方面是在日常的支持、辅导的同时,通过日常性接孩子或活动间隙,以及在线的方式一对一进行交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社会交往及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儿童培育的基础上,通过定期,如每月和季度家长见面会等方式,通过PPT、影片等形式反馈孩子在儿童之家成长的点点滴滴。

第二,搭建志愿服务的平台,让家长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北京协作者除日常托管之外,家长需要参与亲职教育培训,与此同时每一位在协作者童缘的儿童家长每个月都需要参与2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会根据童缘实际情况和服务内容列出确切志愿服务需求,如书架秋千等维护、书架清洗等,在家长群中进行征集,随着家长参与逐渐增多,在活动中,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家长们逐渐能够主动发现童缘的需求,如下雨天捐赠雨伞、在儿童室外游戏中担任安全陪伴天使维护安全,家长们自发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得到激发。

3、培养家长骨干,带动群体改变

当一部分家长骨干逐渐行动起来后,就会带动更多人的参与。在日常服务中通过交流和表达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家长具备很好的志愿服务理念或在培养中具有一些领导气质,在推动家长委员会成立之初社会工作者就可以支持这些骨干先参与到具体事务的筹备与开展中。并不断在过程中,提供能力建设和激励。如在儿童之家设置“明星家长月”等展示墙,并且由家长、儿童和社会工作者等多元群体共同推选,对家长骨干长效激励的同时,也带动更多人参与;此外,在长期引导和强化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发现每位家长优势,参与童缘规划和建设行动中。如擅长电工的家长可以进行儿童之家的硬件维护和建设中,擅长组织联络的家长可以作为活动筹备者,以及链接自身资源支持儿童之家建设等。经过半年多的培育,北京协作者儿童之家家长委员会初具规模,并开始独立实施活动计划。七月暑期来临,家长们也早早制定好出游计划。当群体被看见和支持,改变的力量自然发生。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