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父母外出打工对儿童成长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留守儿童脱离原生家庭的保护,当负向影响发生时,更易陷入困境。作为伴随工业化而萌芽、伴随城市化而兴起的社会工作,是应对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的社会问题的重要专业力量。与以往仅仅关注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心理服务不同,社会工作强调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注重多角度的系统介入,为我国留守儿童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以留守儿童的需求为导向
社会工作在回应个人和社会问题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而成熟的专业通用过程模式,其中,尤其强调服务之前,应首先进行需求评估。很多人认为为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团聚的机会,就是回应留守儿童的需要,暑期组织留守儿童到城市与父母团聚的公益夏令营,因媒体渲染而成为当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的主流活动。然而,当你听到一个留守儿童说:“我不希望放假,虽然放假了能到爸爸妈妈身边,但是见不到同学也不能和奶奶在一起了。”“我希望单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因为我有好多话想单独和他们说。”你会发现,每个孩子的困境都不可以被想当然地假设,当我们不能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不能倾听他们真实的想法,我们想当然的服务安排就会成为好心办坏事,大量的服务资源就会被浪费。因此,社会工作者认为,留守儿童并不因为其是个孩子,其需求就可以被服务提供者的想法替代,相反,对留守儿童的需求评估需要更加科学谨慎。而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为留守儿童服务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服务操作流程。
全心全意为留守儿童服务
为服务对象而服务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伦理要求,这句看似不言而喻的话语,却是我们当前诸多服务的软肋。大多数时候,我们打着关爱旗号的服务,更多的是站在服务单位立场上,或者是为了完成工作要求,或者是为了规避责任,而留守儿童被视为理所当然应该接受帮助和服务的对象。因此,成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说谎的留守儿童应该被管教,干部或老师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有责任破门而入将逃学的留守儿童抓回学校。在这里,留守儿童成为服务提供者完成服务任务的对象。实际上,一个说谎的留守儿童可能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一个逃学的留守儿童可能面临难以想象的焦虑。而脱离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服务,往往成为伤害留守儿童的祸首。因此,社会工作专业认为,全心全意为留守儿童服务,必须切实站在留守儿童的立场上,平等对待和接纳留守儿童。而真诚是平等和接纳的基础,社会工作专业中的真诚并非只是态度和言语的诚恳,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对方。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要求为留守儿童服务提供了一个严谨的职业道德规范。
构建多元化的支持系统
社会工作专业强调“人在情境”中,即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困境都不是孤立的,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留守儿童的脆弱性在于其支持系统的薄弱,构成留守儿童支持系统的既包括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属和同伴等非正式系统,也包括留守儿童所在的乡村社区组织等正式系统,还包括很容易被忽略的其父母所在的企业及流入地管理服务组织等社会系统。因此,要增强留守儿童抵御风险的能力,就需要服务提供者不仅从留守儿童的直接服务介入,还需要从相关利益者的角度进行多元介入,包括在输出地社区建立留守家庭邻里互助系统、儿童同伴支持系统,提升乡村学校的干预能力,培育当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输入地社区开设流动儿童服务中心,推动企业建立父母工人支持系统,使其更有能力改善亲子养育条件等等。多元化的支持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要求社会工作者开展面向留守儿童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的综合性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增强个案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动员不同的组织和群体共同参与。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工作的系统理论视角,为留守儿童服务提供了多元的服务策略。
以助人自助为使命
社会工作不仅注重对留守儿童风险的预防和对问题行为的治疗,更注重对留守儿童的赋权增能,即提升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对自我处境的认识和接纳能力,寻求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使其不仅有能力在风险来临时能够主动规避和寻求保护,更强调在服务过程中激励其参与服务,消除其被动接受帮助的负面影响,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改变力量,进而有意愿和能力帮助他人。而传统的服务往往视留守儿童为没有能力的弱者,忽视了其参与成长的意愿和潜能,从而使留守儿童在“关爱”中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排斥。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为留守儿童服务提供了长远的发展视角。
倡导政策环境的改变
留守儿童问题实际上是我国社会服务与政策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聚集性反映。社会工作者在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直接服务的同时,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发挥研究倡导的专业功能,发现并分析问题,提出服务与政策改革建议,实现从微观个体服务到宏观环境的改变。须知,流动是人类社会的常态,而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流动人口,都有可能生活在流动人口构成的社区,为身处流动社会的儿童打造多元包容的社会文化,建立人性化的服务和政策体系,唯有综合性干预才有可能,而社会工作专业则为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路径。
(作者系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