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社会工作如何助力脱贫攻坚

2018-10-25 09:47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17 年8 月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为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脱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是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局之年。在过去5 年,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 多万人, 易地扶贫搬迁830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 下降到3.1%。从现在到2020 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精准脱贫力度:2018 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 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280 万人,脱贫攻坚强调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通过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等策略,继续补足贫困地区欠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提出针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要加强落实保障措施,工作要到户到人。

2017 年8 月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为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脱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 无论是贫困群体的个人、小群体还是社区,都强调激发他们脱贫和自我发展的意愿。此外,社会工作强调增能赋权,与脱贫攻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目标完全一致,且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策略。

首先,针对贫困群众的救助帮扶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之一。社会工作干预的实务流程有助于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动机和行动的内发动力,特别是针对困境人群、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社会工作强调协助贫困群众开展需求评估, 对自身的贫困原因和脱贫目标进行分析和选取,协助他们制订自身的救助方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有助于促进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介入和精准脱贫,能提供个性化的脱贫服务,比如个案辅导、家庭或小团体的支持与互助,或是链接政府和社会扶贫资源,帮助受助群众融入社会、开展社区支持与互助、宣传教育和倡导等方面的整合,进行社会救助模式的创新。

其次,社会工作助力补足贫困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社会工作善于发动社区志愿者,链接各种政府和社会资源,补充贫困村寨所欠缺的公共服务。当前,不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经开始了针对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服务,培养社区志愿者、链接城市志愿者共同开发资源,为贫困村寨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再次,社会工作以增能赋权的策略提高贫困群众的能力建设。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受助地区发展生计,开展互助式合作经济。一些社会工作机构已经积极协助贫困村寨,成立贫困群众参与性高的增收计划或合作社,提升种植养殖技能, 建立互帮互助网络,增加积极就业创业的机会。社会工作有助于协助受助者建立对贫困群众友善和利益分享的扶贫产业模式。

最后,脱贫攻坚的成功离不开打造贫困村寨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创新格局。一是社会工作可助力妇联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基层农村的转型,加强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的整合;二是贫困地区社区治理创新更需要认真落实政府职能转换、增加购买服务项目,以扩大社会工作机构在承接农村社会服务的范围、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能力;三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动“三社联动”,激发贫困群众的活力,大力培育贫困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共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平台,培育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共同分享脱贫发展的成果。

此外,社会工作还可以为贫困地区脱贫后的乡村振兴做好准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突出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社区治理创新,已经为社会工作在贫困地区未来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内涵。

脱贫攻坚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对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提出了重要的要求。第一,贫困农村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战场,现行参照欧美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工作模式需要更基本的模式开发。第二,经济贫困是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绕不开的坎,社会工作干预模式, 需要整合生计发展、增能赋权、培育社会资本良性循环的机制。第三,在促进贫困地区的社区治理创新中,社会工作需要开发助力群团组织的转型,助力县域乡镇进行“三社联动”的制度设计, 助力培养农村社会组织,助力打造多元共治和利益共享的干预策略和技能模式。

  • 关键字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