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工作的结构

2014-12-22 16:4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现阶段,内地推行的社会工作制度和社会工作的检讨方式都决定了社会服务的结构式。如购买服务的标准,“标准化”配置人员,每个项目配置20名工作人员;“结构化”衡量服务,每个项目的服务都由一定量的个案、小组、活动构成。所以,目前社工服务尤其是小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结构式的,这就要求社工在不同的阶段采用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活动程序。

余秋,社会工作师,就职于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么会夜深还没睡意,每个念头都关於你”;“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会有不安的情绪,每个莫名的日子里……”。莫文蔚唱的是爱情,唱出了相思之情。作为一名“久征杀场”的社工,这句歌词也颇能形容我的心情。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我哪能一直坚持而没有放弃;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我哪能一直期盼先舍而后得。可是,正如人越长大越孤单,我越做社工越“老陈”,越做社工越“结构”,越来越没新意,好像很多事情就该是这样的而不该是那样的。个案工作本身有一套程序,结构化无可厚非,可是社区活动和小组工作也越来越结构化,这正常吗?带着这样的思考,现在我来谈谈小组工作的结构。

一说到小组工作的结构,很多社工可能很快想到了小组的发展阶段,本文探讨的结构不是指小组的发展阶段而是指一个小组或每节小组的结构。根据比尔森的研究,华人较习惯在结构的环境下发言和表达自己,换言之,程序或流程的设计非常重要,这能为出席者提供“结构的安全感”,心里有底了,才能自如地发言。

现阶段,内地推行的社会工作制度和社会工作的检讨方式都决定了社会服务的结构化。如购买服务的标准,“标准化”配置人员,每个项目配置20名工作人员;“结构化”衡量服务,每个项目的服务都由一定量的个案、小组、活动构成。所以,目前社工服务尤其是小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结构式的,这就要求社工在不同的阶段采用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活动程序。

一、活动程序的结构

结构指组成整体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不管是小组还是活动,社工都要选择适当的活动程序达成既定的目标。根据温特尔的分析,活动程序是否要求组员按既定规则表现、组员在小组中是否有走动的机会等,均会影响组员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按照这样架构,每个活动程序包含六个结构向度,分别是约束程度、控制来源、走动机会、能力要求、互动程度和奖励结构。约束程度指参加者在活动时,其行为受到多大的约束。规则越多或要求越严格的活动,约束程度越高。控制来源是指活动推行的过程中,组员的行为主要由社工、组员、还是其他因素(如游戏规则、小组契约)来控制。走动机会则是指参加者在活动中,有多少肢体移动的机会。能力要求指参加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才能参加此项活动。这里所指的能力并不是组员表现优秀或在活动中胜利,而是参加此项活动的基本条件。互动程度,这是指参加者在活动进行中须作多频繁和深入的交往。奖励结构,这包括奖励的种类、多少、分配是否公平。据本人的经验,新近社工在开展小组或活动中更倾向采用外来的奖励,而奖励的公平性和奖励的多少则可做进一步的思考。

二、小组工作的结构

一个小组各个阶段该如何选择活动程序?选择活动程序该考虑哪些因素?如何使小组每一节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这与活动程序的设计和选择密不可分。鉴于目前推行的小组大多为6-8节,为了方便讨论小组的结构,本文将小组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小组成立准备期、小组初期、小组工作期、小组结束期。下面将按此四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须考虑和设计的活动程序。

(一)小组成立准备期

一个小组的成立,策划和筹备工作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小组的发展和成败。准备工作至少需包含以下事项:1.决定小组类型、成立的目标对象及人数;2.预估组员需要,澄清小组介入程度及订立明确目标;3.设定筛选组员的标准并行进招募;4.选择一个适宜的活动时间和地点;5.拟定介入方法、设定小组内容和评估方法;6.预判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7.撰写详细计划书。需要说明的是,本阶段活动程序的选择和作用并不明显。

(二)小组初期

小组成立初期,组员对小组还较陌生,需要时间探索和认识。这一阶段,活动程序主要作用在于协助社工评估组员的能力和需要,并通过活动增进组员间的认识。通过一些如“我的秘密”、“一元五角”的游戏让组员透露一些基本资料,建立初步的关系。随着小组的推进,小组便形成了,这时社工应采用一些活动程序让组员有机会分工合作、分享意见和感受。

结构方面,组员间不十分熟悉,不宜选择组员深入互动的活动,能力也不宜有太高的要求,可提供较多的走动机会,辅之以额外的物质奖励,增加组员的兴趣。

控制源方面,小组初期,组员更多依赖社工的引导,绝大多数活动的安排和领导都由社工主导。这时的活动对组员的行为约束较少更好,以便让组员无拘无束地参与。

(三)小组工作期

组员彼此熟悉后,便可作深入的互动,分享彼此的看法、信念和价值观。本阶段,社工应加强组员对小组的认同这方面的引导和建设。如小组中学习了一些技能和知识,这时便是组员练习和应用的时机。此阶段若是治疗性的小组或称解决问题性的小组,活动程序应着重巩固组员的凝聚力,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协助组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是非问题解决性的小组则可选择些分享乐趣的活动,维系组员间的感情。

结构方面,此时小组已趋于成熟,组员大多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自制力,社工可减少小组本身的控制,一些具体的事情可考虑由组员自己决定。此次,由于组员的自主性和自控力提升,活动程序的约束程度可以降低。再者,组员间较为熟悉,活动程序设计可要求组员较深入的互动和较高的能力,而走动机会则可以减少。奖励则可不考虑额外的奖励,活动本身能为组员提供内在的满足感。

(四)小组结束期

小组临近结束时,组员需接受即将分离的现实,社工也应协助组员处理离别的情绪。社工应协助组员归纳总结小组的心得,检查自己的收获情况,评估目标的实现程度。如组员需要个别跟进或转介此时也应及时处理。

本阶段的程序结构则应侧重于营造完结的气氛,例如结业典礼、象征完结的仪式、全家福(大合照)、纪念册都较适合社工选择。

三、每节小组的结构

整个小组的设计和结构确定后,社工还需详细设计每节小组的内容。每节小组的设计对具体目标的达成都至关重要。一节小组长则两个小时,短则几十分钟,但它仍逻辑严密,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根据Trotzer的分析,每节小组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热身阶段、预览阶段、工作阶段、消化和总结阶段。这不是说每节小组一定要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有些活动程序可以很好的满足两个甚至三个阶段的内容要求。本人非常喜欢用这五个阶段来分析每节小组的结构的和内容。

(一)热身阶段

每节小组开始,组员都需要一点时间热身,准备投入当天的内容,一般热身阶段五到十分钟即可完成。这一阶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介绍,然组员相互认识,初步交流。从实际操作来看,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不能促进组员相互熟悉,社工还需要设计一些程序让组员在结构的环境中相互认识和熟悉。比方组员刚下班赶来参加小组,一些舒展筋骨的活动则较为适合。一些社工可能会采用回顾上节内容的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热身游戏”,目的都在于组员有机会发言和活动,为全力投入本节小组做准备。

(二)预览阶段

社工介绍本节小组的内容、目的和流程,激发组员参与的动机就是预览阶段的主要任务。本阶段设计得好,能激发组员的极大热情,刺激组员的话题,组员能对小组表现出很高的兴致。如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的小组,社工先用小测试了解组员对身体的变化认识,亦或情绪控制的小组,社工先让一位组员讲笑话逗笑组员,然后再引出情绪控制的主题。

(三)工作阶段

当组员投入本节主题后,社工便可开始本节的正题。社工按照小组的目标和本节的目标,设计核心的程序。活动程序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元化,主要由小组的目标和介入范畴决定。一般来讲,当组员完成小组的既定程序后,应能实现小组本节的目标。

(四)消化阶段

工作阶段完结后,社工应协助组员消化所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并考虑如何应用到组员的实际生活中。从组员的角度讲,小组只是一个学习、交流、支持的环境,组员的社会功能是否改进,最终还取决于组员能否将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所以,本阶段,社工可以着重询问组员的收获,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何意义。小组中的哪些内容和技巧对他们最实际,哪些最能感受得到,哪些很难用上。社工还可以请组员分享自己于生活中应用的一些经验和启示。

(五)总结阶段

小组的最后阶段,工作员可以作简单的总结,协助组员归纳总结本节小组的得失。社工还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鼓励组员应用本节的知识和技巧。例如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小组,社工让组员在下节小组见面时主动与他人微笑和打招呼,并将当时的心情和经验记录下来。总结阶段,社工还有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收集组员对本节小组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善之后的小组安排。

以上便是我对小组结构的一些肤浅认识,在此与大家分享。文字难免有纰漏和不足之处,有待同行继续探索和研究。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