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社工站建设——聆听百姓心声 落地社工服务

2021-12-22 13:39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服务站充分发挥赋能驱动作用,搭建枢纽型平台,链接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助力社区发展,为实现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社工站建设促进潍坊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聆听百姓心声 落地社工服务

一、成立半年的九龙街道社工站

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位于九龙街道便民服务大厅2楼,办公活动场所3间,面积195平方米,社工站秉承“善益行”的使命,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专业服务”的理念,围绕三级服务体系、“3579”社会工作创新模式,开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和社区治理四大领域及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社会事务等社会工作服务。通过专业化、本土化、生态化、品质化、长效化、互助化、生活化”七化原则,打造睦邻友好、邻里和谐的“中国好邻里”品牌,落地九龙,打造“九龙好邻里”系列的各类项目。目前“爱在九龙”困难群体精准帮扶计划、“九龙情·夕阳红”助老计划、“小龙人”快乐成长计划、“三圈服务·活力九龙”计划、好邻里天窗议事厅等10类项目正在开展推进中。

社会工作服务站充分发挥赋能驱动作用,搭建枢纽型平台,链接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助力社区发展,为实现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社工站所服务地区——九龙街道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东部,东临潍河、西依常令公山,面积约87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51个行政村,6个社区全部为农村社区。九龙街道生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潍河生态林场、九龙涧森林公园形成了2万亩生态林带,境内有潍河、汶河及渭水河3条河流及大小水库7座。

截至2021年11月底,九龙街道目前总人口约4.7万人,城乡低保595户985人,临时救助8人,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1223人,城乡特困人员130人,老年人总数约9600人,孤儿2人、重点困境儿童2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人。

社会工作服务站采取三级服务体系:1个社工站、6个社区社工服务队、51个村级社工服务点。以九龙街道社工站为中心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将服务扩展到6个社区的社工服务队,再进一步通过整合民政协理员、妇女主任、儿童主任、村会计等原有力量任职队长,负责村级社工站点工作,并对他们进行赋能,将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覆盖到辖区群众的家门口,覆盖全部51个村的所有服务对象。

并以此为基础,整合街道、社区及各村原有社会组织、当地爱心企业、当地爱心人士和特殊群体等,建立、培育、优化九龙街道社会组织共254支。目前已建设完成的各级社工站点,发挥作用明显。

二、贴心的社工专业服务

九龙街道全部是农村社区,在社工站没有建立之前,街道民政办共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1名兼职人员,仅能满足办理日常业务所需,基层缺乏有生力量,对开展困难群体的走访调查、主动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等工作往往有心无力。

九龙街道社工站的建设,不但成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有力措施,也为解决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不足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以九龙街道社工站所建立起来的穆村社区社工队、潍水社区小沼于家村社工服务站点为例:

首先,社工站切实更好的调动了村级民政服务力量。社工站引导村级组织发挥作用,调动积极性,从被动接受民政工作安排,到主动为群众提供民政服务。

其次,社工站切实搭建了枢纽型平台,联动各方力量,更好的提供服务。以社工站为平台枢纽,五社联动,广泛链接九类资源,与街道民政,残联、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交警、消防等其他基层服务力量合作,共同开展困难群体入户、妇女儿童帮扶、消防宣传、安全头盔入户等各种为民服务活动;链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对象帮扶,充分发挥了社工站的杠杆作用。

再次,社工站通过组建志愿者、社工队伍,切实增强了基层民政服务力量。社工站随时随地开展志愿者招募和引领,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共招募志愿者1106名。这些志愿者、社工队伍,通过实施社工站的各项项目落地,开展各项活动,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三、讲好社工故事----暖暖的暖心之路

暖暖(化名),是一位下肢先天有残疾的农村女性,丈夫和大女儿听力残疾,小女儿身体各方面正常,正在高中学习,非常优秀。

社工们第一次见到她时,是九龙街道社工站联合街道民政办去走访慰问当地困难群体的第一个家庭。当时她“坐”在小滑板车上,社工站站长毕庆东蹲下和她握手说话聊天,她感觉特别温暖和感动,她说:“这么多年来看我的人很多,但都带着可怜和同情,我很自卑,但是你们不一样,我感觉到了尊重和平等,平常滑板就是我的脚,我虽然有些活儿干不了,但是只要我能干的,我完全可以自己做到……”

社工们知道,暖暖其实心里有一些苦和难言之处都不曾对外人道说。社工们希望暖暖能加入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并邀请暖暖有时间来社工站一起参与站里的活动,也邀请她尽自己的力量去付出爱给周围的邻里。社工们第一次拥抱了暖暖。

图片1

来到社工站,通过社工站的专业服务给她做了7次个案工作,7次爱的拥抱,她终于绽放出来,她说:“我很感恩党和政府对自己家庭的照顾,我只是和别人不一样而已,我也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为别人做些事”,“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找寻阳光,找寻温暖,看到你们来了,我终于找到温暖了,我也希望加入团队和你们一起为他人做奉献。”

社工们调研发现,虽然她的下肢不方便,但是上肢能动,链接资源支持她接一些自己能做的手工活去养家。另外发掘她擅长种绿植的优势,种植和销售一些绿植来增加收入。

对于其大女儿听力残疾,一直佩戴助听器,多年来大女儿的事是她的心病,她一直认为女儿需要做人工耳蜗,因年龄问题,错过了救助政策,自费做人工耳蜗价格昂贵,所以一直没有到医院进行检查。通过社工站对接医院,联系专家为其女儿做了诊断后告知更换人工耳蜗和直接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不大,综合考虑她的情况,建议佩戴好一些的助听器来解决暖暖想让女儿“多听一些声音”的需求,暖暖多年的心结得以解开,也不再继续纠结医疗方面的政策对女儿的影响。社工们还为她向助听器厂商申请了最大程度的救助政策,让暖暖的大女儿顺利戴上了效果更好的助听器。

社工们邀请暖暖来便民服务大厅志愿总站服务窗口成为一名轮值志愿者,她欣然接受。给大家提供志愿服务的注册和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她还和同村的一位残疾人朋友一起成立了“希望之家”志愿服务队,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像她一样的人,找到家的希望和温暖。

图片2

现在,她自己不仅成为了志愿者,还感召了31名亲朋好友成为志愿者一起加入公益大家庭,她的变化,同样让小女儿深受鼓舞,小女儿也决定加入志愿团队成为一名“小志愿者”,还带领着邻居家的27名同学一起成立了“小龙人志愿服务队”,共同参与社工站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奉献社会。

四、母子相认---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乔幼年时遭遇火灾,身上大面积烧伤,留有伤疤,父母先后失踪,在潍坊市福利院生活了十几年,满18岁后由街道民政接到家中,准备了住处并安排转学。

服务对象目前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突然转变了环境,又没有独立生存技能。街道民政办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后,将孩子情况与社工站进行了沟通。社工站了解情况后将孩子纳入重点个案服务对象,对孩子的家庭及生活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估,制定了个案服务方案。

图片3

在心理方面,对服务对象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缓解其精神压力。在生活方面,服务对象有房子居住,但缺少生活用品,社工站为其准备了被褥、水壶、卫生纸等各种日常用品。在家庭支持方面,对接服务对象三大伯一家,作为临时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家庭支持,并和服务对象及三大伯一起在新家吃了第一顿饭,为其回归家庭建立良好的开端。在邻里支持方面,主动与同村邻里沟通服务对象情况,建立邻里支持网络,服务对象回家当天,村里邻居便入户一起帮助孩子收拾家务、铺被褥等。在学校支持方面,对接学校校长、班主任、同学、家委会主任、校车司机等,为其解决学校生活、学习融入、同学帮助及上下学交通问题。在社会融入和支持方面,运用社工专业的技巧与方法,教会服务对象基本生活技能(如骑自行车、买菜做饭、整理衣物家务等),教会他与人沟通技巧,同时对接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对其进行5000元/年的生活和学习资助。通过“政社企校”四方力量共同帮助,使孩子能认识到困难时有支持,有人关心和帮助,从而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帮助他逐步融入社会。

故事又出现了感人的一幕,离别十几年,小乔亲生母亲找到了他,母子相认,令人动容。社工站与其母亲沟通了具体情况,母亲愿意周末常来看孩子,有机会也希望能将孩子接到自己现在的家庭进行必要的照顾。小乔在社工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愿意成为一个懂感恩、愿付出的人,去尽自己所能,帮助母亲、帮助乡邻、帮助他人。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