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坚持乡镇社工站建设的专业化和本地化

王思斌 2021-12-20 10:13   《中国社会工作》12月上刊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乡镇社工站建设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本地化发展思路是切实有效地推进改善民生、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地化是一个过程,但是在建设乡镇社工站的进程中,还必须明白专业化和本土化是基本指引和关键,并应大力推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加大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村干部、年轻党员等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各类教育培训;持续实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民政部关于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 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本地化发展思路。

在乡镇社工站建设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本地化发展思路是切实有效地推进改善民生、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地化是一个过程,但是在建设乡镇社工站的进程中,还必须明白专业化和本土化是基本指引和关键,并应大力推进。

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就是要在建设乡镇社工站时, 使社会工作有更多专业性。这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人员选聘、任务分配、工作评价等几个方面。

在机构设置上,不管是实体建设还是购买服务,都要把乡镇社工站看作协助政府更好地履行基本社会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的专业机构,而不是政府部门完成行政任务的新“科室”,在社工站的结构和制度建设上要建构现代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

在人员选聘上,要尽量选聘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明确坚定和有服务能力的人员,条件暂不具备的要积极促进工作站人员的专业化,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在任务分配上,县(区)、乡镇政府部门在给社工站分派任务时,既要把协助政府完成民生和社会治理任务说清压实,又要为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作用留下空间,允许和鼓励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方法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问题。

在工作评价上,政府应该将行政管理方法与社会工作重过程、重综合长期效果的特点相结合,实行参与式评价。应该指出的是,乡镇社工站的专业化发展并不是政府的单方面责任,社会工作机构(人员)必须发挥主动精神,去建构专业化发展过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专业化发展不是抽象的,不是脱离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基础的、书本上的、教条主义的“专业化”,而是要在促进改善民生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农村现代化方面真正反映出专业的作用。如此一来,专业化发展又是与本地化相结合的。

从政策文本上看,乡镇社工站建设的本地化主要说的是人才的本地化。鉴于农村问题、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真正促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解决人才问题。由于社会工作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存在的城乡巨大差别等方面的原因,在全国范围内,由城市的大学培养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长期扎根农村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

在乡镇社工站建设中,坚持本地化思路可以有以下策略:

一是要积极吸引一些有志于服务农村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去农村工作,锻炼成长,这里也包括吸引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并进行专业转化。

二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年轻党员、大学生“村官”、儿童主任等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成为持证社会工作者。

三是对乡镇干部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教育,使其获得地方性的资格承认。

四是像某些地方已经实施的那样,积极支持当地与社会工作关系密切的其他系统的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培训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成为“双料”的农村工作者,使他们能更有效地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此外,当地城市的社工机构能持续有效地参与农村服务,也可以成为解决当下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奇缺的一个补短板措施。

乡镇社工站建设,专业化是方向和原则,本地化是基础和载体。这两个方面的任务都比较艰巨,但必须努力协调做好。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