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伍威权庇护工场,社工在指导特殊工友制作简单的手工品。
昨天是国际社会工作日 记者采访了解到全市约有社工520余人 工作涉及养老、助残、社区等范畴。
有困难,找警察,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如果说有困难,找社工,恐怕不少人都要在脑袋里打个问号:社工是干什么的,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昨天,是国际社会工作日,借此契机,本报记者走访了社工、社工机构、社工管理部门等方面,了解社工这个日渐熟悉而又显得陌生的群体。
长者食堂:
吃的是饭更是享受
为帮助辖区老人解决“吃饭难”问题,2012年底,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门成立长者膳食堂,每天中午来这里就餐的老人已从开始的60来人增加到最多时一餐150余人。
“我们两个老人家吃饭,买不了多少菜啊,一次买一点,麻烦,一次买多了,又觉得菜不新鲜。”刘姨和王伯是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他俩的子女虽然都在江门,但是,因为平时工作忙,也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探望,到长者饭堂就餐是他们最好的选。
“老人们来这里吃饭,一是解决吃饭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寂寞等心理问题,”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梁健玲说,“所以,中心不仅有饭堂,还有电脑室、歌舞厅、棋牌室等各种配套服务,让老人不仅吃好,更要玩好。”
去年4月,刘姨和王伯每人花150元在服务中心各办一张会员证,作为会员,他们不仅可以在中心免费玩电脑、午休、学习书法等,还能享受到每顿午餐6元的优惠价格。刘姨说,“来这里除了吃饭,还能享受姑娘们(老人对中心社工人员的称谓)的服务,很开心。”
“为社区老人解决吃饭、排除日常生活中的寂寞,这是传统的政府提供养老服务模式所没有的。”梁健玲说。
服务:
扎根社区服务市民
“社工其实不仅仅是为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管老人吃好饭这么简单。”市民政局社会工作科负责人林靖介绍说,江门社工服务内容其实和市民、民生息息相关,尤其是扎根社区、服务社区居民的更是与市民有直接关联。“比如说现在蓬江区一些地方开展的430学堂,就是社工在社区为孩子们放学后提供学习辅导等,家长可以在下班后6点左右把孩子接回家;不仅让孩子们学习知识,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重点:
主攻养老、助残问题
林靖表示,目前来说,在江门,提供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社工机构大有可为。据了解,目前,江门60岁以上老人比例高达14%。
而记者从江门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也了解到,今年,江门市委、市政府把养老、助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就在今年,江门市政府将向社工机构开展“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活动共安排38个项目,其中,有34个项目是养老服务或者与养老服务有关。
林靖也表示,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将来会有更多的社会服务职能向社会机构开放,需要社工机构的参与。
如何培养?
职业路径
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可以先在社工机构等从事社会工作实践,然后参加国家社工师资格考试,通过后就可以成为社工师;另外,也可以通过社工师资格考试后,再到有需要社工的机构、单位应聘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专业路径
记者从五邑大学了解到,此前,该校便挂牌“江门市社工专业人才孵化基地”,目前孵化基地主要服务以及培养三种社工,其一是基层社区社工,第二是在一线工作且持证的社工,第三则是具有督导作用的社工人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