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困境学龄儿童家庭教育个案管理案例

王雪芬 2019-08-20 09:3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工人员应从多方面提供服务,既要以服务对象为个案进行辅导,协助其改变行为方式,又要针对其家庭进行关系调整,改变家庭结构。学龄儿童的发展深受其所在家庭的影响,社工人员应充分了解服务对象成长的家庭环境及其对服务对象成长的影响。社工人员要从服务对象本身及其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通过政策倡导来整合更多资源,促进服务对象家庭成长环境的优化。

学龄阶段(6-12岁)是儿童生命中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儿童身体从弱变强、智力从低变高、心理行为逐渐变强,这个发展过程需要从家庭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需要形成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正确的教育孩子。困境学龄儿童家庭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让困境儿童得到家庭悉心的照顾和养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以及安全得到保障。

一、  案例介绍

小亮(以下简称服务对象),男,8岁,小学三年级,身体瘦小,学习成绩一般,自控力较差,性格内向,自卑,胆怯,缺乏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差,不愿跟父母交谈,也不愿与同学交往,社会支持网络差。服务对象母亲身体不好,没有工作,家庭的重担落在其父亲一个人身上,家庭经济状况差。服务对象父亲脾气暴躁,经常对服务对象实施殴打、恐吓等暴力行为,对其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服务对象父母感情一般,多次提出离婚,家庭成员间关系淡漠,服务对象缺乏必要的安全感、爱和家庭教育。

二、  服务目标

1、对服务对象进行个案辅导,协助其正确面对家庭环境以及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

2、帮助服务对象家庭开展改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家庭服务,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交流,恢复家庭的社会功能。

三、  服务内容

1、个案辅导,注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社工介入困境儿童家庭教育,首先是建立专业关系。个案工作更适合让社工人员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社工人员走访服务对象的老师、同学、邻居、居委会及相关的街道等社会网络,初步了解其社会功能、家庭及社会处境方面的情况,以便对服务对象进一步的了解。社工人员利用真诚、理解、尊重的方法与服务对象及其父母建立信任关系,并了解服务对象和其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服务对象在家里的表现和性格等方面信息,再以基本问题为基础,进行深入访谈和评估,并挖掘出现此情况的原因。

社工人员根据服务对象及家庭的具体情况,帮助其连接符合的政策资源,走访教育、民政、救助等相关部门,协助申请教育救助、低保办理、医疗救助等工作,改善其家庭经济情况。联系社区“四点半课堂”,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和有积极意义的校外活动或者学习空间,社工人员创造机会让服务对象演讲,锻炼其公共场合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自信心。社工人员从优势视角理论出发,发现服务对象身上的优点,通过服务对象自身的优势来影响其自身存在问题的改变。社工人员介入困境儿童时,习惯性思维往往把其带入到负面角度思考的困境,容易为了目的找目的。从优势视角出发进行社工介入,不仅能使服务对象容易接受工作者,而且在今后介入工作中能够很好的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具有吃苦耐劳、宽容忍让的优点,社工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些优点,解决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2、构建良好的家庭结构,助服务对象身心发展

社工人员运用家庭结构治疗模式,即介入服务对象的家庭,以家庭为基本单位,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服务对象和家庭存在的问题。社工人员对服务对象家长进行婚姻和亲职教育培训,帮助其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改变目前家庭成员间关系疏远的状况,持续增进个人或家庭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水平,恢复家庭的社会功能。对服务对象家长进行婚姻调解,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开展家庭生活教育、与家庭有关的主题活动、家长学校等内容,改善家庭亲子关系,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促进家庭和谐。社工人员向家长讲述与服务对象沟通的技巧,鼓励家长从优势视角看待服务对象,发现其优点和长处,认可和鼓励其小小的进步和细微改善,有意识地改善亲子关系。

学龄儿童完整的人格,向来是身心发展,既要注重身体的发展,更要注重心理健康,这是儿童发展的需要。服务对象家庭应该为服务对象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提供正常的饮食、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其正常成长的需要。社工人员与服务对象父母交谈,为其提供心理教育辅导,服务对象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情感支持,鼓励帮助渡过难关。建议家长空闲时带服务对象出去玩耍,主动与其谈心,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增进感情。家长应创造机会让服务对象与同学接触,如服务对象过生日可以邀请同学来家做客,逐渐增进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感情,让服务对象融入同学圈子。

3、运用生态系统法,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在情景中”,社会工作的焦点不仅关注人,也要注重人所处的环境。家庭是服务对象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是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案例中,要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就要把服务对象置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中,因为其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社工人员需运用生态视角去改变服务对象的家庭环境,并使之能够有效地回应服务对象和家庭的需要。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服务对象的发展,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相互理解、关爱、支持。服务对象在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里长大,长大就会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社工人员与服务对象父母交谈,跟其说明家庭环境对服务对象发展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家庭环境给服务对象性格造成的影响,告诉其夫妻要好好相处,遇到问题要好好商量,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其均表示赞同,表示以后要好好相处,尽量抽时间陪服务对象,尽最大努力给服务对象营造一个轻松、舒适、幸福的家庭环境。

四、服务效果与专业反思

通过社工人员多方面的努力,服务对象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与同学相处融洽,也渐渐的有了自己的朋友,自信心增强,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社会功能逐渐增强。服务对象家庭成员之间过度疏远的关系有所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均有所改善,成员间日常互动频繁,情感交流充分,彼此相互关爱、理解、相处和谐,家庭功能逐步恢复。社工人员已经看到,家庭环境的改变给服务对象带来的积极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服务对象相互互动,形成互惠关系。

本案例中,社工人员应从多方面提供服务,既要以服务对象为个案进行辅导,协助其改变行为方式,又要针对其家庭进行关系调整,改变家庭结构。学龄儿童的发展深受其所在家庭的影响,社工人员应充分了解服务对象成长的家庭环境及其对服务对象成长的影响。社工人员要从服务对象本身及其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通过政策倡导来整合更多资源,促进服务对象家庭成长环境的优化。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