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救助流浪少年:“我想回家乡 但不想回家”

钱小敏 2013-12-16 16:43   南方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年关将近,“春运”、“回家”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时,城市流浪少年也在寻找回家的路。

廖斌的姨父来接廖斌回家。        

市救助站救助4名流浪少年,家庭不睦是其离家主因,将被护送返乡或本地就读。

12月初,惠州市救助站陆续接到4个流浪少年,从13岁到17岁不等。他们有的混迹娱乐场所,有的频繁更换工作;他们与父母长辈关系疏远,很少主动联系;他们行踪不定,亲属长辈也难联系他们。

“孩子有问题就代表父母有问题。这些少年流浪的主要原因,都是父母未尽到监护人职责。”市救助站的社工冯坚开说。14岁的贵阳少女唐婷婷说:“我很想回家乡贵阳,但我不想回家。贵阳有很多朋友,关心我;而所谓的家,从未关心过我。”

这些少年,他们因何进入流浪者的大军?在流浪途中又有怎样的遭遇?温暖的家,于他们而言,是否如海市蜃楼?

廖斌 手机厂贴膜遭遇欠薪,最想学习修电脑

在市救助站的会谈室里,记者见到13岁的廖斌和他的姨父吕先生。廖斌穿着天蓝色羽绒服,清秀白净,颇为机灵,反应很快。

据吕先生介绍,今年九月,刚刚念初二的,他上了几天学,就跑到网吧打游戏,随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大概过了两三个月,家里忽然接到电话,廖斌说他在广州番禺的工厂里上班了。我也在番禺工作,就问他具体位置在哪里,要去接他。他没有说。后来就联系不上了。”廖斌并没有手机,要联系家人只能通过公用电话。

廖斌跟着朋友们,到了广州,“想出来找事做”。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进入一间作坊式的电子厂,给手机贴膜,月工资1200元,包吃住。一个月后,由于老板欠薪,廖斌吵了一架后,就想回家。后来,他想起有朋友在惠州义乌小商品城工作,就买了车票,乘大巴来到了惠州。他和朋友住在一起,但转悠了几天也没找到工作。“这时,我的朋友回永州去了,我一个人没地方住,只好向派出所求助。”

对于廖斌沉迷网络游戏、离家出走的举动,吕先生颇觉失望。“他一直都有股机灵劲,小时候学习还可以,亲戚都觉得他有希望。去年回家,我就发现他痴迷上网,玩游戏,一天不吃饭都可以。”

廖斌一直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照顾。“这次离家出走,他的父母都还没问过孩子在哪里。”吕先生说。说起父母,廖斌一脸厌恶,说:“不要跟我提他们,我不理他们。”据吕先生回忆,廖斌父亲脾气暴躁,一年到头不知行踪,家里就像旅馆,每次回来就是找廖斌爷爷要钱,不给钱就摔东西。廖斌最近一次见到母亲,则是今年三四月份的事情。廖斌三年级时,妈妈就带他上网吧,开两台电脑,母子俩各自打游戏。

现在,廖斌想回家了。外面找事做,并不容易。“贴膜很无聊,我再也不想做这样的工作了。我想学习修电脑,以后做和电脑有关的工作。”

唐婷婷 酒吧卖酒半年,打算半工半读

唐婷婷14岁,贵阳人,瓜子脸、大眼睛、长睫毛、白皮肤,长发披肩。虽穿着宽松的白色运动服,但也能看出少女的娉婷姿态。不过,她的冷漠与这闪亮的青春格格不入。她对旁人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敌意。

当你与她迎面相遇时,她会早早避开你;你笑着与她打招呼,她连看都不看你一眼,径直擦肩而过;甚至你走到她的面前,跟她说话,她也会硬邦邦地拒绝,说:“我不想说”、“不要问我”。冯坚开认为,这只是青春期个性叛逆的表现,“她其实知道谁对她好,她一直很想念她的奶奶。”

奶奶的去世,是唐婷婷离家出走的触因。她从小由奶奶带大,感情很深。12岁那年,她的父母离婚。由于母亲好赌,几乎从未照顾过她,她对母亲有怨恨;而去年,奶奶去世后,她就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家人,不想回家。她休学将近大半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到贵阳的酒吧里打工,劝客人喝酒。这个14岁的姑娘,在酒吧、歌舞厅、K歌行中如鱼得水。在救助站,她向社工们炫耀客人送给她的手机。

由于朋友的邀请,她来到了惠州,也依然是到娱乐场所卖酒。但才没几天,她就到派出所报警,希望尽快回到贵阳去。“她说在贵阳有闺蜜,有很多朋友,就算没有钱,吃饭睡觉都不会是问题。”冯坚开说。

然而,唐婷婷只是想回贵阳,并不想回家,“所谓的家,从未关心过我。”她想回到贵阳后,一边在酒吧卖酒,一边继续读书。她的成绩还不错,之前在班上排在前五名。

叶毅 父亲贩毒被抓,梦想做个厨师

叶毅14岁,是个憨厚温和的少年。有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会很认真地听,然后笑着回答问题。他对记者的提问反应有些缓慢,回答语速也慢。

与廖斌和唐婷婷主动离家不同,叶毅是被迫离家的——他是非婚生子,从未见过母亲;而照顾他的父亲则因贩毒被抓,祖父母已经去世。叶毅最亲的亲人是堂伯父,他成为了事实上的孤儿。

叶毅念完小学就辍学在家。据介绍,他的父亲吸毒贩毒,有时候还会用儿子作为贩毒的工具。多年来,叶毅常遭受家庭暴力,“他回来,心情不好,就骂我,打我”;叶毅想不起来父子间快乐的事情。

叶毅希望自己以后做个厨师,开个餐馆。市救助站副站长王旭介绍,根据“流浪儿童回校园”专项行动,对有较强读书意愿的未成年人,可以在救助地接受教育。目前,市救助站与职业技校有合作,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将会获得上学机会,学习美容美发、烹饪、电脑修理等技术。现在,已经有一个17岁的未成年人在学习中医美容。

社工 通过小组活动,帮助少年“回家”

冯坚开和陈婷是大同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驻点在市救助站,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了解受救助对象的经历与需求,并尽量帮助他们思考未来,引导他们以更积极、更正向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流浪少年入住之初,冯坚开会单独与每个人聊天,了解他们的性格、价值取向、家庭情况等。“像唐婷婷,是比较敏感的人,对我们工作是比较抵触的,你直接问她,可能不理你。但可以在阅览室看书的时候,一边看书,一边闲聊,迂回着了解情况。”

冯坚开打算给4个流浪少年做一个小组活动,增进相互理解,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帮助少年们更好地理解生活。“比如廖斌,还那么小,如果现在在外面打工,也找不到好工作,容易被骗。我们就要鼓励他回家读书,要对祖父母和姨父母等长辈有感恩之心。”

(应采访者要求,廖斌、唐婷婷、叶毅均为化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