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生活在上海社区的外籍人士可以在家门口找到为之提供各种服务的贴心人。昨天,涵盖陆家嘴、张江、花木、金桥等9处科创人才聚居街镇设立了10家境外人员服务站,首批57名“涉外社工”正式上岗。据悉,这一举措也是全国首创模式。
昨天一早,意大利籍的An鄄tonella就来到了位于金桥碧云社区的境外人员服务站,社工吴颖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两人交流十分畅通。Antonella这次是来咨询有关临时住宿登记申报所需要的材料,在以前,这些都需要去6公里之外的金桥派出所才能完成。现在,An鄄tonella只要走上几分钟,就能从家里来到办理点。
在境外人员服务站,8名社工将为金桥地区8000余名社区境外人员提供临时住宿登记申报、科创中心政策预受理、法律法规咨询、协助调处纠纷、开展社区活动等服务项目。金桥碧云社区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黄辉告诉记者,碧云国际社区有境外人员8000余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小联合国”,是浦东最为高端的境外人员集聚区之一,但要让境外人员尽快融入社区生活,语言是最大的障碍:“境外人员服务站就设在居委会隔壁,8名涉外社工有7人懂英语、1人懂韩语,帮我们打通了最难的语言关。”
据浦东公安介绍,目前浦东新区在陆家嘴、张江、花木、金桥等9处科创人才聚居街镇,一共设立了10家境外人员服务站,按照1000名境外人员配备1名涉外社工的标准,首批招录了57名涉外社工承担站内工作,主打社区内境外人员管理服务,这一举措堪称全国首创。据悉,首批“涉外社工”具备英、日、韩三大语种交流优势。
其实,随着“二次创业”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以及自贸区扩区,迪士尼、科创中心等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不断上马,浦东吸引着越来越多境外人员来此商务、旅游、就业和落户。
截至9月,在浦东居住的常住外籍人士约有4.7万人,临时居住的外籍人士也约有3万人。可以说,“涉外社工”的诞生促进了政府部门综合性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让身在异国他乡的境外人员提升了归属感和满意度。图为“涉外社工”正在接受外国人咨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