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长区金城新村82号201室的戴泉云爱听收音机。6月3日,收音机突然冒烟,老人四处寻找维修处,但都因“机器太老,没有配件”被拒。无奈,老人试着拨打社区民生服务热线,社区“帮帮团”志愿者动脑跑腿,从旧货市场找到配件,帮老人修好了收音机。民生服务热线从4月底开通到6月初,已为居民排忧解难77次。
南禅寺街道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梳理出30个项目,汇聚成“微民生工程项目库”,投资300万元全力解决。南禅寺街道槐古一村48号居民李慕麟住在老小区1楼,他家每年有4个月照不到阳光,晒衣服全靠在两棵树之间拉根绳子。微民生工程实施后,家门口安上了崭新的不锈钢晒衣架。“我俚4月份反映问题,5月份公共衣架就装好了,社区干部手脚快咯”,老李开心地调侃。
在南长区,社区缺什么,群众想什么,邻里怨什么,社工心里一本账,八九不离十。这得益于该区社区干部率先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走家串户服务忙;更得益于该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对社区管理的改革创新列为突破口,让社区工作回归服务群众的本位。
2013年9月,无锡市首个区级层面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在南长区诞生。区社建委由区委书记挂帅,31个部门“一把手”任成员。从此该区社区管理体制,由民政、人社、财政等多头管理,改变为社建委扎口管理。“社区上连政府,下接百姓。社区稳则全区安,社区好则全区强。习总书记强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就是其中‘最后一百米’。”南长区区委书记秦咏薪说,“通过改革,要将社区干部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要把社区干部为民办实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社建委成立后,第一步就是为社区减负。今年4月28日,南长区出台《关于南长区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首次明确了社区应承担的65项工作,比原先148项减少近六成。除此以外,任何部门不得将行政事务下沉到社区。同时,精简台账100多本,精简率达82%。
行政事务做“减法”,为的是服务居民做“加法”。“不围着老百姓忙,社区再忙都是瞎忙。”南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兴华介绍,区里规定,社区减负后,每个社工走访居民家庭次数要大幅增加,记好基础资料、社情民意和民情日志“三本账”,当好党和政府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采集员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现在我们走访居民的时间比过去增加30%。”南长区迎龙桥街道五爱家园社区书记糜莎对记者说。她习惯随身带一本记录社情民意的“口袋本”,碰到居民反映问题立即记下来。记者查看了一下,从3月7日到6月3日,共记录34条。她告诉记者,残疾人、低保户、“两劳”人员、党员、空巢孤寡老人和烈军属,被确认为重点走访对象,“婚丧喜事、生病住院、逢年过节等‘五必访’。”
为了让社工蹲下身沉下心,南长区要求社工更多进入居民家庭,政府部门对走访效果随机抽查;要求社区更多开展文体活动,联络居民感情。与此同时,区财政对社区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2012年至今年,每年增幅都在两位数。全区一线社工平均年薪提高至5.5万元,社区书记平均年薪达7.15万元,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被激发。
走门串户多,排忧解难多,居民对社区干部的好评同样增多。南禅寺街道谈渡桥社居委书记张玮,在帮助解决老大楼水箱清洗时不小心摔破了腿。居民心知肚明,对来调研的街道干部说:“小伙子做事实在,你们可别把他调走啊。”该区近两年由第三方机构做的居民入户测评中,社区干部服务满意度均超过9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