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鲁甸100天——鲁甸灾区随感--坚强篇

陈兵 2015-01-19 14:1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文章讲述了一名社工不知不觉在云南鲁甸灾区葫芦桥安置区已经服务半个月了。回首这半个月,有感动和喜悦、汗水和收获、遗憾和不足,每天亲身感受一段段励志感人,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最深的感触就是灾区人民的坚强,坚强面对一切的精神,正如灾区的标语“倒下去的是房屋,挺起来的是脊梁”。

广东社工服务队东莞分队 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鲁甸灾区随感——坚强篇

一天天的生活,一边怀念,一边服务, 刚刚说了再见,又再见。一段段的故事 一边回顾,一边向前,不知不觉在云南鲁甸灾区葫芦桥安置区已经服务半个月了。回首这半个月,有感动和喜悦、汗水和收获、遗憾和不足,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灾区人民的坚强,坚强的面对一切。

半高原地区蔚蓝的天空,如一块蓝宝石镶嵌在天空,稀薄的空气,强烈的紫外线,每天,穿上印有广东社工象征着希望和热情的红色马甲,戴上工作牌,踩着由石块铺成的凹凸不平的路面,穿梭在狭窄却整齐的帐篷区,由于当地土地的稀缺,居民有的是居住在山上的,所以我们每天还要“翻山越岭”,安置区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汗水,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这里的一切,简单而充实,我们发挥着社工所长,尽所能的服务着居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乐观、坚持、坚强。正如社工理念所说“用生命影响生命”,在这里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这样的一幕幕。

赵氏一家,父亲和母亲被地震夺走了生命,留下了四个孤儿,阿东,阿官,阿超,阿菊。清晨我们找到了这个目前自己一个人住在帐篷中的小男孩文东,第一眼,给我们的感觉,有种不符合他外貌的成熟,没有颓废的感觉,让人感觉很坚强和乐观,在和社工的聊天中,文东告诉我们,他今年16岁,因母亲常年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担落到了父亲一个人的身上,所以年幼的他小学五年级就缀学了,为了帮助父亲多分担一些家务活,每天清晨,小小的身板背着比他还高的篓子跟在父亲后面,穿梭于群山之间,爸妈不在家的时候,他就自己煮饭照顾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们也很懂事,经常帮忙做家务。弟弟阿官今年12岁了,上小学四年级,妹妹阿超7岁,小学一年级,妹妹阿菊4岁,幼儿园,阿东告诉我们,以前爸妈在的时候,家里每年只有靠卖核桃和玉米的几千块钱维持生计,但父母他们都很好,从不舍得打骂他们,有好吃的都给他们吃,那时候家里很穷,一两个月家里才能吃次肉,但他们都觉得很幸福,因为吃饭时,有爸妈陪在他们身边,说到这里时,这个让我们看起来很坚强的孩子,眼中不禁泛起了泪花,我们问他,现在会不会经常想念自己的爸妈,他用力的点了点头后,又告诉我们,因为地震的关系,现在弟弟和妹妹们,都在大舅家的女儿家。他准备要出去打工了,要尽自己的努力,寄钱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们。16岁的文东,其实在2014年6月已经去昆明打工,在工地上工作,辛苦了两个月攒的钱,本来打算寄给自己的爸妈,补贴家用,却因为一场地震,全用于办理爸妈的身后事了。他说地震过后,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尤其是社工们的帮助,让他再一次体验到家的温暖。

阿东告诉我们,他准备近期身份证补办好,就去深圳打工去了,希望能多挣点钱,给弟弟妹妹们花。16岁的年纪,本来应该是无忧无的在校园生活着,每天有着色彩斑斓幻想的年纪,然而他却已经早早的扛起了家里的重担,小小的肩膀上,承担了太多太多,但却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少年,他说“人始终要走的,爸妈走了,他就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们”这份懂事细细品味却让人心酸。临走时,我们说帮他拍张照好不好,他说好啊,镜头前,这个坚强的孩子,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仿佛告诉我们,生活不管再苦,总要坚强面对。

生活不管再苦,总要坚强面对,如果灾区生活是一部电影,灾区的人民都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一段段励志感人,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每天都演绎着,正如爱默生所说“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生活强者,经历了生离死别、家园被毁却依然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相比他们,那些经历了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大叹不公的人,倒有点“无病呻吟”了。还记得来的路上,看到的那句标语“倒下去的是房屋,挺起来的是脊梁”,是的,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昂首挺胸,你敢勇敢的面对生活,必将收获属于你的精彩,这句话送给灾区的人民,更送给我们自己,正如一首歌所唱“有梦就有蓝天,相信就能看见,生命是个舞台,不用排练,尽情表演”。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