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鲁甸100天征文选登:鲁甸音乐心理救援日记

陈俊伊 2014-12-29 13:2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文为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陈俊伊投稿。作为一名音乐治疗师,作者从专业的角度,以日记的形式见证了音乐疗法在鲁甸灾区救援过程中的显著效果。“我的鲁甸100天”征文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欢迎各队积极投稿!

作者: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服务队  陈俊伊

(作者介绍: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音乐治疗学部秘书长、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音乐治疗专业教师。本科就读于青岛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中国音乐治疗学科奠基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治疗博士生导师张鸿懿先生,有近十年音乐治疗研究、临床和教育工作经验,曾于08年参加汶川地震震后音乐心理救援。)

11月23日  济南 大雾  重庆小雨  鲁甸晴

启程

或许,一切都是天意。

我出生和长大都在一个位于地震活跃地带的小城市,家乡曾发生过史上有名的“旷古奇灾”、有着古老的活动断裂带地貌。从小每家每户都住着用胳膊粗的钢管焊接而成的“防震床”,床底下储备着干粮和水,地震闹得紧时就会有人家全家老小从楼房里搬出来,住到楼下做储藏室用的平房里,并且把这些平房的边角用焊接的钢管进行加固。

95年真正经历过一次5.1级的地震,地震波滚动而过,就像拖拉机钻到了地底下,轰隆轰隆的,震得房子的门、窗、玻璃叮叮响。害怕有更大的余震,学校停了三天课,家家户户又搬进了“地震棚”。我从学校发的防震手册里,第一次系统地了解了地震是怎么一回事。

08年,家乡闹地震已经好多年没再兴起,“防震床”、“地震棚”也几乎不再,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作为刚毕业的音乐治疗专业研究生,满怀热血和对“地震”的特殊感情,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做志愿者、第一次亲身实践音乐治疗如何帮助大灾后心理受到冲击的民众,我踏上震后音乐心理救援的第一程。

8月3日,鲁甸发生里氏6.5级地震,7月24日我还在大理游览风花雪月、几日前参加过我的音乐想象体验的学员,他的家乡就是鲁甸。9月12日,民政部统一部署,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建社工队伍,和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省社工服务队共五支专业社工队伍一起奔赴一线开展救援工作,行前我和领队林平光主任一同拜见了我的导师、中国音乐治疗的奠基人张鸿懿先生,林主任深切表达了希望能够带一支音乐治疗师团队到灾区去的愿望。9月是新生入校的日子,作为高校一线教师,首要任务还是教学育人,新生的到来让我和同事们忙到不可开交,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虽然情系灾区但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11月10日,鲁甸地震百日祭,和已经在一线工作两个月的中国社工协会鲁甸社会工作服务队林平光队长沟通时他再次提出,“要是能有音乐治疗师过来就好了,这儿的群众太需要这种轻松愉快的心理干预了!但是,由于经费有限,路费可能需要自己解决。”我说,“我跟单位协调一下,争取能够过去一趟,路费不行我自己掏了。”

当晚,我大学的校友、青岛大学东营校友会秘书长马力师兄便提出通过母校校友会公益平台发动全体青岛大学校友来支持我这次行动的建议,接下来是两周马不停蹄的请假、准备和忙碌,最终在母校青岛大学校友办全力支持下,我的鲁甸行程成为青大校友“爱心帮”平台的第一站,济南校友会和东营校友会分别提供了乐器、著名公益画家王清君先生的作品义捐义卖支持、自动化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徐东师兄承包了我来回的机票、媒体的校友和朋友们帮忙宣传……

经过两周的准备,此行获得了山东艺术学院师生和母校青岛大学教职工、校友办、校友总会和各地校友会在乐器、路费、宣传、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今天我和学生傅娆扛着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和青岛大学校友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的旗帜启程奔赴鲁甸,带着众多热心人的心意做好事会得到上天的眷顾的:早上在我们抵达济南机场之后才下起了持续一天的大雾;途径重庆中转,下雨;下午3点多抵达昭通,飞机飞到昭通上空俯瞰,仿佛人间仙境一般,下了飞机,天气晴好、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到机场接机的志愿者们说我们把多如不见的阳光带来了。

看来,注定这将会是一次阳光雨露般的行程,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会努力发光发热的。

图一 抵达昭通和沿途机场

图一 抵达昭通和沿途机场

上一页 1 23456...16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