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守护,乐享夕阳”老年人个案服务案例

高颖慧 2025-09-23 14:47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服务对象王大爷(化名),男,75岁,丧偶,育有一儿一女,性格坚毅、生活朴素,为人正直。退休前为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有退休工资,经济来源稳定。服务对象长期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因儿子生活困难,服务对象除了购买生活物资、处理必要事件等,一般基本不出门,几乎也没有朋友,心理压力无处倾诉,人际关系薄弱,社会支持网络需要完善。

一、案例背景

服务对象王大爷(化名),男,75岁,丧偶,育有一儿一女,性格坚毅、生活朴素,为人正直。退休前为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有退休工资,经济来源稳定。服务对象长期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因儿子生活困难,服务对象除了购买生活物资、处理必要事件等,一般基本不出门,几乎也没有朋友,心理压力无处倾诉,人际关系薄弱,社会支持网络需要完善。

二、案例分析

(一)理论基础

1.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简要地说,这种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该理论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辨识出服务对象的不合理思考,通过纠正服务对象的这些非理性信念,形成对事物新的看法和认知。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从社会网络(家庭、朋友、同事、社区、政府和社会组织)中获得的各种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等,有助于个体应对挑战和压力,增强心理韧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就越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环境的挑战。该理论的应用旨在让服务对象感知到目前拥有的社会资源,社会工作者将积极链接适当的社会资源,以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需求分析

1.心理方面需求:服务对象的儿子在二十多岁时突然生病,病情日益恶化,服务对象非常担心。巨大的心理压力,无人可以分担也无人诉说,内心的负面情绪无法得到缓解。

2.医疗资源需求:服务对象的儿子长期卧病在床,看着儿子身体状况日益衰退,服务对象非常沮丧,服务对象儿子长期躺着,身体出现褥疮,服务对象只能用手去挪动其身体,由于缺少专业医疗护理知识,不知道如何处理,所以服务对象非常需要专业医疗知识和医药及辅助设备的提供。

3.社会支持网络需求:服务对象长时间待在家里,与外界接触少,与他人交流少。在交谈中,服务对象明确表示他每天只有少量时间出去购买日用品,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总目标: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干预,鼓励服务对象与社会联系,改善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改善思维模式,减轻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并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

具体目标:

1.物质资源的帮助,服务对象的儿子因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药物和医疗设备。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服务对象链接到相关医疗资源,定期探访,并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援助。

2.心理上的支持,服务对象长期在家护理患者,与外界接触少,与他人交流少。社会工作者在访谈过程中与服务对象多沟通,倾听服务对象讲述过去的事情,引导服务对象积极思考,在精神上支持服务对象,并使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服务对象形成正确的认知增强其积极的生活态度。

3.社会支持网络的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很少外出进行社会交往,朋友很少。社会工作者应主动与管辖区域内的居民、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安排合适的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定期陪伴服务对象,并在其能力范围内提供一些家务服务,以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王大爷(化名),男,75岁,丧偶,育有一儿一女。

(三)服务策略

第一阶段: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获得服务对象的认可和接受,签署同意书,并进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第二阶段:引导服务对象关注自身能力,积极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使服务对象相信自身潜在的优势,给服务对象提供物质帮助。

第三阶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并定期由志愿者陪同服务对象,增强社会支持网络,减轻服务对象的孤独感。

第四阶段:让服务对象表达内心的想法,发泄负面情绪,并给予情感支持。通过鼓励、支持和帮助服务对象正确地处理压抑的情绪。

第五阶段:评估服务的结果和效果,并巩固服务的效果。

第六阶段:结案,处理好离别情绪。

实施过程

(一)服务介入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与服务对象沟通以评估其问题和需求,了解和分析服务对象周围的可用资源,明确双方的责任和要实现的目标,并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未来的服务目标。

(二)服务实施阶段: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关注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和优势,释放因儿子生病事实形成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服务对象希望有时间外出。因为社区要求更换社会保障卡,而服务对象的儿子无法外出且无法到场,服务对象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社工站链接了某公益协会的志愿者,陪同服务对象到中国某某银行联系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经询问,服务对象的儿子已经有社会保障卡,不需要重新办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帮助行为非常感激。同时,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情绪调节,教服务对象一些调节情绪的小方法,并安排志愿者定期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培养服务对象接纳自己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学会合理表达情绪,学会如何面对压力而不形成内耗。

(三)服务巩固阶段: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链接了农村项目,服务对象的儿子在二十多岁时突然患上了小脑共济失调,卧床,需要长期服药。服务对象的儿子因为感冒无法咳出痰液,有窒息的风险,服务对象非常担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链接了医疗救助设备资源,安慰服务对象的情绪,并提供了帮助。后来,当得知服务对象的儿子因瘫痪而出现褥疮,又链接了一个充气气垫。

(四)服务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和老年人一起回顾整个咨询过程,讨论服务对象的进步和收获,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社工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我们也会关注服务对象在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感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应对。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五、案例评估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老年人情感咨询个案服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重要的工作。这项个案服务主要围绕一位具有典型情感问题,家庭压力较大的老年人展开,通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有效改善了服务对象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在个案服务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情感问题及其潜在原因。服务对象由于长期独居,缺乏社会互动和家庭支持,并且独自照顾一个瘫痪的儿子,导致情绪低落和焦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方案,包括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方面。

在心理疏导方面,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情绪问题,学习正确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对象逐渐走出了情绪低谷,重新获得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在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方面,我们积极为服务对象搭建社交平台,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他们的情绪状态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专业反思

这个案例工作的成功离不开我们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老年人的案例工作涉及面广,这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及其他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与服务对象、家庭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案例个性化和差异化。每个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个服务模式应用于所有老年人。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并掌握更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处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专业优质的社工服务。

  • 关键字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