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问题分析
驻石家社区的深圳市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辖区范围内有6%以上的老人都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由于老年人久居城中村、小区,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居民反诈意识薄弱,尤其是长者,他们无法分辨新型的诈骗方式,对一些新型诈骗手段不了解,对陌生来电信息及电话的真实度无法辨别,导致被骗的现象较多。
二、小组需求分析
老人在受骗后,身心会受到伤害,如果处理不当,会给老人精神上造成压力,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陷入消极状态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社工开展石家社区长者防诈骗学习小组,帮助辖区老人了解社会上的骗局资讯,提高他们识别与应对各类诈骗手段和能力,让老年人从被动防御诈骗到主动辨析诈骗,传播防诈骗理念,扩大小组影响力,降低老年人受骗风险。
三、理论依据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人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习得。在小组开展过程中,组员通过学习、观察社会工作者讲解如何预防诈骗知识以及演练如何预防诈骗的技巧,并且在后期宣传活动中模仿社会工作者,向周边居民扩大防诈骗宣传力度。
四、小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长者防诈骗成长小组,使老年人在小组中学会辨别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段;运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介入老年人小组,提升老年人对诈骗手段的辨别能力和树立防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线上和线下传播防防诈骗理念,扩大了小组影响力,一定程度降低老年人受骗风险。
(二)具体目标
1、80%的老人能够辨别至少常见的3种诈骗手段,树立防范意识。
2、80%的老人表示学会通过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80%的老人表示愿意向周边居民传播防防诈骗理念,降低老年人受骗风险。
五、小组活动计划
节次 |
小节名称 |
小组目标 |
具体内容 |
第一节 |
电信诈骗手法新,涉钱信息莫轻信 |
1.小组热身,促进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建立初步的信任感 2.小组讨论构建小组契约,大家遵照执行 3.80%的组员辨别电信或网络诈骗手段 |
1.热身游戏,相互认识 建立小组约定,制定小组活动规范 2.学习辨别电信诈骗、介绍网络诈骗手段 3.分享感受、总结小组内容、预告下一节内容 |
第二节 |
投资诈骗都是坑,坑尽钱财目的真 |
1.小组热身,通过游戏互动引申第二节学习内容 2.回顾上一节小组内容,重述小组契约 3.80%的组员辨别投资诈骗手段 |
1.热身游戏,加深认识 2.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 3.学习辨别投资诈骗手段、讲解有关诈骗的法律知识 4.分享感受、总结小组内容、预告下一节内容 |
第三节 |
养老投资要留心,非法集资坑本金 |
1.小组热身,通过游戏互动引申本节学习内容 2.回顾上一节小组内容 3.80%的组员辨别养老金骗局诈骗 |
1.热身游戏,促进交流 2.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 3.学习辨别养老金骗局诈骗、讲解有关诈骗的法律知识 4.分享感受、总结小组内容、预告下一节内容 |
第四节 |
叔叔阿姨叫的亲,忽悠您的养老金 |
1.小组热身,通过游戏互动引申本节学习内容 2.回顾上一节小组内容 3.80%的组员辨别温情诈骗 |
1.热身互动,增强团队协作 2.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 3、学习辨别温情骗局诈骗、讲解有关诈骗的法律知识 4.分享感受、总结小组内容、预告下一节内容 |
第五节 |
AI换脸冒充亲人, 引诱转账要当心 |
1.小组热身,通过游戏增强组员凝聚力 2.回顾上一节小组内容 3.80%的组员辨别AI换脸诈骗 |
1.热身互动,增强凝聚力 2.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 3、学习辨别AI换脸、讲解有关诈骗的法律知识 4.分享感受、总结小组内容、预告下一节内容 |
第六节 |
美好回忆、自信成长 |
1.小组热身,通过游戏,抓拍照片,记录美好回忆 2.通过情境演练回顾学习过的内容 3.80%的组员表示愿意向周边居民传播防诈骗理念,降低老年人受骗风险 |
1.热身互动,记录美好回忆 2.角色扮演情境演练骗局诈骗,巩固学习成果 3.社工示范如何向居民宣传防诈骗,邀请组员参与传播防诈骗宣传,分享感受、收集小组意见 4.总结小组、处理离别情绪、小组结束
|
五、小组活动过程
(一)第一节:电信诈骗手法新,涉钱信息莫轻信
首先,为打破社工与组员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陌生感,社工通过破冰游戏,社工和组员互动,拉近组员关系,建立信任。紧接着社工引导组员进行一起制定了小组契约,确立小组共同目标,明确行为规范。
然后,社工邀请了社区法律顾问通过课件为组员授课学习辨别电信诈骗、视频介绍网络诈骗手段、解答长者组员对本节小组课程的疑问。
最后,社工引导组员分享自己或身边亲人朋友的信息诈骗案例,社工分析案例与提醒长者在使用互联网平台或社交媒体时,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陌生人的信息或勿点击链接。
(二)第二节:投资诈骗都是坑,坑尽钱财目的真
首先,社工通过游戏互动,不仅增加了组员相互认识,还让邀请输了的组员回顾上一节的小组内容,巩固学习过的内容。
然后,由社区法律顾问通过课件为组员授课学习辨别投资诈骗手段、视频介绍投资诈骗手段、解答长者组员对本节小组课程的疑问。
最后,社工通过案例提醒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应谨慎选择正规渠道和合法产品,切勿轻信陌生人的投资建议。
(三)第三节:养老投资要留心,非法集资坑本金
首先,社工通过游戏互动,促进组员间交流,邀请组员接龙形式回顾上一节的小组内容,巩固学习过的内容。
然后,由社区法律顾问通过课件为组员授课学习辨别养老金骗局诈骗、视频介绍养老金骗局诈骗手段、解答组员对本节小组课程的疑问。
最后,社工分析案例与提醒老年人怀疑养老金诈骗时,如果无法分辨,可咨询附近公安机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建议老年人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新闻。
(四)第四节:叔叔阿姨叫的亲,忽悠您的养老金
首先,社工通过游戏互动,增强团队协作,通过提问让组员抢答上一节小组内容,巩固学习过的内容。
然后,由社区法律顾问通过课件为组员授课学习辨别温情骗局诈骗、视频介绍温情骗局诈骗手段、解答组员对本节小组课程的疑问。
最后,社工自我披露分享自己家人曾遇到温情骗局诈骗,社工分析案例与提醒老年人温情骗局诈骗时,尤其是孤寡老人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好意,并及时与家人或社区组织取得联系。
(五)第五节:AI换脸冒充亲人,引诱转账要当心
首先,社工通过游戏互动,增强凝聚力,增加支持力量。
然后,由社工通过课件为组员授课学习辨别AI换脸骗局诈骗、视频介绍AI换脸骗局诈骗手段、解答组员对本节小组课程的疑问。
最后,社工案例分析提醒老年人AI换脸诈骗时,如何识别假脸、多重验证,确认身份、保护信息,避免诱惑、提高案例防范意识等。
(六)第六节:美好回忆、自信成长
首先,社工通过游戏互动,抓拍自信笑容,留下美好回忆
然后,社工设计情景模拟,让组员分别角色扮演诈骗分子、受骗者及家人,组员在角色扮演中更能巩固学过的知识,使老年人学会对诈骗手段的辨别能力得到提升,树立防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接着,社工引导组员一起去到上石家向周边的老年人宣传防诈骗知识与技巧向辖区内更多老年人宣传防诈骗知识,向周边居民传播防防诈骗理念,降低老年人受骗风险,最后社工邀请小组组员分享自身变化与收获,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预估和提出解决方法,提升组员的信心,小组总结。
最后,组员处理离别情绪,结束小组活动。
六、小组评估
(一)评估方法
通过访谈、调查问卷、行为观察,活动总结等形式对老年人防诈骗小组进行评估。
通过专业评估,考察社工介入是否有效,老年人是否在小组活动中得到提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总结小组经验与不足,并加以改进。
(二)小组过程评估
通过小组动力的角度,评估小组发展阶段以及小组内结构和组员的变化。
在小组活动初期,各个组员之间关系较为松散,内部氛围较为僵硬,对小组不了解,彼此观望,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
在此过程中,社工及时进行引导,建立了小组规范,把小组目标清晰地向组员展示,让组员明白自己在组内所扮演的角色。
在小组活动中期,在经过试探与磨合之后,组员的关系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相互信任和接纳,彼此之间既能同理也能关怀,组员形成一个团体,开始维护小组利益。在这期间,社工适当引导组员宣泄情感,增强组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小组的发展。
在小组活动后期,小组组员凝聚力大大增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和他人,能够主动关心别人、挑战自己。在这一阶段,小组内部充满活力,彼此真诚相待,追逐小组目标的实现。
社工在此阶段需要时刻注意组内的氛围以及组员的情绪,在即将结束的小组活动当中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
七、总结与反思
本次小组活动以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在回应老年人需求的同时,更多的关注老年人能力提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社工设计小组活动从传递诈骗知识和理念,通过情景模拟观察诈骗细节,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再到建立线上支持网络,一步一步地调动组员学习积极性,提升组员防范诈骗意识,让老年人从被动防御诈骗到主动辨析诈骗,甚至在线上和线下传播防防诈骗理念,扩大了小组影响力,一定程度降低老年人受骗风险。
在六次小组活动结束后,社工引导组员一起去到上石家向周边的老年人宣传防诈骗知识与技巧向辖区内更多老年人宣传防诈骗知识,向周边居民传播防防诈骗理念,降低老年人受骗风险,小组成员的防范各类骗局诈骗意识和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说明小组工作介入老年人预防各类诈骗达到了预期的小组成效。
作者:深圳市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黎卫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