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种子”长成“金苗苗”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个案工作介入困境儿童成长
潍坊科技学院 谢淑莹 王莹 郑宝云 王超群 王晓菲 宋宁宁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必须高度关心重视。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发〔2016〕36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成长问题指明了方向。
一、案例背景与基本信息
(一)案例背景
潍坊市是民政部表彰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及专业服务走在了全国前列。2022年4月,由潍坊市民政局主导,金阳公益服务中心运营、各个高校承接的服务项目“金禾”成长计划——“社工+”正式开始。我们负责的服务对象是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居住在潍坊市某区,就读于A小学。我们对这次实习经历倍感珍惜,独创了此案例。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金种子,都有自己的花期,需要用爱细心呵护,陪伴着它一点点地萌发、破土、生长、成苗,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二)服务对象介绍
小顺(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是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级残疾,脊椎损伤,依靠轮椅活动。家庭无稳定收入,依靠政府资助。目前母子二人与姥姥一起居住,日常生活由姥姥照顾。小顺十分依赖母亲,在线上访谈过程中总会与母亲进行眼神交流,询问母亲的意见。小顺学习比较努力,但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加之母亲总会贬低他说“你怎么那么笨,学都学不会,怪不得你同学不和你玩儿。”这导致了小顺的错误认知:自己笨,没人愿意跟笨小孩交往。所以,在学校小顺沉默寡言、自卑内向,逐渐在班级中被边缘化;在社区小顺很少走出家门,邻里关系比较疏远。
二、分析预估
(一)问题分析
1.微观系统
(1)个人
自我认知偏差。服务对象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游,学习习惯差,加之母亲经常否定服务对象,致使其认为自己是“笨小孩”,自信逐渐被湮没,自我认同感低,不愿与同学交往。
(2)家庭
①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恰当
母亲强势,经常采取贬低或命令的语气与服务对象沟通,如服务对象做题出现错误时,母亲大声批评说:“你真笨”。母亲的沟通方式简单、粗暴、不给予鼓励,不尊重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属于典型的专制型教养方式。
②家庭边界模糊
服务对象在单亲残疾人家庭中长大,母亲承担过多的家庭责任,导致服务对象对母亲十分依赖,母亲对服务对象生活各方面过多干涉或禁止,家庭边界模糊,不利于服务对象发展。
③姥姥照顾负担重
姥姥年纪大,常年照顾残疾女儿与年幼的外孙,缺乏休息时间和私人空间,面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2.中观系统
(1)学校
服务对象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与老师、同学交流较少,并且受原生家庭影响,存在自卑心理。服务对象不主动、不接纳同学,班级中被边缘化,导致人际交往局限,社会交往范围较小,缺乏同辈群体的支持。
(2)社区
社会支持网络不完善,服务对象不愿意走出家门玩耍,邻里关系疏远,与社区内的同辈群体交流较少,个人与社区间无法形成良性互动。
3.宏观系统
服务对象母亲一级残疾,目前仅有残疾人生活补贴和低保补助,生活拮据,家庭环境较差,不利于服务对象的成长。近年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提出许多惠及残疾人的补贴政策,但由于服务对象母亲消息闭塞,还未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
图 1基于服务对象个人问题树分析
(二)需求分析
1.微观系统
(1)改变错误认知,提升自信心的需求
服务对象学习成绩差,认为自己是“笨小孩”,缺乏自信心。服务对象存在以上错误的认知,使自己陷入疑惑,因此需要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升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
(2)家庭沟通方式和教育观念转变的需求
服务对象与母亲家庭边界模糊,沟通方式不当。所以服务对象有独立发展、澄清母子边界、改善专制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沟通模式的需求。
2.中观系统
(1)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的需求
虽然服务对象不主动与同学交流,不愿意走出家门,缺乏学校和社区内同辈群体的支持,但服务对象还是渴望获得同伴。因此服务对象有建立支持网络、提升社会交往能力的需求。
(2)构建社区支持网络的需求
由于服务对象不愿意走出家门玩耍,邻里关系疏远,与社区内的同辈群体交流较少。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挖掘社区潜在、可利用的资源,增强社区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支持,编织温暖和谐的邻里关系网。
3.宏观系统
(1)申请经济补助的需求
由于服务对象是单亲残疾人家庭子女,家庭无劳动收入,因此服务对象家庭有增加经济收入,减轻经济压力的需求。
(2)房屋改造的需求
由于服务对象的居住条件差,缺乏独立的学习空间,因此服务对象有改善生活学习环境的需求。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总目标
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实务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会交往圈,与周围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2.分目标
(1)改变服务对象认知偏差,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挖掘服务对象潜能,帮助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提升自我价值感。
(2)激发服务对象的学习动机,为服务对象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协助服务对象与母亲建立合理的边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依赖心理。联合金阳社工站招募志愿者,减轻姥姥照顾负担,形成良性的家庭支持网络。
(4)协助服务对象融入学校和社区,增进人际交往互动,建立同辈群体的自助互助圈,形成亲密的邻里关系,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5)打破资源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信息壁垒,一定程度上加强残疾人补贴政策的宣传度,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可及性。
(二)服务策略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生态系统一般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该理论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多元角度分析和理论支持。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和处理时充分考虑到各个生态系统层面,不断评估服务对象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生态系统各个层面的和谐统一,良性运行。
图 2 服务对象(小顺)生态系统图
(三)服务程序
1.接案
社会工作者经过儿童主任的引荐,与服务对象及其母亲进行会谈,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向服务对象澄清个案工作的基本流程并询问服务对象接受服务的意愿,初步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并签订服务协议。
2.分析预估
在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同理心、倾听、鼓励、自我流露等技巧引导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全面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
3.制定计划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实际情况和“金禾成长计划”项目总目标,制定服务计划。服务计划总体围绕自我认知的纠正、家庭沟通方式的转变、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等方面实施。
服务层次 |
服务主题 |
服务主体 |
服务阶段 |
微观系统 |
“金种子” 萌发 |
个人 |
1.分享学习技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2.纠正错误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 3.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条件 |
“金种子” 破土 |
家庭 |
1.深入了解家庭信息,观察亲子沟通方式 2.保持良好的界限感,打破“零”距离的爱 |
|
中观系统
|
“金种子” 生长 |
学校 |
1.搭建师生沟通桥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2.主动走出舒适圈,融入班集体 |
“金种子” 成苗 |
社区 |
1.提供 “喘息”服务,减轻姥姥照顾压力 2.链接夏令营资源,拓宽视野,结交朋友 3.增强邻里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
|
宏观系统 |
“金种子”长成“金苗苗” |
社会 |
1.申请经济补助,减轻经济压力 2.链接“希望小屋”房屋改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 |
表1服务计划
4.具体服务计划
本次介入计划主要围绕三个系统,四个主体开展服务。
(1)微观系统介入计划
①个人:社会工作者运用五步转念法,纠正服务对象错误认知,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效能感。针对服务对象学习问题分享相应的学习经验,协助其习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服务对象提供学习用具,创造舒适的学习条件。
②家庭:社会工作者针对服务对象过度依赖母亲的问题与母亲面谈、传授沟通技巧、观看育儿视频等途径,引导母亲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特征,习得良好的亲子沟通、育儿知识等。通过改善母亲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帮助服务对象与母亲树立良好的边界。
(2)中观系统介入计划
①学校:社会工作者联系班主任,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在班内开展集体活动,协助服务对象结交同辈群体,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其融入班集体,建立亲密的班级同学关系。
②社区:社会工作者联系社区提供“喘息”服务,减轻姥姥的压力。链接“金种子”夏令营资源,拓宽服务对象视野,敞开心扉,减少依赖。加强邻里间的联络,构建邻里支持系统。
(3)宏观系统介入计划
①社会工作者结合相关政策,帮助服务对象家庭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之前仅申请了残疾人生活补助)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金,减轻经济压力。
②链接“希望小屋”房屋改造工程,改善服务对象的学习环境。
5.评估
社会工作者采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及量表法等对此次个案活动进行分析评估。针对服务对象自我效能感提高情况、社会交往改变程度、学习成绩提高幅度、与母亲的沟通方式转变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6.结案
社会工作者在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与结案,同时做好后续的跟进工作。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图 3 服务计划甘特图表
(一)“金种子”萌发——从服务对象微观系统(个人)介入
阶段 |
时间 |
服务目标 |
服务内容 |
分享学习技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2022年4-5月 |
1.建立信任关系 2.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掌握学习技巧 |
社会工作者联系社工站工作人员,获取服务对象基本信息,以兴趣爱好为突破口,初步建立专业关系,并引导服务对象完成自我效能感前测量表。 社会工作者分享学习经验,与服务对象共同解决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社会工作者分享联想法、记忆口诀、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协助服务对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引导其形成预习、复习、独立思考、记录笔记等学习习惯。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喜欢写字,借此达成“一日一帖”双方共同练字的约定,并以微信图片打卡的形式相互督促。 |
纠正错误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 |
2022年6-7月 |
1.客观看待成绩,树立正确的结果归因观 2.发挥服务对象优势,提升自信心 |
在辅导作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自我认同感低,把成绩低归咎于自己“笨”。社会工作者运用五步转念法,纠正服务对象的错误认知:①找出问题②将问题限制在某个时间段③找出原因④解决问题意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⑤做出决定并马上行动 如:“我不懂学习”-“我以前到现在一直都不懂学习”-“我不懂学习,是因为我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我现在就去学习”-“我一定可以学好习!”。 服务对象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的学龄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存在勤奋对自卑的冲突,服务对象对学习有过高期望,学习较勤奋但现有水平低,学习任务较难,因此产生自卑感。服务对象对英语学科有极大兴趣且成绩较好,社会工作者从优势视角介入,鼓励服务对象参加英语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 在人际交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访谈中引导服务对象叙述对于交往的认识,鼓励他走出家门,结交朋友。 情境再现: 社会工作者:没关系,你不用看着妈妈,跟姐姐说你为什么不愿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呀? 服务对象:我妈妈说我是笨小孩,我觉得他们都不愿意和笨小孩玩儿。 社会工作者:姐姐觉得你很聪明呀,你的字写的这么好,而且英语这么棒,去多和他们接触一下吧! 社会工作者综合分析服务对象的交往优劣势,列出“SWOT”分析表格,提供交往建议,例如:乐于助人、多微笑、理解别人。 |
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条件 |
2022年8-9月 |
1.营造学习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2.拓宽学习领域,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 |
提供学习资源。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台灯、笔等学习工具,创造学习条件。社会工作者邮寄课外书籍,督促服务对象阅读、分享阅读心得。 补充“七海公益”课堂。每周周末由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线上讲课,社会工作者及时关注服务对象学习动态,查缺补漏。 |
回顾历程,处理离别情绪 |
2022年10-11月 |
1.回顾历程,巩固服务效果 2.处理离别情绪,结案 |
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填写自我效能感后测量表,回顾服务历程,叙述体会与收获。并进行总结,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巩固服务效果。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道别,表达鼓励与期望,并做好后续跟进回访。 |
服务 效果 |
服务对象纠正了错误认知,逐渐树立了信心,获得自我效能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人际交往意识方面有所提高。 |
(二)“金种子”破土——从服务对象微观系统(家庭)介入
阶段 |
时间 |
服务目标 |
服务内容 |
了解家庭信息,观察亲子沟通方式 |
2022年4-5月 |
1.进一步了解家庭信息及问题需求 2.掌握沟通技巧,改善亲子沟通方式 |
社会工作者观察到服务对象母亲辅导做作业时,会大声斥责并用手敲打服务对象的头:“我刚刚不是讲了吗?你怎么听的?变变数就不会了?我真是没见过比你笨的小子嘞!今天你做不完就别睡觉了,一直坐这儿就行,我看什么时候会。”服务对象低着头,眼里含着泪水。社会工作者以访谈为由,及时把母亲推到院子里。 社会工作者引导母亲意识到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教授母亲一些沟通的技巧(倾听、尊重、赞美、同理心)。在对话中少使用“你怎么这么笨,这么差劲!”等指责性话语,多采用“你再努力一下会变的更好,你是最棒的!”等鼓励性话语。 |
保持良好的界限感,打破“零”距离的爱 |
2022年6-7月 |
1.观看育儿视频,学习育儿技巧 2.发挥姥姥在家庭中的协调作用 |
由于服务对象母亲专制强势控制欲强,对服务对象的学习和生活多加干涉,在服务对象学习时全程守在旁边,经常不敲门进入服务对象房间,代替服务对象做决定。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母亲讲述家庭边界的重要性及边界模糊不清的危害,引导服务对象和母亲重新建立母子边界。母亲要明晰自己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不大包大揽的干涉服务对象,多倾听服务对象的想法,尊重他的隐私和选择。 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母亲播放《超级育儿师》视频,引导母亲学习育儿方法,鼓励亲子之间的互动。 社会工作者与姥姥沟通,当服务对象母亲过于强势的干涉服务对象时,姥姥要及时提醒,发挥协调者的作用。 |
服务 效果 |
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后,服务对象与母亲建立了合适的母子边界,母亲能够更加尊重服务对象的选择,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服务对象。母亲改善了沟通方式后,母子关系获得良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了服务对象的家庭支持。 |
(三)“金种子”生长——从服务对象中观系统(学校)介入
阶段 |
时间 |
服务目标 |
服务内容 |
搭建师生沟通桥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
2022年4-5月 |
1. 增加班主任对服务对象的关注度,加强师生互动 2. 发挥班主任的监督作用,促进服务对象学习计划的落实 |
社会工作者与班主任交流服务对象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到服务对象的成绩处于中下游,比较排斥与班级同学、老师交流,平时喜欢独来独往。老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比较关心,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工作。 社会工作者和班主任就如何帮助服务对象进行了沟通,要给予服务对象更多关爱与支持。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要积极引导服务对象,多运用关注、鼓励等方式,增强服务对象的集体参与感。班主任对于社会工作者的提议表示认同。同时,社会工作者感谢班主任的配合。 由班主任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前期共同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监督,及时向社会工作者反馈服务对象的情况。 |
主动走出舒适圈,融入班集体 |
2022年6-11月 |
1.加强同学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增进同学感情,加强同辈群体的支持,形成自助互助圈 |
社会工作者联合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礼品互赠,让友谊升华”的小游戏。让同学们准备一个价值20元的礼品,第二天带到学校进行互换。社会工作者和班主任提前准备好写有同学学号的纸条,让同学们依次上台抽签,将礼物送给所抽到学号的同学,并给予祝福的话语。 在互赠的环节中,服务对象收到了小轩的奥特曼,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向小轩表达感谢,与小轩初步建立了友谊。在深入了解后,社会工作者发现小轩和服务对象是同村,而且是坐一辆校车。社会工作者随后与小轩进行交流,询问其是否愿意与服务对象做同桌,小轩表示愿意,因为他们都喜欢奥特曼,很有共同语言。在征得小轩父母同意后,社会工作者与校车司机取得联系,安排服务对象和小轩坐一起,平时也能一起上学。 |
服务 效果 |
班主任与社会工作者形成合力,帮助服务对象突破人际交往障碍,融入班集体,获得了同辈群体的支持。师生互动得到加强,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更多的关爱。在线上交流中,服务对象开始主动与社会工作者分享在学校中的趣事,并表示很喜欢他的好朋友小轩。 |
(四)“金种子”成苗——从服务对象中观系统(社区)介入
阶段 |
时间 |
服务目标 |
服务内容 |
提供 “喘息”服务 |
2022年4-6月 |
1.疏导姥姥心理,发泄情绪,减轻照顾压力 2.营造良好的社区服务氛围,增强社区意识 |
针对姥姥照顾负担重、无人分担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与社区主任沟通过后,向社工站提议在周围的13个社区内召集负担较重的照顾者,开展座谈会进行交流与心理疏导,缓解其压力。 联系社工站招募富有爱心的志愿者,对服务对象家庭进行“喘息”服务,减轻姥姥的照顾负担,提供精神慰藉。 |
链接夏令营资源 |
2022年7-8月 |
1.拓宽视野,见识更为广阔的世界 2.敞开心扉,克服交往障碍 3.减少依赖,提高独立能力 |
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链接“金种子”夏令营活动,并鼓励其积极参与。服务对象对此计划饶有兴趣,在暑假参加了活动。线上访谈中,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分享与小伙伴们在沙滩上捡贝壳、踢球等趣事。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制作了精美的相册,服务对象时常翻看并向社会工作者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结交的朋友,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是服务对象第一次独立参加活动,没有母亲的陪同,能够自己作出决定。 |
增强邻里交流互动 |
2022年9月 |
加强邻里间的联络,构建邻里支持系统,使家庭与家庭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
邻居张奶奶与王奶奶是两位独居老人,每次看到服务对象,倍感亲切。但服务对象母亲身体不便,较少出门,外加服务对象沉默寡言,致使邻里关系疏离。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协调三家成员开展“以爱为邻,幸福开门”包饺子活动。服务对象母亲表示终于有邻居能够聊天、唠家常了,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姥姥与张奶奶、王奶奶相约在社区内跳广场舞,发展兴趣爱好。服务对象经常去两位奶奶家里玩,分享在学校发生的趣事。 |
服务 效果 |
姥姥减轻了照顾负担,有更多时间参与社区活动,增强社区融入感。服务对象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编织了温暖和谐的邻里关系网。服务对象家庭与外界形成了良性互动,构建起邻里支持系统,使服务对象在充满关怀的环境下成长。 |
(五)“金种子”变成“金苗苗”——从服务对象宏观系统(社会)介入
阶段 |
时间 |
服务目标 |
服务内容 |
申请经济补助 |
2022年6-7月 |
申请补助,减轻经济压力 |
由于服务对象家庭的特殊性和经济方面存在压力,社会工作者结合相关政策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金。 |
链接“希望小屋”工程 |
2022年5-7月 |
改善服务对象的学习、生活环境 |
社会工作者链接潍坊市“希望小屋”房屋改造工程,对服务对象的房间进行改造,铺设木地板、安装新床、新橱柜、置办学习桌、赠送电子琴。 |
服务 效果 |
在申请补助后,减轻了服务对象家庭的经济压力,为服务对象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
五、总结评估
(一)过程评估
1.接案初期
起初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不信任,甚至有抵触心理,只用简单的“是”或“否”回答问题。社会工作者从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出发,主动寻找话题了解其心理状态,采用鼓励、自我流露等专业技巧,使服务对象放下戒备敞开心扉。虽然遇到一系列困难,但在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下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的目标基本达成。
2.服务中期
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建立了较稳定的信任关系。社会工作者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中观、宏观入手,制定服务计划。在个人层面,社会工作者挖掘练字优势、纠正错误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金种子”萌发聚能。在家庭层面,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改善沟通方式,澄清家庭边界。家庭主体的参与,更有利于服务对象的转变与成长,从而实现“金种子”破土。学校和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举办“礼品互换”活动,寻找同辈群体,加强人际交往。社会工作者还加强了邻居与服务对象家庭间的联系,调动服务对象的主动性,让服务对象主动融入交往圈、走进社区,逐渐完成“金种子”的生长、成苗。
3.服务后期
社会工作者创新“1+3”新模式,多元主体介入,实现了个人、社会工作者、社区和社工站的四方联动。经过社会工作者的持续性服务,服务对象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服务对象母亲能够与其建立合适的边界,构建了良好的家庭生态系统。服务对象的社交能力得到提高,获得了同辈群体的支持。可见,服务对象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转变,“金种子”最终长成了“金苗苗”。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正确处理了服务对象的离别情绪,共同期待美好的未来。
(二)结果评估
1.微观介入——个人评估
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前测与后测的对比分析,发现个案服务后自我效能感分数提高,由15分提升到29分。自我效能感增强,具体情况详见附件5。
评分项目 |
分值 |
自我效能量表总分 |
40 |
前测自我效能得分 |
15 |
后测自我效能得分 |
29 |
分值变化 |
14 |
表 2 服务对象自我效能感对比表
2.微观介入——家庭评估
在访谈中,母亲表示会更尊重服务对象。在服务对象写作业时,母亲也不再全程陪同,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其独立解决问题。家庭边界明晰,沟通氛围越来越好。
在后续跟进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视频通话,观察到其能够独立回答问题,眼神求助母亲的次数减少。
3.中观介入——学校评估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服务开展前,服务对象的语文数学成绩是C等级,英语成绩是B等级。在社会工作者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服务对象的英语和语文成绩都提高了一个等级,但是针对数学成绩提高的学习目标尚未达成。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在学校中,遇到不会的学习问题会主动询问老师,并且在与小轩成为朋友后,服务对象能够主动融入班集体中,与同学们一起打篮球、跳绳,变得活泼开朗。
4.中观介入——社区评估
在提供“喘息”服务后,姥姥在周末有了休息时间,减轻了照顾压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社区活动,她表示十分感谢志愿者的帮助。社会工作者观察到姥姥脸上的笑容逐渐增多,整个人焕然一新。服务对象在参与暑期夏令营活动后结交了很多好友,减少了对母亲的依赖,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创新了“1+3”模式,充分发挥社区、社工站、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链接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5.宏观介入——社会评估
社会工作者结合相关政策,于2022年7月份为服务对象家庭成功申请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金,减轻经济压力,链接了“希望小屋”工程,改善了服务对象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结案与回访
社会工作者意识到服务对象个人与家庭的改变,便与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商量结案事宜并制定了回访计划。在定期回访中,社会工作者进一步巩固了服务成效。
六、专业反思
社会工作者是个案服务开展的“催化剂”,是服务对象的支持者、引导者、教育者、资源链接者和政策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发现服务对象最根本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创新“1+3新模式”,作为中介,搭建起个人与家庭、社区、社工站之间沟通的桥梁。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及家庭需求反映到社区和社工站,由其及时采取行动链接相应资源,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区与社工站积极配合,调配志愿者给予服务对象支持,积极响应政策,让服务对象享受更好的社会关怀,最终达成了“1+3”四方联动。本模式建立了良好的支持系统,使服务对象感受到来自多元主体的温暖。
受疫情影响,本次服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但线上访谈具有局限性。线上访谈过程中,一些实务技巧的使用受到限制,有时受到网络信号的干扰,使服务对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互动效果。参与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存在着与服务对象沟通困难、服务经验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服务对象家庭成员主要讲潍坊方言,而学生多来自于外地。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课业内容繁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能够及时去服务对象家中开展服务,知识结构与实务能力体系不完备,仍需进一步提高。
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服务对象的利益,打通精准服务的最后一米。社会工作者积极做政策的倡导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某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时,应提出政策建议协助国家政策进一步完善。
此次服务开展对其他个案工作者具有借鉴意义。困境儿童大多内心脆弱、敏感,缺乏安全感,加之家庭条件差,家庭成员残缺,易产生心灵创伤。因此,不能用一般的个案服务技巧介入。社会工作者应及时调整思路,灵活应对。对于困境儿童的帮扶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进来,壮大国家社会工作中坚力量,在儿童社会工作领域发光发热,共同助“苗”护“苗”,助力更多“金苗苗”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鲁南.“困境儿童”的概念及“困境儿童”的保障原则[J].社会福利,2012(07).
[2]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附件1:
S:优势 英语成绩较好 努力上进 坚强、有毅力 有兴趣爱好 |
W:劣势 缺乏社交技巧 自卑、内向、敏感 缺乏安全感 社交圈较小 在群体中被边缘化 |
O:机会 班主任积极配合 社会工作者传授技巧 周围同学多 |
T:威胁 周围群体存在歧视现象 受疫情影响,居家学习 |
表 3 服务对象人际交往SWOT分析
图 4 “1+3”模式图
附件2:
图 5 服务对象给社会工作者写的感谢信
图 6 与服务对象部分聊天截图
附件3:
图 16 与服务对象的线上访谈记录表
图 17 与服务对象小顺的线上访谈部分截图
附件4:
图 18 服务对象期中、期末成绩对比图
附件5: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指导语]以下10个句子关于你平时对你自己的一般看法。完全不正确-1,有点正确-2,多数正确-3,完全正确-4。请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实际感受),在右面合适的位置上打“√”。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对每一个句子无须多考虑。
前测
序号 |
问题 |
完全不 正确 |
有点 正确 |
多数 正确 |
完全 正确 |
1 |
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
√ |
|
|
|
2 |
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
√ |
|
|
|
3 |
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 |
|
√ |
|
|
4 |
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 |
√ |
|
|
|
5 |
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
√ |
|
|
|
6 |
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 |
|
√ |
|
|
7 |
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
√ |
|
|
|
8 |
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办法 |
|
|
√ |
|
9 |
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
√ |
|
|
|
10 |
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应付自如 |
|
√ |
|
|
总分:15 |
后测
序号 |
问题 |
完全不 正确 |
有点 正确 |
多数 正确 |
完全 正确 |
1 |
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
|
√ |
|
|
2 |
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
|
|
√ |
|
3 |
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 |
|
|
√ |
|
4 |
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 |
|
|
|
√ |
5 |
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
|
√ |
|
|
6 |
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 |
|
|
√ |
|
7 |
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
|
√ |
|
|
8 |
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办法 |
|
|
|
√ |
9 |
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
|
√ |
|
|
10 |
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应付自如 |
|
|
|
√ |
总分:29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