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矫少年成长记——行为问题青少年个案服务

董瑾业 2022-04-12 10:0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在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中有其合理性和优势性,但社会工作并非万能的,仅仅依靠社工的一己之力很难对各类青少年问题进行整治,针对青少年问题,家庭要意识到自己对青少年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承担起青少年成长的领路人的身份。

一、个案背景

(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小A,男,14岁,就读于本市某中学,初二学生,目前休学在家。

(二)个案来源

案主由于偷窃,被列为社区帮教人员,社区驻点社工在评估后认定其超出服务范围,转介至市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由中心社工继续跟进。

(三)家庭情况

1. 家庭背景情况

母亲:离异,在外企工作,工作较繁忙,很少关注案主的情况。

爷爷:退休,目前仍外出打工。

奶奶:退休,目前仍外出打工,空闲时间负责家务。

2. 服务对象与家庭主要成员的关系

案主与家人的关系较差,母亲对其沉迷游戏的行为极为反感,经常因为打游戏吵架,两人几乎没有沟通。爷爷奶奶偶尔对其进行劝导但也无济于事,为了避免争吵也不对案主进行教育了,对于案主的生活需求老人会尽力满足。父亲在离婚后回到了老家,与案主没有联系。

(四)朋辈关系

1. 朋辈环境

案主由于大大咧咧的行为,经常不顾及同学的感受,导致他与同学关系一般。案主在社会上结交了几个不良青年,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打游戏。

2. 社区环境

社区民警对于他的情况非常关注,为防止他再次进行违法行为,经常上门与他聊天,普及法律知识,同时链接了社会工作者希望帮助他改善家庭关系。

(五)健康状况

案主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

二、个案分析

(一)需求分析

案主的家庭关系较差,因为游戏问题,母子关系已经出现较大裂痕。且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案主容易受外界影响参与一些违法行为。

(二)优势分析

1. 性格优势

案主性格外向,可以引导案主主动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结交朋友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2. 资源优势

案主所在社区非常关心他的情况,家人也愿意做出努力促使案主一同进步。

三、社工介入

(一)服务总目标

改善案主家庭关系,摆脱手机依赖,不再进行违法行为。

(二)阶段目标

1. 使案主返校上课

2. 引导案主发现除手机外的其它兴趣

3. 引导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关系改善去

第一阶段:

阶段目标:建立专业关系,明确案主的需求和想法

介入过程:

本阶段服务共开展三次,期间社工不断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在服务初期,社工通过与案主讨论其感兴趣的内容并共同参与,使案主开始愿意向社工吐露心声,社工运用倾听、会谈技巧,引导案主说明了家庭情况、面临困境以及目标期望,与案主拟定了阶段目标。案主同意尝试改善自己的情绪问题,与家人好好相处。同时,社工运用短期焦点治疗,使案主在家学习学校课业,准备重新回到学校。

第二阶段:

阶段目标:澄清家庭矛盾,改善亲子关系

介入过程:

本阶段服务共开展三次,通过前期与案主及其家人建立的良好关系,社工组织了亲子会谈,分别对案主及其母亲提出了建议和目标。案主母亲之前缺乏对案主的关心,且由于不当的交流方式,引起了案主的逆反心理,社工建议她增加亲子互动,多陪案主吃饭、逛街等,实现了目标上墙,将执行情况可视化。社工与案主也达成共识,先尝试恢复正常上学,每周1-2天之后再增加上学天数;手机游戏方面,案主增加户外活动,减少使用时间。随后母子进行谈话,案主主动提出想养宠物,母亲在告知其养宠物需要进行的准备和承担的责任后,同意领养宠物,以此作为母子关系的转折,也希望通过养宠物,减少案主的游戏时间。

第三阶段:

阶段目标:进一步改善母子关系,引导案主建立良好的朋辈群体

介入过程:

本阶段服务共开展两次,过程中母子关系已经趋于正常,冲突较少。案主在这阶段感觉母亲的陪伴明显增多,对此非常开心;案主在这一阶段又开始和以前的不良青年朋友开始交流,社工建议案主建立良好的朋辈群体,促进自身作出正向改变。在案主朋友开学后,案主与他们联系减少。服务期间案主提出想买一台电脑,案主母亲认为案主在用这段时间缓和的母子关系逼迫她买电脑,社工与案主母亲就买和不买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案主母亲决定和案主确定一个目标,如果能顺利达成就帮案主买。

服务成效:

1. 目标顺利达成

亲子关系相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案主母亲每周陪伴案主的时间增加且会定期带案主出去游玩。在家庭、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案主对手机的依赖减少,重新开始学习,也不再进行违法行为,服务目标完成。

2. 服务对象成长

案主及其家人在社工的引导下,家庭关系得到了改善,在遇到问题时会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听取意见。案主的情绪控制能力得到了提升,在社工提供服务期间,案主母亲反映案主基本不再与家人争吵,会尽量和气的与家人商量。案主在服务后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尝试融入校园生活。

四、个案成效

1、服务目标圆满完成

案主在社工和家人的努力下,需求得到了满足,偏差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家庭关系得到了改善。

2、服务对象的改变

在服务开始阶段,案主与家人经常大吼大叫,完全沉浸在游戏中,基本不出门。在社工介入后,案主能积极主动的和社工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求。

在跟进服务中,社工不断鼓励、陪伴案主,召开家庭会议,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整个家庭。在对案主进行普法教育,控制他的犯罪行为后,社工用共情、接纳等方式拉近和案主的距离,并且邀请案主母亲一起制定计划,带动案主与母亲双向改变,帮助案主缓和家庭关系,重新获得家庭支持。通过家庭的整体改变,案主有了较大的改变,提高了案主的幸福感。

案主的不良行为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服务开展期间没有出现反复行为,针对案主的上学问题,社工与案主家人达成一致,在确保案主偏差行为不反复的情况下再对案主的学习生活进行一定的要求。

五、社工反思

本案例中,充分体现了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由于父母离异母亲不关心,在半年的时间里案主由一名正常的初中生转变为一名多次偷窃、沉迷网络的不良青年。社会工作在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中有其合理性和优势性,但社会工作并非万能的,仅仅依靠社工的一己之力很难对各类青少年问题进行整治,针对青少年问题,家庭要意识到自己对青少年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承担起青少年成长的领路人的身份。

作者: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董瑾业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