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工案例|让生命重新启航—心理社工支持精康患者重建生命自信

2021-07-06 11:07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工以“心理+社工”的个案服务模式,灵活运用心理学专业手法,帮助服务对象从阴霾中走出来,重新找回生命的动力,对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庭,是一剂最有说服力的强心剂。而社工通过链接慈善资源,有机整合“慈善+社工”,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学费困难,重圆求学梦,为社会工作实务以及行业发展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一)基本情况

案主芳芳(化名)是一个18岁的少女,之前一直与养父母在广州生活读书,一切安然。然而,在初中毕业时候,因处理学籍、户籍问题,芳芳发现自己是被抱养的孩子,而非父母亲生。受此打击,芳芳便发病住院,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也无法继续上学,只好休学在家。芳芳再次发病,在家里打砸电视机。家人随即报警,街道精康专员与社工进行紧急介入,联动警务人员把芳芳强制送院治疗服药。没过几天,芳芳独自一人走到湖边计划跳湖自杀,路人发现报警。芳芳有时半夜会大声说话和撞击墙壁,邻居会因芳芳半夜叫喊、哭泣而报警。

(二)社工做法

一、分析案主深层次需求,界定可行的服务目标

首先,社工结合心理学、精神病学相关的知识理论,对芳芳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芳芳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需求:

1、芳芳因突然得知自己真实身世,充满了迷茫、无助、失落、被遗弃的感受(芳芳曾经要求养父母带她去被领养前的孤儿院,希望可以找回亲生父母;还曾对社工说:“我是不是很惨?没有人要,我宁愿呆在孤儿院可能也比现在好!”)。

2、因为这种被遗弃的感受,芳芳继而产生了“自我放弃”的心理,生活作息无规律、丧失方向感,多天不洗澡洗头,满身异味,在药物影响下食欲大增,过度进食亦导致芳芳过于肥胖。

因此,社工分析,需要为芳芳进行情绪上心理的上的疏导和矫正,帮助芳芳重新看到自己的价值,从“我被抛弃”的心理困境中走出来。社工与芳芳一起,制定了自我改变的三大目标:

1、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不良的生活规律与状态;

2、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学会用正面的方式表达心声和情绪;

3、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与父母友善交流达到有效沟通目的。

二、具体介入策略及做法

第一个阶段:从拒绝到接纳的关系建立

社工在刚开始介入服务时,芳芳不愿意给社工走进屋,甚至说脏话,驱赶社工。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社工不放弃的多次入户探访,最终与芳芳建立了信任关系。芳芳主动邀请社工陪她玩牌或互动游戏,并经常到服务站找社工玩。

第二个阶段:重建生活规律和目标

社工借助芳芳愿意到服务站的行为,以此为契机训练芳芳作息的调整,要求芳芳每天早上9点到服务站打卡。为了让芳芳每次到站点都有事可做,不至于无聊苦闷,社工特意安排,让芳芳与社工一起种养一些花卉植物,使芳芳实现了从“无规律作息到规律作息”、“无目标到有目标”的转变。

除此之外,芳芳在社工的引导下,逐渐学会了用柔和的语气跟父母表达自已的需要,以前芳芳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已按照自已的想法去买给她,现在母亲愿意带着芳芳一起去挑选芳芳自已喜欢的衣服。母亲感觉母女相处更舒心,芳芳也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家庭关系方面,因芳芳不断收到父母和社工的赞赏和肯定,在种植花卉、学习打字等过程中,也看到自己的才能,于是也逐渐改变了不洗头不洗澡的习惯,重新整理打扮自己,家庭氛围得到很大的改善。

第三个阶段:链接资源,求学圆梦

随着芳芳逐渐康复,社工继续与她探索人生目标,为她进行生涯规划的辅导,引导芳芳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目前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最终与芳芳共识:需要继续求学,提高学历,为将来更顺利的就业奠定基础。

但因芳芳家里经济情况较为困难,芳芳患病以来,父母微薄的收入应付家庭开支和她的治疗,已经非常吃力,父母无法为芳芳交学费了。社工向广州市博研慈善基金提出申请,说明芳芳的实际情况,最终获得博研慈善基金同意资助芳芳的4000元学费。芳芳得以继续职中学习,实现高中文凭。

如今,芳芳整体精神状态已非常良好,在社工的教导和帮助下,已能独立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在家里或者社工服务站独自上网课。

(三)创新亮点

一、善用资源:社工利用站点空余位置种养花奔植物,设计让服务对象每天到社工站打卡浇花的方法,促使她早起和运动。

二、捕捉契机:当社工知道服务对象找不到工作时,为其灌输“读书增值”的概念,帮助个案找到奋斗的方向。

三、洞察内需:通过处理个案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问题过程,觉察家庭成员各自的心理需要,找到化解问题的锁匙。

四、心理+社工:本次个案,社工发挥“社会工作”的精神,积极主动、不放弃的与案主建立关系,最终获得案主的信任和配合,同时,也运用心理学相关的手法和技能,促进案主在行为上、个人形象上、家庭关系上进行调整和改变,帮助案主从内而外取得质的飞跃成长。

五、社工+慈善:本次个案,社工积极的联系慈善资源,申请博研慈善资金帮助案主解决了学费问题,让案主的原本晦暗无关的人生得到彻底的转变。

(四)服务成效

一、个人方面:个案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到很大的改善,每天都能冲凉洗头,洗自已的衣服等,作息从无规律到有规律,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学会了情绪释放的简单技巧,整体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得到极大的改善。

二、家庭关系方面: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负面情绪而非乱砸东西或动手打人的方式,提高了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性,知道自已做错的会主动向父母说“对不起”。

三、社会层面:社工以“心理+社工”的个案服务模式,灵活运用心理学专业手法,帮助服务对象从阴霾中走出来,重新找回生命的动力,对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庭,是一剂最有说服力的强心剂。而社工通过链接慈善资源,有机整合“慈善+社工”,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学费困难,重圆求学梦,为社会工作实务以及行业发展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项目名称: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办社区精神健康服务项目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案例负责社工:韩珍

督导:黄佩仪

  • 关键字
  • 责编:心理健康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