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社工进村,小孩子儿童变得不一样了

冉燕 2021-01-12 09:4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有这样一群孩子,生于大山,长于大山,终日与山林为伴,和祖辈生活,他们渴望着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能回家陪伴着成长;他们在渴望着新鲜、科技、良好教育资源的教育环境,向往着都市的先进时代信息和生活。一群大孩子社工进驻村落后,村里儿童变得不一样了。

“现在国家政策真得好,把社工派到山区里教娃,娃变得懂事爱说话了,还给我们家带来了教育资助呢,缓解了娃开学得大难题”香香爸爸说道,贫困山区儿童的生活因社工进驻变得不一样了。

有这样一群儿童,生于大山,长于大山,终日与山林为伴,和祖辈生活,他们渴望着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能回家陪伴着成长;他们在渴望着新鲜、科技、良好教育资源的教育环境,向往着都市的先进时代信息和生活。虽有时会顽皮、叛逆、做错事,但也许那是他们想要获得更多关注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渴望着接触外面的世界,一直坚持不懈的学习,希望通过知识的力量改变命运;他们是家长眼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在顽强的努力着,社工介入助力他们在困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像花儿一样绽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生态系统理论评估需求

通过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就可以了解许多可能影响儿童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的环境效应。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环境(或自然生态)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中,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社工通过走访调研儿童的生态系统,评估到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呈现以下的需求:

(一)家庭教育欠缺,家庭支持系统脆弱

部分儿童的父母为了家庭的经济来源,常年在外务工。一方面儿童长期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父母的关爱,造成儿童没有安全感,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产生了一定的沟通障碍;另一方面儿童长期与祖辈一起生活,祖辈农活繁忙只关心儿童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忽视了儿童对生活质量以及精神文化培养的需求。在隔代教育背景下,儿童的教育得不到重视,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缺乏关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有的祖辈很溺爱子孙,导致部分儿童只学会了单向的接受爱,不懂得如何去分享爱,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社会关注度不够,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在学校时,老师一对多的辅导精力有限,不能将所有儿童的学习情况照顾得面面俱到;另外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投入的社区教育资源设施建设资金有限,社区儿童教育场地缺乏,种种客观因素加重了贫困地区教育滞后现象,对儿童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能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儿童的认识不能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急需提供补充性教育,让儿童在放学后能继续有学习的环境,能学习到新的东西,扩展视野接触面,提高社会支持网络。

多角度介入为教育护航

多彩课堂长知识

“扶贫先扶智”是习总书记新时期对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论断之一。让贫困地区的儿童接受优质的知识教育,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决策,龙合村儿童存在放假期间缺乏辅导和引导,父母不在身边,祖辈监护人忙于农活或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辅助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鉴于此,社工运用老旧办公楼打造了儿童乐园,开展了以“快乐时光”为主题的多彩课堂,课堂共分为暑假课堂、放学时光课堂以及寒假课堂三个部分,涵盖了儿童生活照料、情感陪护、学业辅导、个人卫生意识、素质拓展等服务。在课堂中,社工从儿童的兴趣、梦想着手,以互动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儿童参与其中,给予儿童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儿童在学习中成长,提升儿童的自信心。经过两年的多彩课堂开展,儿童已经形成了主动参与到多彩课堂的服务意识,并组织培育出一支“小太阳”志愿服务队。充实了假期生活,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提升了自我学习能力,更让部分儿童承担起社会角色,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社工以服务儿童为切入点,以儿童牵动家庭,以家庭带动小组,把社工服务拓展的更为宽广。通过亲子交流、体验感悟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儿童从理解、关心父母开始,弘扬孝亲敬老、珍视亲情,培养感恩的心,加强儿童与父母的有效沟通,传授父母与儿童沟通的科学技巧和科学育儿方式,进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家庭教育氛围。课堂的开展不仅丰富儿童的假期生活、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加强家庭对儿童教育的重视,还能搭建起社工与家长的沟通平台,促进社工服务的开展。

安全教育助成长

近年来,儿童遭遇猥亵和性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很多时候儿童对于自己遭受的伤害却茫然不知,或由于羞于启齿而隐瞒,或家长疏于管理不知,在偏远农村地区,性教育更是缺乏,女童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提高儿童的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社工进驻以来,特别关注辖区儿童安全教育,采用送服务进校园的方式,开展多样安全性教育和成长教育服务,提高儿童的安全防护意识。

安全性教育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身体与界限”、“性侵行为的预防、应对与救助”,服务中社工通过手绘男生女生人体图使儿童明白,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儿童正确认识与看待身体的性别器官,对“性”树立正确的态度,对隐私部位的侵犯行为树立拒绝与求助的意识。明白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性侵行为,帮助儿童学习面对性侵害要如何应对,比如“大声求救、找借口离开、冷静留线索、仔细观察”等。社工叮嘱儿童遇到课堂上讲解超过身体界限的行为时,勇敢的向家长、老师或社工讲述,寻求保护;于此同时社工向老师、家长和群众宣传安全性教育,加大对儿童的关注度,为儿童筑起保护围墙。整个服务过程中,社工亲切地与儿童交流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授儿童如何保护自己,安全性教育服务增强了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智力康复增能力

假期课堂间社工发现一名儿童年龄较大但就读的年级较低,在课堂中从不和其他儿童交流,独自一个人坐在课桌前,眼神恍惚,不会做自己的作业。在社工与儿童交流期间,发现儿童的反应较为迟钝,和同龄儿童相比认知较低,社工及时介入了解到该儿童叫香香(化名),今年13岁,受智力影响跟不上常规的教学任务,在乡中心小学读2年级。香香家属于重组家庭,父母无结婚证,母亲是智力残疾四级,家里有4姊妹,家庭经济困难,香香的学习用具、生活用品较为匮乏。社工通过课业辅导、智力康复训练、安全知识的训练,提升香香在反应、认知、安全和卫生方面的生存能力,可以更好的生活,减轻家庭的照顾压力。社工发挥社会工作资源链接优势,为香香申请到1200元教育救助金、20本图书和2套学习用具,缓解家庭教育支出,补充性提高香香受教育程度。

通过全村摸排调查,类似香香的家庭不在少数,经济贫困大环境下最基本的是生存,对智力儿童的关注度和康复训练治疗较少,没有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社工采用个案辅导的方式,针对5个儿童家庭和自身的差异制定服务计划,有效改善儿童的综合能力,助力全面成长。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工巧妙运用倾听、接纳、尊重、同理心等技巧介入服务中,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助推了龙合村脱贫攻坚工作。

资源链接聚力量

以资源整合为支持,引进多方资源汇集,扩大儿童及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资源链接是社工服务的有效途径,在服务中社工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是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腾讯公益、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李宁公司的共同支持下为乡中心校儿童捐赠了学习生活用品等物件2231余件、价值约152000元,二是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乡中心校捐赠鞋子1200余双,棉衣、羽绒服390余件,让儿童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爱的温度。三是对困难儿童家庭进行了慰问走访,对接重庆市儿童基金会为14名儿童提供教育帮扶资金合计17200元,捐赠图书180册,书桌9个,学习生活用品共计40余件。社工后续会继续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为更多的儿童提供帮助,让儿童在困境的时光里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由此向阳而生。

专业反思助力教育改善

“三区”计划暨深度贫困乡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民政部、重庆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深入贫困乡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贫困乡镇大多土地贫瘠可种植农作物较少;山路崎岖导致交通不便;村民对于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技术、发展思路的学习与掌握较为浅薄,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较低,经济较为落后,究其根本,是由于当地文化教育与科技普及较低所致。

1.“扶贫先扶智”是精准扶贫中教育扶贫的治本之策,“教育好一个贫困户的孩子,就等于挖掉了这个家庭的穷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有助于促进社工对救助儿童提供专业化的教育服务,比如引导儿童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提升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沟通能力,改善儿童自身情况和家庭问题,让儿童积极的对待学习和生活。

2.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工善于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助力儿童教育脱贫。为保障服务的连续性,社工组织成立了“小太阳”志愿服务队,通过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等服务,将知识习得、思想内化、行为外化作为补充性教育扶贫的重要途径,理论到实践的升华,为儿童树立远大理想、回馈社会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3.社工采用扶贫、扶智、扶志与感恩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关注并促进儿童未来成长发展,教育得从小抓起,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激发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推动贫困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