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己及人的成长”——对隐蔽青年家庭的个案介入

刘磊 2020-07-15 09:3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一位母亲为30多岁仍自闭在家的儿子四处奔走,多方求助;在社工的帮助下才认识到自己的“缺乏”与儿子之间的问题。社工整合多种治疗技术,促进家庭改善。

一、个案背景

51岁的A女士有一个30岁的儿子,没有成家也没有工作,几年来整日在自己房间里玩电脑,不出门,也不与父母沟通,甚至不与父母一桌吃饭。A女士曾强制把儿子送到戒除网瘾的机构,但是回来后没多久又沉迷网络;也曾就儿子的情况到大型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因为见不到“服务对象”,医生也只是给A女士一些简单的建议,A女士感到医生无法解决目前的困惑,且无力承担高昂的就诊费用;A女士着急儿子的情况,经常发微信给儿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不想微信也被儿子拉黑了;曾想到要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唤醒”儿子,但是又实在放心不下;百般无奈之中,A女士找到了社会工作者。

二、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与A女士面谈后,基本了解了A女士的家庭基本情况以及A女士的期待,对A女士儿子问题的成因及A女士家庭的需要进行了分析:

(一) 儿子问题成因的分析

据A女士介绍,10年前儿子的状态与目前不同。在职业方面,儿子在母亲的安排下,曾在自家开的手机店里做事,因为与同事的矛盾及不满母亲的安排,离开手机店;在亲戚的帮助下去一家洗车店做学徒,后来因为工作中出了问题,辞职回家;期间也曾尝试在母亲的介绍下与亲戚合伙做生意,但因为对亲戚不信任而放弃;最后就待在家里玩电脑,再也不肯出去工作。

在婚恋方面,儿子曾在母亲的安排下有过两次相亲:一次因为两人的互动不够积极而分开;一次是在儿子满意的情况下没有得到母亲的肯定而主动放弃。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位儿子在职业和婚恋上都曾经做过尝试,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从而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在网络世界中找寻安慰。我们也可以看到,儿子经历的每一次的重大事项,都有母亲的参与和影响,这让很容易让儿子把自身的失败迁怒于母亲。

(二) A女士的问题和需要

A女士在讲述儿子经历和现状的过程中,始终带着对儿子情况的焦虑、对自己教育方法的自责、对丈夫的愤怒。

A女士看着身边的亲戚“都抱上了孙子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做着收入很高的工作,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都已经三十岁了,感到非常焦虑,睡不着,但又“忍着不骂他(儿子)。”

A女士因为在网上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加让她对自己产生自责,“要是当初我不那样做就好了”、“以前太傻了”。而正是这种自责感,让A女士在与儿子沟通时战战兢兢,“说之前都要想好该怎么说”,生怕说错一句话,儿子又不理她了。

说到丈夫,又充满了失望和不满。把丈夫称呼为“那个人”,控诉丈夫对自己的不体贴、不配合,对儿子问题的不管不问,长期有离婚的想法。

这样的负面情绪和自我评价,使得A女士很难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与儿子和丈夫沟通,也很难想到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法,倒是这些掩盖不在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儿子。

(三)A女士家庭结构的问题

由于夫妻二人没有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互动,丈夫是软弱和消极的态度,妻子从丈夫那里得不到温暖和支持,就把精力用到了儿子身上,“被迫强势”;儿子与母亲的关系过于紧密且缺乏必要的边界,儿子成长中的重大事项都由母亲来安排,儿子缺乏独立接触世界的机会;同时,儿子也不能从父亲那里得到指导和支持,所以就用“退化”的方式来对抗对家庭的不满,逃避外面世界的“危险”。

三、服务模式运用

(一)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重视融洽的辅导关系,强调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给予服务对象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重塑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在治疗中关注整体的人,而不只是问题本身。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对A女士的负面情绪给予充分的接纳,同时帮助其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让她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绪,更加合理的评估自己的经历和周围的事物。

(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行为的问题只是表象,家庭问题才是导致个人问题的根源。结构家庭治疗模式重视家庭的系统,整个家庭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又存在次系统,如亲子系统、夫妻系统。健康的家庭系统应该是家庭成员之间既能够保持边界,又能够有弹性的承担起各自的分工和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从病态家庭结构的分类来看,次案例中的家庭存在着“纠缠于疏离”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A女士看到自己家庭中夫妻和亲子两个子系统的关系,以及建立起亲子之间适当的边界,从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调整家庭责任和家庭权力结构。

(三)寻解治疗模式

寻解治疗模式认为每一个服务对象都充满着优势资源,强调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的资源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例外提问、奇迹提问、应对式提问等方式引导A女士发现自身优势及环境中存在的资源,订立“小目标”并实施,并通过“滚雪球”效应,促进其问题的最终解决。

四、个案服务计划

(一)个案目标

1、疏导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恢复其自尊

2、提升服务对象家庭沟通(亲子之间、夫妻之间)的能力

3、促进服务对象家庭结构的调整

(二) 实施策略

1、通过聆听、同理、关注等会谈技术,促进服务对象情绪的表达和梳理,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运用家庭治疗的理念,帮助服务对象理解儿子行为问题的成因、自身的困难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找到改善的方向。

3、运用寻解治疗模式,通过提问技巧,帮助服务对象设立合理的改变目标,并促进其实施。

五、服务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疏导情绪,恢复自尊

由于A女士的儿子拒绝与任何外人交流,社会工作者无法进行家访,故跟进过程都是A女士到社会工作者所在的个案室进行面谈。

A女士在与社会工作者见面的初期,有非常多的负面情绪,包括对儿子存在问题的焦虑、对儿子行为的困惑、对自身状态的悲叹。社会工作者鼓励A女士讲述事件的经过,并引导其讲述事件的过程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社会工作者在此过程中进行积极聆听,并表达同理心。针对A女士对自身行为的负面定性,社会工作者鼓励其换一个角度看待,看到事件背后的内心的期待,看到事件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比如,当A女士讲到为了儿子去医院看心理门诊,没能取得预期效果还被丈夫责怪,社会工作者让其看到自己的付出、积极主动去寻求帮助的价值以及对儿子的爱。得到接纳和理解,A女士多次流下泪水。

经过几次的面谈,A女士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疏解,对于自身也多了一份肯定和自信。

第二阶段:寻找有利资源,改善亲子沟通

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引导A女士回忆在与儿子沟通的过程中,有哪些是情况比较好,沟通比较有效的。比如一次A女士生病时,得到了儿子的照顾;比如当自己用比较平等、开放的态度与儿子讲一件事情的时候,儿子给予了正面的回应;比如当A女士与丈夫商量好一件事再告知儿子时,儿子的抵触情绪不会太大。社会工作者鼓励A女士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多用有效的方式;放弃尝试过多次但无效的沟通方面,并约定在下一次面谈的时候看看能否发现儿子更多情况的改善。

另一方面,作为与A女士儿子年龄相仿的人,社会工作者进行适当自我披露,用自身的成长经验帮助A女士来理解其儿子的行为、以及作为儿子对母亲的期待,帮助其多一个角度来看待儿子,打破对儿子的刻板影响。

几个月来,A女士不断带来好消息:儿子愿意出门帮家里办理房子的手续了、儿子愿意一起吃饭了、A女士的生日儿子也与亲戚朋友一起参加了、在家庭聚会中儿子能够跟亲戚一起打牌了……

第三阶段:认识家庭结构,改善夫妻关系

根据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视角,A女士与儿子的关系过于紧密,儿子既依赖母亲,又抗拒母亲的事事包办。社会工作者指出这种情况并得到A女士的肯定后,社会工作者建议其在给予儿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的情况下,把儿子视作独立的、可以为自己负责的个体,给予儿子足够的空间、尊重其自主性。A女士认可这种相处方式,并且当其尝试用这种方式去看待儿子时,也看到了儿子的改变。

当社会工作者用摆椅子的方法来演示其家庭成员的关系时,A女士的摆放是自己与儿子坐得很近,与丈夫的距离很远。经过了解才发现,A女士怀着对丈夫不能释怀的不满。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分析,A女士认为其实是丈夫的“缺失”才造成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强势”,夫妻二人关系不合,也在影响着儿子对待婚姻的看法。A女士与社会工作者达成共识,今后的重点应放在夫妻关系的调整上,少一点放在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注上。社会工作者在鼓励A女士充分表达情绪的情况下,利用寻解治疗模式的技巧,从夫妻沟通过往的成功经验中找方法,定下小目标,寻求改善之法。

六、    成效评估

经过半年多的辅导,A女士逐渐自信起来。通过对A女士的观察评估以及A女士的自我评估,A女士及其儿子的状态都有所改善。A女士情绪不再悲观,也在积极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自己面对困境的心理能量。在A女士对社会工作者说,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的事,会想起社会工作者曾经说的话,这些话帮助A女士改变一贯的思维方式,对生活产生新的心态、新的方法;A女士表示自己也正在改变与丈夫的沟通方式,希望能够在改善夫妻关系的基础上,促进丈夫对家庭事务的参与。儿子方面,目前儿子与家人能够进行日常的沟通,减少了待在屋里玩游戏的时间,偶尔会去父亲的店里帮忙,并开始有就业的想法。经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协商,A女士表示可以自行面对和处理家庭问题,结束个案服务关系。

七、专业反思

回顾本案例跟进的过程,社会工作者体会到,在个案介入的理论选择上,可以更加整合,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理论。比如,若根据家庭治疗的模式,需要A女士家人的参与才会有介入的空间,而在本案例跟进的初期则会无从下手;面对较强的负面情绪及对服务对象的低自尊,也能难运用强调理性的寻解治疗模式;而人本治疗模式则因为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看到对问题改善的帮助,则可能让服务对象失去对社会工作者能力的信任。所以,在个案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综合选取运用各种理论的适用场景,会更加有效。

另外,由于未能与组织A女士的儿子和丈夫一起参与面谈,所以本案例中未能进行“真正的”家庭治疗,但是结构家庭治疗的理念的运用,对于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还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理想状态下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一种个案工作模式完整的贯穿个案的全过程,但是若由于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方面的原因不能“一以贯之”,亦可以借助其理论和技术在个案工作灵活加以运用。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