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理论介入待产妇女服务案例

区剑匀 2020-05-13 10:51   江门市江海区乐翔社会工作服务社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案主是个怀有9个月身孕的年轻女性,因幼年的成长经历导致性格敏感多疑,与家人相处中出现诸多矛盾,临产在即也各种照顾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焦虑重重。社工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指导,通过协调家庭内部资源,解决照顾问题,并对家庭成员进行辅导,缓和家庭矛盾,终让案主顺利生产,家庭氛围也变得和睦。

一、个案背景

案主是个怀有9个月身孕的年轻女性,即将临产,目前与丈夫及公婆同住。由于自小父母离异,生母无力抚养而不得不寄养在小姨家,但养母(即小姨)因潜意识认为案主“养不熟,不懂感恩”而长期对待案主态度冷淡,缺乏温暖的童年让案主性格多疑敏感、说话直率,外表强势可内心却极其脆弱,无论是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与其丈夫结婚前,也曾有过因闹矛盾而自残的经历,后因怀孕而结婚后,发生矛盾的次数更是加剧,这也引起婆婆的不满。

案主作为粤西地区人,嫁到本地后,在饮食习惯上与婆家截然不同,怀孕后更甚,经常埋怨婆婆做菜难吃没卖相。尽管婆婆也曾尝试就着案主的口味做菜,但案主仍然接受不了,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吃,有时候实在饿得不行就自己做,但这也加重了案主的负面情绪,隔三差五就因此事与丈夫发生争执,要求丈夫想办法解决。案主觉得,丈夫身为厨师工作时间长,没有专门的陪产假;婆婆心思不够细腻,缺乏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技巧;公公是个精神残疾人,嗜酒成性,有着明显的社交障碍,无法承担起一家之主的担子,家中各成员的状况使案主对即将面临的生产问题深感忧虑,经常感到烦躁委屈无助,更因此又与丈夫争执不下。

接询时,案主一直在诉说自己的苦况,反复强调自己的孤独无援。她表示,由于长期向丈夫诉说公公婆婆的不是,甚至责怪丈夫的不作为,丈夫也开始出现情绪,有时候也会与案主当面吵起来。夫妻间互相怪罪,丈夫觉得案主不够独立,依赖他人,案主觉得丈夫不够成熟,不懂得体贴自己。

二、案例分析

该个案为案主主动求助。社工发现案主是个很健谈的人,但早年父母离异的经历、养母的教养模式使得其性格多疑敏感,稍有不顺心,就会习惯性抱怨,没有通过自身能力的构建来助力问题的解决,当遇到老实巴交的丈夫后,就像遇到了救命稻草一样,但其咄咄逼人的性格也引发了自己与丈夫、公婆一连串的矛盾。经过观察和询问,社工对案主遇到的问题及需求分析如下:

1、产前的一日三餐问题

案主本身就与婆家存在饮食习惯不同的问题,怀孕后对饮食的要求更高,加上心直口快的性格,遇到不喜欢吃的菜式就直接不吃,甚至抱怨菜做得不好。这样抱怨的话说多了,婆婆听在心里也难受,慢慢地不太愿意张罗案主的一日三餐。丈夫虽是厨师,可每天上班时间长,也难以照顾。案主在丈夫的建议下,有时会叫外卖,但案主也担心外卖调味料多,影响胎儿健康。

2、产后坐月子、新生儿的照顾问题

案主曾就产后的坐月子和新生儿的照顾问题,与婆婆讨论了多次,但婚后婆媳间持续不断的矛盾导致二人关系紧张。婆婆看在未出生孙子的份上,表示愿意照顾案主,但案主性格直率,稍不如意就会直接怪罪,婆婆多次听到这样的批评后,内心也开始抗拒照顾案主。案主并没看到家人对其的付出,说话过于直白,无形中伤害了家人也不自知。案主的婆婆年轻时生活艰苦,并没有坐月子的经历,自身掌握的坐月子、照顾新生儿的知识也不多。因此,案主产后坐月子以及新生儿的照顾确实是一个需要磋商解决的问题。

3、案主与家庭的矛盾问题

除了婆媳间的矛盾外,案主与丈夫、公公也存在矛盾。由于常常在丈夫面前诉说婆婆的不是,丈夫一开始为了安慰案主,还会附和一下,但次数多了也会因案主没有体恤其母亲的付出而生气,继而与案主发生争吵。丈夫平时上班十分忙碌,下班后还得承受案主的各种负面情绪,久而久之也会对案主出现厌烦情绪。

而案主的公公有多年的酗酒习惯,曾因酗酒过多引发精神障碍被送往精神科医院接受治疗。虽然目前精神状态稳定,但仍有喝酒习惯,酒后会出现多疑、自言自语的症状。但家人考虑到公公还有几年才退休,担心其服用精神类药物后嗜睡影响工作,为让其攒够退休年限,因而并没有让其服用精神类药物。案主对公公的病情特性不太了解,常常责怪其未能发挥一家之主的作用,照顾好每个家庭成员。

4、支持网络及可利用资源

尽管案主与养父母的感情淡薄,能够在寄养家庭中获得的支持不多,亲生母亲也已重组家庭,但母亲对案主的事情非常上心。另外,案主有两个已婚已育的姐姐,都有着丰富的照顾婴儿的经验,也可成为案主照顾新生儿方面重要的支持网络。

三、服务计划

1、理论依据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成员内部会形成一个互动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是同时互相发生影响的,一个成员的行为会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他们对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反思,其中一个成员做出一些改变则会导致其他成员发生一些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多线条的影响。这个影响随着家庭成员的互动越频繁,这个过程越循环往复,这个影响力就会越大,如果是冲突,可能就会不断的升级。

在案主的家庭中,案主年幼时候家庭破碎的经历,使得其性格显得敏感多疑,不懂得体贴他人,在与丈夫、婆婆、公公相处过程中,在行为和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显得有些随心所欲,把家庭当作是自己所有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的倾诉站,其家庭成员也未能对案主的负面情绪给予关注和恰当的回应,这使得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因此社工需要与案主一起分析其家庭地位、与其他家庭成员互动的方式,并尝试改变这些互动方式,提升案主个人的自尊及家人的互动质量。同时,协助其搭建起能够为其产后坐月子和照顾新生婴儿等的支持性资源。

2、服务目标

(1)总目标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和方法,缓和案主与丈夫、公婆间的矛盾,促进家庭成员间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处理好家庭分歧,寻求成员间都可以接受的平衡点,达成家庭和睦的目的。

(2)具体目标

①协调解决案主产前一日三餐、产后坐月子及新生儿照顾的问题;

②通过家庭会谈,引导案主与家人之间互相的体谅,改善夫妻矛盾不断的局面,缓和案主与公公婆婆之间紧张的关系;

③通过安抚案主的情绪,协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减少其焦虑和紧张感,使其正确面对问题,学会处理自身的负面情绪,增强与人相互的技巧;

④搭建、强化案主的家庭支持网络。

3、服务计划

①第一阶段:多次入户面谈,全面收集案主的基本信息,评估案主目前面临的问题及需求,观察案主家庭的交往互动方式,与服务对建立信任、专业服务关系;

②第二阶段:召开家庭会议,与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磋商并订立服务计划;

③第三阶段:根据订立的服务计划,运用专业理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服务,推动案主及其家人的改变,逐一解决案主所面临的问题;

④第四阶段:引导案主及其家庭成员回顾个案服务过程,巩固案主一家已经取得的成效,帮助他们整合获得正向改变的经验,提醒他们今后可能面对的新挑战,并做好结案准备;

⑤第五阶段:评估个案的目标达成情况,处理案主及其家人的离别情绪,告知后续回访安排,提供服务获得方法,正式结案。

、服务过程

1、上门探访,评估需求

社工在接收到案主的主动求助后,多次上门与案主面谈。在这个过程中,社工有意识地引导案主诉说自己的人生经历,运用倾听、鼓励、同感等技巧帮助案主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其次,通过询问和观察来了解案主所在家庭的交往互动方式,收集完案主的基本情况后,社工结束本次个案服务,并与案主约定了下次面谈的时间,提醒其通知所有家庭成员参与。

2、调动家庭成员的能力,协助解决案主的一日三餐、产后照顾问题

社工邀约了案主及其丈夫、婆婆就案主产前产后的饮食问题进行协商。经过协商,案主产前的三餐由丈夫负责,丈夫上班前会提前把饭菜做好,放在冰箱里,案主饿的时候可以放在微波炉里面加热了再吃。同时,社工也向案主澄清婆婆的难处,并不是婆婆不想照顾案主的一日三餐,而是案主口味比较独特,吃不惯婆婆做的饭菜,并以角色扮演的方法,让案主体会婆婆、丈夫每次被怪罪时的感受,鼓励案主尝试调整自身爱责怪人的姿态,改变稍不顺心就怪罪他人的习惯,调整自我情绪表达方式,学会反思自身不足。

同时,针对案主坐月子的问题,社工也把问题抛回到案主手上,让其先自行想一想家庭成员中有没有哪些人是可以给予支援的。经过一番思考,案主表示自己的亲生母亲曾提及她可以过来照顾自己坐月子,只是说的时候表现得比较犹豫,担心出门太久现任丈夫有意见。社工于是协助案主与亲生母亲沟通,让其把自己的难处告知其亲生母亲,争取其亲生母亲能够到前来照顾案主坐月子。社工以第三者的身份客观地向案主的婆婆以及亲生母亲分析了案主目前的处境,请求他们能够合作应对案主现阶段遇到的困境。在社工的多番协调沟通下,案主的婆婆和亲生母亲答应了社工,在案主坐月子期间会分工合作,做好产妇和新生婴儿的照顾工作。

3、夫妻深度对话,了解彼此需要,促成关系修复

本次服务,社工主要就案主常常埋怨丈夫、在丈夫面前投诉公公婆婆的不是,从而引发丈夫厌烦案主,害怕与案主相处的情况进行面谈。案主表示,丈夫是一名厨师,工作繁忙,经常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到家,回到家也不着急梳洗休息,反而会打游戏,觉得丈夫宁愿打游戏也不愿意陪伴自己,长时间没人陪伴引发了案主的坏心情从而乱发脾气。丈夫则向社工反映,他谅解妻子孕期多变的情绪,但妻子的这种情绪并不是孕期才有的,二人谈恋爱时妻子的情绪也特别容易激动,一生气就会自残,现在怀孕了,也偶尔会出现这种情况,容易动怒,特别喜欢“鸡蛋里挑骨头”,总习惯说家里人的不是。很多时候,并不是家里人做得不对,确实是妻子无理取闹。久而久之,丈夫心理开始有阴影,害怕与案主接触。

社工委婉地向案主转达了丈夫的想法,案主并没有否认丈夫提及的情况。在与夫妻二人交谈的过程中,社工明显感觉到,其实夫妻二人都希望继续维系彼此的关系,只是夫妻俩才刚二十出头,心态欠成熟,很多时候不太会照顾身边的人,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社工通过这次面谈,让夫妻二人有机会敞开来彼此谈一谈,协商让处于婚姻关系的二人都觉得幸福的经营方式,找到彼此的需要以及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协助对方获得支持。考虑到案主成长于破碎家庭,安全感不足,社工也给予了相应的建议,鼓励丈夫有空时尽量多安排时间陪伴案主,让案主知道丈夫对他们的事情很上心。同时,社工也鼓励案主谅解丈夫工作压力大偶尔也需要时间释放压力,毕竟目前丈夫才是一家之主,要养活一家几口,确实不容易,丈夫偶尔打游戏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可适当给予丈夫宽容。而针对案主经常在丈夫面前“吐槽”公公婆婆不是,社工也引导案主尝试换个角度去考虑,婚姻关系是夫妻二人的,相应要承担的责任也应该由丈夫和案主一同承担,公公婆婆如果有能力且愿意帮忙的话,那当然最好,但如果两位老人家确实因为能力有限,那案主也不适合以批判的态度去苛责两位老人家。毕竟生儿育女,照顾妻儿的责任还是要夫妻二人承担的。社工积极引导案主明白,尽管孕期很辛苦,但家人的感受还是要照顾的,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到家庭成员身上,因为家庭成员间如果每个人都像服务对象一样,肆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显得吵闹不断,甚至出现危机,应该要尝试发现家庭成员的优点,发现家庭成员对家庭的付出,只有在互相尊重和互相体谅的基础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才会紧密和谐。经过社工的多次辅导,案主表示也承认自己在性格上确实有缺陷,她会尝试去做出调适。

4、协调案主资源应急处理案主的生产问题

社工突然接到案主要入院待产的通知,得知案主一家六神无主,社工上门帮忙调度。社工到达案主家中后,发现案主与丈夫均在家。案主表示自己已开始出现规律阵痛,很担心去到医院没有人照顾。社工安慰其不要过分忧虑,先不要着急,让其丈夫尽快收拾好待产包,出发去医院产科报到。同时,社工也协助通知其亲生母亲出发过来江门了。其亲生母亲积极回应,表示自己收拾好坐月子的食材就会到汽车站乘车前往医院。考虑到案主前段时间提及要安装空调,社工也协调了案主的婆婆,致电美的客服,完成了二楼安装空调一事,并协助其对案主居住的二楼进行了卫生清洁,做好了迎接产妇回家的准备。另外考虑到案主的婆婆和亲生母亲都没有交通工具,社工引导案主的丈夫联系了二姐和二姐夫轮流帮忙接送母亲和岳母到医院轮班。同时,社工也提醒其丈夫,要注意观察住院期间护士照顾产妇和新生婴儿的手法,以便回家后能够照顾好妻儿。

5、针对案主“咄咄逼人”的性格,再次深入辅导

了解到案主已出院,社工上门了解情况。刚去到案主家,就看到案主在责骂自己的母亲,原因是其母亲照顾新生婴儿的手法不恰当。在短短的半个小时里,案主一直面露嫌弃的表情,对母亲有所责怪。于是,社工单独与案主进行了面谈,告知案主社工进门后目睹女儿斥责母亲这一场景的一些感受,让案主意识到自己不自知的“咄咄逼人”气焰可能会伤及他人。社工引导案主回想其母亲自其入院生产后一直忙前忙后的情景,让案主看到母亲和其他人的付出。同时,也引导其回想第一次服务时,丈夫说过的一些话。通过社工的辅导,案主表示原来自己一直以来对娘家人、夫家人都是一样的态度,难怪家人都害怕与自己相处。社工表示,能够顺产生下儿子,确实很棒,既然有毅力忍受生产之痛,那么调整自己与家人的相处方式也是一件可以尝试去做的事情,鼓励案主多以欣赏的姿态,去发现家人的好,调整与家人说话的语气,争取让自己变成一个越来越好的母亲。

6、引导案主正确认识精神残疾人,调整对公公的期望

长期以来,案主都会因为公公作为一个男人但又无所作为而对其心生嫌弃,甚至在丈夫面前数落公公的不是。社工本次面谈,主要就案主对公公的态度进行介入。为了更好地达到本次面谈的目的,社工还邀约了其丈夫的二姐在场。面谈一开始,社工引导案主的丈夫和二姐对父亲精神病发病的经历进行回想,以及父亲发病后的一些变化,让案主意识到公公目前的行为状态为非自控的状态,是精神障碍所致。同时,针对精神分裂症,社工也对案主进行了知识普及,列举了社工接触过的一些精神障碍残疾人家庭的例子,让案主能够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公公说的话、做的事,调整对公公的过高期望。

7、整合其他家庭成员,增强案主自身能力。

了解到案主丈夫的大姐二胎在休产假,有计划回娘家小住,社工于是引导案主及其丈夫尝试协调其大姐在娘家期间协助案主照顾婴儿,同时在此期间,也让案主观察大姐照顾婴儿的技巧,让案主增强自己独立照顾婴儿的能力,做好丈夫回归工作岗位的准备。在案主丈夫和社工的协调下,大姐答应了案主的请求。案主丈夫的二姐有时间也会过来帮忙照看案主以及宝宝。而案主的娘家人也经常会邮寄一些有助于哺乳期间身体恢复的食品给案主。至此,案主家庭的亲属支持网络已搭建起来。

8、社工服务见成效,服务目标已达成

截止至本次服务,社工已基本围绕原先制定的服务计划向案主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案主自己表示,其与丈夫之间的关系有了改善,虽然偶尔还是会有小争执,但对比社工介入前有了好转。娘家人也常常电话、视频问候自己,让其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的。丈夫的大姐和二姐也经常向她支招,教她应对婴儿哭闹的小秘诀。丈夫自宝宝出生后,对案主也体贴了很多,下班后,会第一时间过来关心案主,并主动帮忙照顾宝宝。而据案主的丈夫反映,案主最近的脾气也收敛了不少,对待家人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变得温柔了一些,这些态度的转变,也让家庭氛围和睦了一些。针对目前案主取得的一些改变,社工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其要继续保持,争取为宝宝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后,在征得案主同意的情况下,社工与其签订了结案同意书。

五、案例评估

1、案主的情况变化、问题解决程度

社工介入后,案主的就餐问题得到了解决;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有了转变,能够做好互相谅解,有问题能够积极主动沟通,夫妻间的矛盾状态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在与公公婆婆的关系方面,原本紧绷的关系也随着案主期望的校正而得到缓和;通过社工的引导,案主夫妻二人的家庭支持网络得以搭建,在有需要的时候,亲属能够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从以上四点看来,案主在开始阶段提出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问题会否再次发生,仍需要案主及其丈夫的共同努力。

2、目前案主的意愿、情绪、期望等

社工介入服务以来,家庭关系发生的改变是案主自己能够明显感觉到的,她自身也意识到要维系和睦的家庭关系,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她自己也表示会继续努力改变自己的暴脾气。尽管社工的服务至此已基本结束,但今后如夫妻关系再出现紧张状态的话,必要时还是希望社工能够以第三方的角色介入,以便让夫妻二人能够理性配合第三方人员解决矛盾。

案主之前列出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家庭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案主的成长环境较为特殊,儿时的生活经验对其性格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一旦案主的情绪绷不住了,有可能再次引发家庭矛盾,因此社工会定期回访案主,了解案主的状况,必要时给予其支援服务。

六、社工反思与总结

1、社工在开展该个案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不能在短期内对案主以及其家庭作全面深刻的了解,因而可能在评估时存在一些不利于案主问题解决的疏漏。

2、社工在本个案服务过程中,始终以接纳、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案主,严格遵守社工的各项基本道德准则,同时,也合理运用了倾听、引导、面质、反馈等个案工作技巧。但由于案主早年的生活经历对其性格影响深远,这对社工在结构式家庭治疗方面的能力要求很高,而按照社工目前的能力,处理该类个案,仍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便获得更佳的个案服务成效。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