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家庭寄养儿童的行为修正个案(4)

綦峥峥  2014-08-25 09:31   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工以行为修正模式,探索案主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的过程,以便指导求助者调整或矫正其不良行为,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五、协议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短期目标:

1.案主获得一定的情感支持。

2.案主得到一定的行为修正。

(二)长期目标 :

1.案主身体获得一定康复。

2.案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3.案主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4.案主建立起支持(资源,情感等)网络。

(三)建议与计划

1.建议能采用参照高龄独居老人使用“平安钟”这类的形式,更好的保证案主独处时的安全,也减轻照顾者难以放心外出的困扰。社工计划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有需要的家庭,评估施行“平安钟”的可行性和设计具体操作方案。

2.建议能为案主提供免费的康复资源,并需要有医疗护理专业背景的义工。社工会继续积极寻找联系,非常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

3.建议有关部门能在案主身体许可的情况下为案主提供正式特殊教育。社工会进一步跟进。

六、服务记录

(一)面谈次数共7次:

9月6日,9月13日,9月20日:家访,收集案主资料,了解案主需求。成功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获得案主和李女士的信任。

9月27日,10月11日,10月18日,10月25日:家访,陪护,疏导情绪,联系资源。

(二)地点:

家中、医院。

(三)联系资源:

学校、残联、义工联、居委会。

七、过程评估

(一)案主方面:

由于案主年龄和身体,语言表达能力的原因,社工多通过与照顾者面谈解决案主的问题。案主以及照顾者开始对社工的身份抱有怀疑的态度,在初次面谈时比较沉默。社工的专业精神和实际努力获得案主和李女士的信任,此后他们转变了态度,比较配合社工开展工作,谈话也逐渐深入,并主动要求家访。目前,案主的行为虽有所修正,但是身体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需要免费康复资源的介入。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