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家庭寄养儿童的行为修正个案(3)

綦峥峥  2014-08-25 09:31   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工以行为修正模式,探索案主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的过程,以便指导求助者调整或矫正其不良行为,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十一)支持网络:

社工为案主积极寻求资源,建立支持网络。

1.医疗:为案主寻找免费的康复治疗,联系了市二医院见到了儿科陈主任,得知免费治疗项目已经结束。

2.义工:为案主寻找有专业医护背景的义工,以减轻照顾者的压力,联系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具体事宜还需进一步协商;联系义工建议多来案主家中探访,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整理家中杂物,带小白下楼玩耍,陪护看病等)在案主家中留下了社工和义工服务心得交流本,为使来到的义工能准确了解案主的病情和照顾的注意事项,更好的为案主提供服务,也便于加强义工和社工今后的合作。

3.福利政策:社工去市残联了解到案主属于一级残疾,1可以每个月定时拿到200块的补助;2、每年一次性可以领到临时补助2000至3000元;在居委会可以申请这些补助;2、去年深圳启动了“真挚关爱”援助计划,可以从居委会那申请到“特殊护理”和“居家助残”等服务;3、像案主和他妈妈这样的残疾人也可以去居委会进行申请有关仪器。社工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除了每月的200元,还有部分康复仪器已经申请但还未发放(在居委会了解情况那天),但由于社区内残疾人多等一些原因,案主没有享受到上述服务。

四、问题分析

(一)社工以人本治疗模式,分析案主的问题。人本治疗模式强调人的本质是好的,有改变的潜能,以创造和谐,接纳和真诚的合作的辅导关系为中心,关注案主本身的发展,帮助案主开发其内在的资源,促进案主逐渐成熟。因此社工从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和案主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获得其信任,从案主的心理,生理,学习能力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

1.生理:残疾。因脑积水导致癫痫,经常发病,右手无力,走路不稳,出门需要做轮椅。需要得到良好的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心理:孤独需要人关心陪伴,有时候会任性发脾气,缺乏耐心。通过专业面谈,疏导其情绪,给以心理上的支持,教导其合理的情绪管理方法。

3.学习能力:未上学接受教育,基本不认识字,注意力差无法专心学习基本认知能力正常,理解能力一般,对数字比较敏感。需要对其进行注意力训练,强化其对数字记忆及识别能力。

(二)社工以行为修正模式,探索案主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的过程,以便指导求助者调整或矫正其不良行为,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案主的身体残疾限制了他能力的发展,如果能改善身体状态,案主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案主是因为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等原因酷爱打电话,而不是因为故意想骚扰他人,虽然已经影响到了他人生活,也影响了家庭经济情况。所以需要对滥打电话的行为进行修正,可利用系统脱敏治疗的方法,以改善案主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向义工解释小白打电话的愿意,争取他们的理解,并建议义工增加探访次数,提供更有效的陪护服务。

从行为修正模式角度来分析,社工认为案主学习能力差,主要是没有接受系统,有效的教育,如果能提供良好的教育,案主还是有改变的可能。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