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关注社区矫正人员,搭建改变的桥梁

黎键 2014-05-05 17:25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区矫正的改变不能只靠社工,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需要整个社会的接纳与帮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搭建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的改变之桥!

原题:关注社区矫正人员,搭建改变的桥梁

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黎键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大进步。社区矫正是一种“有条件的短期自由刑”,主要是为了解决服刑者短期禁闭刑效果差、融入社会困难等问题。事实上,社区矫正人员作为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虽然他们曾经背离了主流价值观,触犯了国家法律,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但随着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何保障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如何帮助他们从“监狱人”回归“社会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2013年3月,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重庆市渝中区司法局、重庆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成立了社区矫正项目组,并将项目名称命名为“改变——3+1观护行动”,表达了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者三方协力,以社区矫正人员为本,共同帮助他们达到“改变”的目标,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本项目先后选取渝中区七星岗街道、两路口街道、上清寺街道、望龙门街道作为项目试点,开展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项目持续半年来,冬青社区矫正项目组的社工们秉持人文主义关怀理念,走近这些徘徊在社会边缘的特殊群体,温暖了一个又一个的社区矫正人员,帮助他们走出了“灰暗地带”,重新开始了新的人生。

“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2013年7月,项目组社工黎键、陈方圆、宋剑锋见到了第一个来自渝中区七星岗街道的社区矫正人员——小飞。小飞,自小经历了父母的离异,见证了父亲因多次盗窃、吸贩毒多次入狱的事实,体会了没有母亲关爱的悲伤。年仅17岁的小飞,与婆婆相依为命,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婆婆的退休金和低保金。

小飞因抢劫而成为社区矫正人员,初见小飞时,他一脸冷漠的告诉社工黎键,自己已经没有改变的可能了,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没有信心和希望了。面对小飞的拒绝和排斥,社工没有放弃,反而从各个方面关心小飞,一方面展开心理疏导,倾听小飞的倾诉,帮助小飞打开“仇恨家庭”的心结;另一方面,社工们四处奔走链接、整合职业信息,先后在北碚、渝北找到两份工作供小飞选择。目前,小飞已经顺利解矫,并且在社工的帮助下确立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从拒绝社工到接纳社工,从消极逃避到积极应对,小飞一步一步在改变。对于小飞的改变和成长,社区矫正项目负责人经常对社工们说到:“每个人都是有价值和潜能的,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我们耐心的引导,我们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社区矫正人员的帮助。” 

“知心社工是我的情绪规划师”

舟舟是重庆市渝中区某街道的一名社区矫正人员,2012年因故意伤害他人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执行。正在服刑的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司法所报到。她并不反感这个严肃的过程,反而会期待,因为在报到这一天,他会见到一直帮助她的社工。

舟舟说,以前自己非常开朗、乐观,但是经过这件事(犯罪判刑)后,自己变得非常敏感、内向,心里觉得很压抑,出事后基本没有和以前的朋友联系了,很多次都差点因情绪失控自杀掉。而现在自己情绪管理技巧得到提高,也逐渐的开放,去接触新的朋友。舟舟说转机就是因为遇到了项目组社工,“黎姐姐(社工)很亲切,总是很耐心听我倾诉,还教我情绪控制的方法”。

舟舟在现已解矫,但是舟舟主动提出希望社工帮助自己完成情绪管理目标。因此,社工现在与舟舟仍然保持着联系,直到舟舟真正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社工给了我不一样的温暖”

小威,是一个黑黑瘦瘦的17岁男孩。他很健谈,每次见到社工陈方圆都会不停的告诉社工很多关于他“兄弟伙”的事情。他告诉社工自己有11个朋友,并且能很清晰的说出了每个朋友的特点。是什么让这样一个爱笑、健谈的小男孩成为社区矫正人员了呢?

社工陈方圆经多次走访了解到,小威的家庭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弟弟。还未成年的小威本应该拥有父母的关爱,享受家庭的温暖,但是小威告诉社工他想逃离这个家。经过数次的会谈和家访,社工了解到父母给予小威的教育方式是简单粗暴,非打即骂,甚至指责小威是“坏孩子”。心灰意冷的小威因此很少在家,在外面结交了很多“江湖朋友”,他们同进共退,从为朋友打架报仇到抢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不良示范会给小孩心中种下“负面”的种子。小威曾沮丧的告诉社工自己也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但是总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社工综合评估后,以结构式家庭治疗为基础设计了“家庭暖心”计划。社工在小威的同意下进行长期家访活动,通过会谈、角色扮演、设计活动打破僵化的家庭结构,增进父母和小威的沟通,提高家庭的凝聚力。

随着时间的推进,项目组的社工们服务的数量不断在增加,类别也趋向于多元化。如小威、小飞和舟舟一样,这世上还有许多得不到家庭温暖和社会关注的社区矫正人员。在从“监狱人”到“社会人”的路上,他们承受着太多太多。一项关于“你如何看待社区矫正人员”的调查显示,90%的群众认为社区矫正人员是“犯过罪的服刑人员”,一般情况下选择“不与他们接触”或“远离他们”。作为不平等现象而存在的社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发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冲突等。因为惧怕“身份歧视”,他们不愿承认自己在服刑,他们规避和害怕过去不光彩的自己。作为社工,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面对过去,面对自己和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心态。我们要以真诚的朋友角色,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以平等的姿态回应他们,和他们交心,鼓励他们战胜自己。

这就是我们项目始终坚持的信念和目标,同时,我们也看到,社区矫正的改变不能只靠社工,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需要整个社会的接纳与帮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搭建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的改变之桥!

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矫正项目组黎键


  • 微博推荐